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行动计划.docx
《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行动计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行动计划一、面临的形势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 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 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 从湖南看,全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既面临重 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较大风险挑战。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要素俣障刚性需求没有改变;人 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强烈诉求没有改变;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底线 约束没有改变。有利的是,全省上下保护意识显著增强,节约集约利 用水平稳步提升,
2、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机构 改革后的自然资源治理效能逐步显现,在国省重大战略实施中推动自 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条件。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实现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责任重大,推进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时间紧迫,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压力 依然较大,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更大提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格局任重道远,人均耕地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矿业转型迫切、 改革创新不足,现代测绘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治理能力现代化还编制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风险管控等技术 要求和标准规范,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健全 地
3、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农民建房地质灾害风险简易评估等相关制度, 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体系。五、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推动形成国 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第一节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1、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状况调查评价,分区域、分时序、分重点调查 全省生态资源的分布、规模和质量,形成统一的生态本底数据。根据 调查成果,准确识别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 诊断生态系统受损情况。合理划分生态修复区,明确各分区生态修复 主攻方向,选取最优的生态修复
4、措施。依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 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统筹编制省、市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保 护修复规划,明确生态修复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生态修复重大工程。2、构建生态修复共同治理体系发挥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部门 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健全生态修复责任机制, 区分界定地方各级事权,明晰生态修复相关责任主体,按照谁开发谁 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激 励,吸引各方投入,推动形成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生态修复模 式。3、完善生态修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建设生态修复监测监 管平台,对重点生态功能
5、区、生态脆弱敏感区的变化情况和生态修复 重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鼓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总结推广先进适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快突破 生态修复技术瓶颈。第二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修复1、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做好与国 家长江重点生态区、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衔接。 区分轻重缓急,组合运用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 修复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重点,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功能,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 架。2、实施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长江
6、岸线湖南段生态保护修复,推进长江大保护。开展洞庭 湖区域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洞庭湖和长江整体 的水利联系,提升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开展武陵一雪峰山区、南 岭山地带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和罗霄一幕阜山区生物 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区域生态廊道建设,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生 态绿心提质,确保生态网络结构完善。统筹四水流域综合修复治理, 实现清水入湖、清流出湘。第三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有机衔接乡村建设行动以乡镇或若干行政村为实施单元,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约束目标 和用途管制要求,科学划定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针对耕地细 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
7、质量退化等问题, 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保护 等,实施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 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有序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农用地整理,统筹推进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旱地改水田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 农业创造条件。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统筹农房建设、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项用地,有序复垦废 弃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零星散乱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其他低效 闲置建设用地,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和 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自
8、然和人文景观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第四节加强矿山生态修复1、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专项调查,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采边坡综合整治、土地 复垦、地形重塑、地质灾害治理、水资源修复、生态植被重建,恢复 矿区生态环境。探索矿山+生态园区矿山+科普+休闲矿山+特色文 化小镇+美丽乡村、矿山公园等修复模式,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群众生 产生活生态环境。到2025年,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达60%以上。2、强化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对矿山企业落实生态修复责任情况实施全程监管,引导矿山企业积极落实边生产、边修复责任。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
9、规定的情况下,矿山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采矿权范围内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并依法保护投资方合理收益。六、强化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资源要素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用地保障模式,优化 资源要素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保障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用地需求1、助力三高四新战略落地实施强化国土空间和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全省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产 业园区整合优化,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 造业高地。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 新和融合发展,发挥好测绘地理信息基础保障作用,助力打造具有核 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和自然
10、资源要素市场化 配置改革,在保护资源上监管从严、在保障发展上简政放权,不断提 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2、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全力服务保障全省先进制造业八大工程、科技创新七大计划、改 革开放五大行动和制造强省重点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合理用地需求。 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实事和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在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以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切实 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强化用地计划省级分类统筹配置,对基础设 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四类项目全部由省级保障。对 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机场、水利等国家和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优先保障耕地占补平
11、衡指标。3、保障产业园区用地需求推行周转用地+标准地+弹性供地产业园区用地政策,根据产业 园区近三年平均供地水平,分类预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推行 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工业用地供应制度,降低 工业企业用地成本,更好服务产业发展。4、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乡 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助力打造接二连三全产业链。省级每年 安排至少1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村产 业等乡村建设用地。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应保尽保,单列用 地指标。第二节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1、建立现代土地市场体系 制定农村集体
12、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初步建立产权明晰、市场定价、信息集聚、交易安 全、监管有效的土地二级市场,基本形成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现 代土地市场体系。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 建设租赁住房,保障新增租赁住房合理用地需求。落实住宅用地和储 备土地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和管理,依法做好基准 地价和标定地价定期确定和更新。完成交易平台搭建、交易规则制定, 提升土地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土地市 场运行机制。第三节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1、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发挥成片开发政策和计划调节作用,科学核定城镇新增建
13、设用地 规模,逐步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有效控制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 扩张。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继续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建立 土地精细化供应管理体系,服务五好园区建设。强化土地开发强度刚 性约束,分行业制定产业项目用地投入产出强度指导标准,推进以地 控税、以税节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落实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 积下降率的控制要求。完善承诺供地时间+逾期公告撤批制度,坚决 防止新增批而未供土地。2、积极盘活存量用地统筹运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手段,因 地制宜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规范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形成形式多
14、样的 改造开发模式。完善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促进批而未用土地有效 利用。加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开发区评 优、扩区、升级的重要依据。持续开展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 活动,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经验做法。七、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全面转型升级坚持需求引导、精准服务,深刻把握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律,深 化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各行各 业需求,高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节夯实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基础1、完善升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优化湖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HNCORS)布局,增强基准站网 信号强度和有效定位范围。推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软硬件国产化
15、升 级改造,兼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湖南省北斗应用技术 研究创新高地。开展水准路线联测和组网平差,动态巡查维护测量标 志,优化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推进平面、高程、重力控制网的三 网深度融合,构建全省统一的三维、动态、高精度的现代测绘基准。2、多源联动获取遥感影像数据持续完善遥感影像统筹机制,提高卫星遥感影像获取频次,加强航空摄影工作协同,建设遥感影像共享池。适度超前研发引进遥感影 像智能分析系统,利用卫星云遥打造一站式搜索引擎。积极对接国家 相关卫星遥感应用机构,主动参与新型遥感产品设计和典型应用示范, 建设省级卫星遥感产品地面检校场。3、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在做好全省1 :
16、10000地形图和市县城镇开发边界内1 : 500地形 图生产更新的基础上,以满足要求、贴近需求为导向,推进新型基础 测绘体系和实景三维湖南工程建设,建立以实景三维湖南为核心的新 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带动生产组织体系、标准政策体系、技术支撑 体系和应用服务体系的全面重构。按照试点验证、按需精化、以用促 建、省市联动的思路,基本建成覆盖全面、更新及时、管控精准、立 体直观、承载力强的实景三维湖南和省级统筹、联动更新、开放共享、 按需服务的湖南省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第二节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1、强化卫星遥感应用服务统筹推进省、市两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做好省市县三级卫 星遥感、航空影像数据共享
17、服务。立足保障服务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确权登记、用途管制、生态修复、开发利用、督察执法等领域的基础 上,持续做好耕地保护、粮食种植、河湖岸线、绿心管控、森林消防、 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方面卫星监测服务,积极拓展卫星应用领域。 完善全省典型地物光谱库、光学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样本及专家知识库, 提高遥感影像地物分类识别、变化监测、定性分析、快速响应能力。 健全1 + 14+X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包括1个省级主中心、14个市级分 中心、X个行业部门服务中心及其他企事业服务节点的卫星遥感应用体 系),推动创建航空航天遥感应用示范省。2、提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建立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省级监管机制,坚决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全 完善 地质灾害 防治 技术标准 制度 体系 行动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