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 姓名 座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 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
2、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 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 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 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 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
3、用的态 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 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 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 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 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A. ”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
4、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C. “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D.两首诗写出诗人所处环境清静优美、仿若画境,语言质朴却又清雅,不流于浅俗。16 .范仲淹在诗中与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同样化用了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的诗句,但两人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原在离骚(节 选)中用了比喻手法来表达类似感慨的句子是:“
5、 , 。(2)俗话说“无酒不成欢”,“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 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 的情感,如“ , ”。(3)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 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写剑阁的险要,告诫人们警惕战乱。(4) “啸”是一种歌吟方式,其中的意蕴也极为丰富,如项脊轩志中“, “两句抒发了自己身处陋室却轻松自在的愉悦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人类历史上,是夜空跨越时间与空间把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江畔何人初见月
6、?江 月何年初照人? ”人类文明曾因暗夜与星空孕育出最精彩的故事。然而在现代化城市,灯光 驱逐了暗夜,月亮和星星也黯淡了光芒。人们对夜幕降临的感知不再是仰望天上的明月繁星, 而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和流光溢彩的霓虹广告。人们往往对废气、废水和噪声等显性污染 比较敏感,而对光污染危害却 o事实上,亮如白昼的夜晚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文化美感及生态平衡造成了负面影响,危害 O因此,在现代化城市中,有必要 划定“暗夜保护区”,该亮则亮、该暗则暗、 合理分区、光暗平衡。通过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对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长远和现实的积极意义。只有让静谧的归静谧、喧嚣的归喧嚣,
7、才有望让人们欣赏 皎洁月色、淡淡树影与闪烁星光。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1)(2)(3))(3 分)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减少光污染的危害,A.减少光污染的危害,有利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现实和长远的B.减少光污染的危害,B.减少光污染的危害,积极意义。在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长远和现实的 积极意义。C.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对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和长远的积极 意义。D.通过减少光污染的危害,使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具有长远和现实 的积极意义。19 .文中
8、画横线处引用了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8分).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4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 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 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 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身处随时竞 争的拼杀时刻O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C.创新驱动
9、,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D.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 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寄语广大青年要勤撑“思想尘”,守 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苏格拉底认为,种庄稼是除去田间杂草的最好办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
10、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7分)【答案】1. C 2. B 3. C4 .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 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 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 ”分类比较,准确具体,易于理解。(结合 文本分析,答出2点给满分)5 .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
11、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 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 富有美感。生命的态度:菱存、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 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答出3点给满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与实用的态度相反”错误,文中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 态度和实用的态度相反。故选C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错误。原文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 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
12、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 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无法改变,是脱离不了。C. “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 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 作者举王维和谢灵运诗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还有第四种态度即“生命的态度”,并没有说生 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 “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也将人 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 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
13、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 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可知“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要条件。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结合原文”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 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花”和“草”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排除AB。结合原文“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 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可知D中作者是审美
14、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 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排除D。C. “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无人即是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 心如如自在,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故选Co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艺术特色的能力。由第一段“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 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 不同的东西”,第四段“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五段“先说实用的态度”,第 六段“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第七段“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 的,科学的态度
15、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可知,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 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 浅显易懂。由“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 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 的气概” “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等可知作者的语言 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 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饥馁,何须
16、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 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 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 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 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结合。“在望”句,写远远望 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 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 尤其是“菱芍”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
17、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 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菱谷”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存菜的 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 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 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 得幸福而安谧。菱存、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 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6 .【内容理解】(3分)B
18、(A项”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此处只是表现金大坚对萧让所说的“不应该笑”的“抗 议”,并不是对刻石碣的抵触。C项显示的是萧让在说服金大坚的过程中的感情起伏,并没 有内心的矛盾纠结。D项,金大坚没有对两伙人的出身不认同,他不认同的是因为出身不同 而互相猜忌,更加不是因为不认同别人的出身而对刻石碣产生怀疑。)7 .【分析鉴赏】(3分)C (本文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并不是萧让的视角。)8 .【分析鉴赏】(6分)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萧让主动谈 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萧让谈及梁山泊众 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
19、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当萧让回答不出金 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惯懑和对“刻石碣”策略的蔑视。第点和第点,每点2分;第点和第点2分。意思对即可。9 .【探究分析】(6分)梁山泊内众人出身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过刻石碣, 借天意来排定座次,建立秩序,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金大坚是工匠出身,性格单纯 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人物性格。茅盾通过“刻 石碣”细节的再创作,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用现代人的立场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的 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
20、)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案】io. D 11. D 12. C13. (1)太子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 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2)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 王可以去进攻他。”14.子良对策:请与而复攻之。弊:未必有胜算。昭常对策:不与东地。弊:未必守得住,且失信天下景鲤对策:不与东地,向秦求救。弊:失信天下。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 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地”是“献”
21、的宾语,后面断开, 排除AC; “死父”是“不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与下文“其缩甲则可”不同。弊甲指破败的铠甲,下文的“甲”指“披甲的人”,借 指士兵、部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选C. “五尺”为小孩,六十岁也不是指自己。原文意思是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 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六十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 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采分点:辞于齐王,状语后置,向齐王告辞;隘,阻止;归
22、,使动用法,让你回去。 一点一分,句意一分。译文:太子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你 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2)采分点:受命弊邑之王,省略句,受命(于)弊邑之王,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是, 这;矫,假托。一点一分,句意一分。译文: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 大王可以去进攻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子良、昭常、景鲤三人分别有不同的对策。子良的对策:请与而复攻之,其弊端为:未 必有胜算。昭常的对策:不与东地,其弊端为:未必守得住,且失信天下。景鲤的对策:不 与东地,向秦求救,其弊端为:失信天
23、下。(写出每人对策与弊端得一分,三人三分;若仅 写出三人对策,无弊端,则仅得1分)参考译文: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 他说:“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 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给他土地吧! 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 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 出东地五百里。“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战车五十辆来楚国索取东地五百里。上 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回到楚国办父亲的丧事,又能和群臣见面,使国家 恢复正常,是我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福州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