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有声诗统一的传统,从艺术起源看,诗、乐、舞三位一体,在先秦时期便是如此。 诗经与楚辞实则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词。到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也是可以演唱 的,甚至唐代时还有乐工可以歌唱汉魏乐府诗。到了唐代,除了乐府诗以外,一部分五言、七言 的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也可以演唱。但是唐代大部分的诗都不能演唱了。宋诗不能唱,代之而 起的是可以演唱的词。元代又有了可以演唱的曲子,即套曲和小令。诗词既然能唱,就应该有乐谱。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
2、乐谱是在敦煌藏经洞里发现的唐 代琵琶乐谱和现藏于日本阳明文库的原近卫家所藏唐五弦琵琶谱,但都有谱无诗。南宋朱熹仪 礼经传通解中收录的南宋赵彦肃所传的风雅十二诗谱,是为诗经所配的曲子。如果确 实是唐开元年间传下来的诗谱的话,它应该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声诗兼备的诗谱,即最早的诗歌 曲。中国古代曲谱都有曲与歌词同载的习惯,唐宋以来有文字谱、减字谱、俗字谱、律吕谱、工 尺谱等复杂的记谱法。南宋姜夔曾把唐代名曲霓裳曲中的两段曲谱破译成当时流行的俗字谱, 以便时人歌唱。20世纪时,古代乐谱研究出现了高潮。唐兰、夏承素等学者都发表了有关白石 道人歌曲旁谱的研究考证文章,把宋代俗字谱的研究推向一个更为成熟的境地
3、。杨荫浏、傅雪 漪等学者除整理翻译古代乐谱外,还自己尝试为古代诗词谱曲。这些谱曲虽是今曲,但因为谱曲 者本身就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著名专家,对古代曲谱有深入研究,故这些谱曲深得古代音乐传统 的神韵,也成为古代诗词歌曲的名曲。中国古代诗词多为抒情诗词,呈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古人为诗词配曲,多参照了诗词的内 容意境,而且为了发挥演唱者的主动性,配谱的旋律都比较简单。演唱这样的作品,最为重要的 是唱情、唱境,即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表达出歌词所表现的情感内涵和意境。古代诗词歌曲 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诗词语言本身就具备音乐美。中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诗词本身以 其节奏感和韵律美成为歌唱的组成部分。所
4、以演唱中国古代诗词歌曲,不仅要唱声,还要唱词, 即充分考虑到平声长、上去短、人声促的语言特点,如此才能表现出汉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美。影响。C.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D.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 影响。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地球只有1颗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不过,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却越来越多。土星有82颗卫星,是目前已知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但,地球将遥遥领先一一截至2021 年1月,地球轨道上有3372颗人造卫
5、星正在工作;如果把已经停用但没掉下来的也算上,则超过 了 6000 颗。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人造卫星与地面间传递。就像手机离路由器越近,WiFi信号越强一样,信号传输的质量越好,所以通信卫星一般都在较低的轨道;卫星远离地球时,信号质 量变差,但覆盖范围更广,所以中继卫星,便于遥控其他卫星。22,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与语段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一一”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一一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D.有一天一一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一一总之是有个诚实的人到了该地定居。2
6、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D、B、D、首先分析全媒体科技对古代诗词歌曲传播的支撑,如让古典诗词歌曲有多 元的传播新载体,推动了古典诗词歌曲的普及;然后分析过分注重全媒体科技的力量对古典诗词 歌曲带来的影响。、要了解诗词的发展史,把握古典诗词的特点。要用好全媒体科技,开发更多多元的传播新载体。关注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对古代诗词歌曲活态传承的作用。要重视其“神”而非其“形”,处理好传承目的和物质手段之间的关系。【解析 11. D. “初步发展的全媒体科技会让人们”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二说的是“音乐可
7、 视化还会诱导大众只关注诗词歌曲舞台表演呈现的视觉美感,而忽视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底蕴 与艺术生命”,是“音乐可视化,不是“初步发展的全媒体科技”。故选D。2.A. “发展到唐宋时期,诗已经不能演唱”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唐代大部分 的诗都不能演唱了”,是“大部分”,而非全部。C. “只能通过”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二说的是“古代诗词歌曲资料更多是通过阅读或者吟诵 才能获取”。D. “表明古典诗词歌曲作品传播方式的改变只会破环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错误,从材料二来看, 应该是为了说明古典诗词歌曲传承重在关注其“神”而非其“形”。故选Bo3.材料一是说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特点,如能唱,有乐
8、谱,曲与歌词同载,旋律简单。A.是说九章可以歌唱,与第一段“诗词能唱”观点一致。B.是说阳关三叠是根据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乐曲,与第三段“曲与歌词同载”观点一 致。C.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整理乐谱歌词、研究曲律与第二段诗词有乐谱观点一致。D. “以现代作曲技巧重新谱曲而成的流行歌曲”说的是古典诗词歌曲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传播, 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故选Do.材料二共两段文字。由出处“新时代语境下古典诗词歌曲传承的多重误读与反思”可知,材料 二是分析古典诗词歌曲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传承。由第一段开头的问句“全媒体科技是古代诗词歌曲传播的全部支撑吗”和第二段开头“全媒体科 技的及时融入确实为古代诗词歌曲的
9、传承带来了转机与新生”可知,第一段应是说全媒体科技在 古代诗词歌曲传播中的支撑作用,再结合“在全媒体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古代诗词歌曲拥有 了多元的传播新载体,其传承进度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改观,受众范围有所扩大,受众数量也有 所增加”“此同时,凭借全媒体科技,古代诗词歌曲的音乐文献使用率也在逐步提高”“智能音 乐库的开发和管理极大地推动了古典诗词歌曲的普及”可知,这种支撑表现在传播新载体的多元 化以及古典诗词歌曲的普及化方面。由第二段第二句“但是,过分吹捧全媒体科技的力量,就相当于间接抹杀了政治、经济、人文等 因素对古代诗词歌曲活态传承的作用”可知,这一段应是说过分看重全媒体科技的力量会对古代 诗
10、词歌曲传承带来的影响,再结合“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 “忽视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 底蕴与艺术生命,进而导致演唱者与观众之间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等可知,会导致只重其形而忽 视其神。4 .要想更好传承古典诗词歌曲,首先要了解古典诗词歌曲的特点,只有把握其特点,才能更好传 播,如材料一提到“中国古代诗词多为抒情诗词,呈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词语言本身就具 备音乐美。中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诗词本身以其节奏感和韵律美成为歌唱的组成部分”, 这就说明在演唱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时候,不仅要唱声,还要唱词,要充分考虑到平声长、上去 短、入声促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汉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美。然后要结合当下用好
11、全媒体技术。”在全媒体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得益于互联网+音乐思潮的 影响,古代诗词歌曲拥有了多元的传播新载体” “智能音乐库的开发和管理极大地推动了古典诗 词歌曲的普及”,可以开发更多元的传播新载体,借助多种高科技手段普及推动传播。最后还要结合当下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来谈做法。如“过分吹捧全媒体科技的力量,就相当于间接 抹杀了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对古代诗词歌曲活态传承的作用” “音乐可视化的普遍应用, 导致了 看古典诗词歌曲的人数多于听古典诗词歌曲的人数,听觉可用性与视觉美观性之 间出现了明显的失衡现象” “某种意义上就游离了音乐为主、娱乐为辅的传承原则,为我们整体 感知古典诗词歌曲带来了阻力”
12、“古典诗词歌曲传承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其神而非其形“全媒体科技对古典诗词歌曲听觉体验的割裂,颠倒了古代诗词歌曲的传承目的和物质 手段之间的关系”,所以要更多关注其“神”,而非其“形”,不能抹杀政治、经济、人文等因 素对古代诗词歌曲活态传承的作用,正确处理传承目的和物质手段之间的关系。69.【答案】D、C、第一处寒冷的秋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烘托情感,冷风 吹乱的不仅是纸张,还有国难当头之时,自身漂泊的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第二处刚劲的秋风:收束全文,意味深长;强有力的烘托出师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 的斗争勇气。、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以及征调学生:反映“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
13、告失败, 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形势;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惨况:反映“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 的战争罪行;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反映“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从而控诉战争对 教育的破坏。【解1.(1) D.依据原文“梁明时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 人找不着。他噫着眼泪”,“还地方”错,这是说的反话。故选:Do(2) C.没有“嗅觉”。故选:Co(3)依据原文“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胱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 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第一处寒冷的秋风:由于军情紧急,大家正在开会讨论学校再次搬迁 的议题,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
14、更烘托出人物情感,国难当头之时,自身漂泊的 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依据原文“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第 二处刚劲的秋风:收束全文,意味深长,表达出众人“决不投降”的视死如归的决心,强有力的 烘托出师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勇气。2. (4)依据原文“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 霜纳;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 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以及征调学生:反映“中 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
15、形势。依据原文“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 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 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 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惨况:反映“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的战争 罪行。依据原文“明仑大学在长沙和另两个著名大学一起办校,然后一起迁到昆明。没有宿舍, 盖起简易的板筑房,即用木槽填土,逐渐加高。洋铁皮作屋顶,下雨如听琴声。这在当时,是讲 究的了。缺少设备,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用铁丝编养白鼠的笼子,用砖头砌流体试验的水槽。 缺少图书,和本省大学商借,又有长沙运来的,也建了
16、一个图书馆,虽说很简陋,学子们进进出 出,读书的气氛很浓”“校长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形势,说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 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反映“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 从而控诉战争对教育的破坏。1014.【答案】C、C、D、【解析】(1)句意:后主曾驾临钟山开善寺,召集侍臣坐在寺西南松树林下,诏命张讥阐明义理。 那时去拿拂尘的人尚未赶到,后主诏令拿来松枝,亲手给张讥,并说:“可以代替拂尘。”后主 又回过头对群臣说:“这就是张讥未来之事。”“幸钟山开善寺”句,“幸”为动词,意思是“驾临”,“钟山开善寺”为名词,是“驾临”的 地方,其后可以断开,且“召
17、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是连动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时”为“当时”之意,表示时间,应在句中作状语,置于下一句开头,排除B。故选Co(2) A.句意:被同辈们推崇佩服。“为”,介词,表被动。句意: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 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为”,介词,替,给。B.句意:张讥和陈郡袁宪等人在场。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句意:哪里用得着消灭 郑国来倍增自己的领土。“焉”,疑问代词,哪里。C.句意:高宗到温文殿聆听。“幸”,皇帝到某处。句意: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 能来临。“幸”,皇帝到某处。D.句意:他服丧超过了丧礼规定。“居”,处在。句意: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
18、的才能。“居”, 平时。故选C。(3) D. “后主并赐给他一袭御所服衣”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高宗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 一袭”可知,赐给张讥御所服衣的是高宗,而非后主。故选D。(4)“往复”,反复;“自是”,从此;“见”,被。句意:张讥反复论说,很被(简文帝)叹赏,从此每次有讲经说法的集会,一定派人召见张讥。“崎岖”,辗转;“卒”,最终;“景平”,被动句,侯景被平定。句意:梁台城沦陷,张讥辗转躲避灾难,最终没有侍奉侯景,侯景被平定,张讥担任临安令。(5) “诸儒莫敢先出,讥乃整容而进”意思是各位儒生没有敢先出来讲的,张讥便整理仪容上前, 可知,张讥先于各位儒生出来发表议论;“谄审循环”意思是反
19、复议论辨察,可知张讥能反复论 议辨察;“辞令温雅”意思是应对的言辞温和文雅,可知张讥言辞温和文雅。答案:(1) C(2) C(3) D(4)张讥反复论说,很被(简文帝)叹赏,从此每次有讲经说法的集会,一定派人召见张讥。梁台城沦陷,张讥辗转躲避灾难,最终没有侍奉侯景,侯景被平定,张讥担任临安令。(5)张讥先于各位儒生出来发表议论;张讥能反复论议辨察;张讥言辞温和文雅。参考译文: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张讥年幼时聪明俊美,思辩能力强,十四岁时,通晓孝经、论语。特别喜好玄言,师从汝南周弘正,常有新见解,被同辈们推崇佩服。梁武帝曾到文德 殿释解乾文言、坤文言,张讥和陈郡袁宪等人在场,梁武帝诏令大家议论
20、,诸儒都不敢 先发言,只有张讥整整衣冠便讲,他论证严密,左右逢源,辞令温婉典雅。梁武帝觉得他不同寻 常,便赐给他裙襦绢等物,又说:“这是表彰你研习古经的功劳。”张讥年幼时丧母,他母亲留下一件镶嵌彩色纵线的丝织手帕,张讥懂事后,家里人把这件事 告诉了他,每到一年的祭日他就对着手帕泣哭,不能自己。等到张讥父亲去世,他在服丧期间过 于毁顿。服丧期满后,征补为湘东王国左常侍。简文帝在东宫时,到士林馆以孝经出题目。张讥反复论说,很被(简文帝)叹赏,从此 每次有讲经说法的集会,一定派人召见张讥。等到侯景叛乱时,宫城被围,张讥还在武德后殿跟 哀太子讲授老子、庄子。梁台城沦陷,张讥辗转躲避灾难,最终没有侍奉侯
21、景,侯景被 平定,张讥担任临安令。高祖接受禅让,张讥任太常丞,不久迁任始兴王府刑狱参军。天嘉年间,调任国子助教。当 时周弘正在国学,以周易出题目,周弘正的四弟周弘直也在讲坛。张讥和周弘正议论,周弘 正竟然辞屈,但其弟弘直正襟危坐措词严厉,帮助他哥哥讲述道理。张讥于是严肃地对弘直说: “今日议论诗文子集,辩名事理,即使知道你哥哥有困难,四公你也不能帮助。”弘直则说:“我 帮助你的老师,有什么不行呢? ”在座的人都笑了。周弘正常对人说:“我每次登台讲授,只要 看见张讥在场,我就害怕。”后主在东宫,召集宫内官员设宴,当时玉柄拂尘刚做成,后主亲手拿着它,说:“当今学士 如林,但能拿此玉柄拂尘者,只有张
22、讥一人。”便亲手给他。仍然让他在温文殿讲授庄子、 老子,高宗到温文殿聆听,赐给张讥一袭自己穿的衣服。后主曾驾临钟山开善寺召集侍臣坐 在寺西南松树林下,诏命张讥阐明义理。那时去拿拂尘的人尚未赶到,后主诏令拿来松枝,亲手 给张讥,并说:“可以代替拂尘。”后主又回过头对群臣说:“这就是张讥未来之事。”张讥在 祯明三年(589)入隋朝,死于长安,时年七十六岁。(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可根据语境推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
23、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读懂文章第一段“诸儒莫敢先出,讥乃 整容而进,谄审循环,辞令温雅。梁武帝甚异之”的这一部分内容即可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
24、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D、【解析】(1)D.“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错,隋炀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甘肃省 兰州市 教育局 第四 片区高一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