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专题04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4文言文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课内阅读(2021 广东东莞九年级期末)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杳,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
2、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偃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命名)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D.太
3、守归而宾客从也(往返)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 .醉翁亭记作于欧阳修被贬受挫时,你从作者的生活志趣中得到哪些启发?【答案】1. D 2.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3.示例:我们在遇到困 难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要有豁达的胸襟;要学会通过正确的方式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积极乐观 地生活,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4、、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 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中的“归、回家。故选D。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 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洌,山中 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 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
5、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 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 禽鸟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 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2021 .广东.东莞市长安培英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6、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故患有所不辟也()蹴尔而与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辞,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B.文天祥宁死也不投降,他的行动体现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C.作者用“不受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接受“万钟”两个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D.孟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要做的“
8、舍生取义”。【答案】14.患(祸患,灾难)蹴(踩踏)已(停止)15.(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 到的话,那我只好放弃生而选取义了。(2)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么益处呢! 16.C【分析】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根据句意,推知词语意义。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句意: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15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1)重点词语:兼,同时得到。舍:舍弃。而:连词,表并列关系。“二者不可得兼句式为状语后置句子, 应为“二者不可兼得工(2)重点词语:万
9、钟:优厚的俸禄。则:如果。辩:通“辨Z辨别。礼义:是否符合礼仪。之:代词,代“万 种”。于:对。何:什么。力口:好处,益处。16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辨别论证方法。C.有误,作者运用“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是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例子,从反面 论证了中心论点。故选C。【点睛】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 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 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 事。
10、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 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 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 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 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 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
11、饿的行人 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 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 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2021 .广东阳江.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12、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 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
13、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C.战则请从/便舍船,从口入 D.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8 .曹刿认为“肉食者”未能“远谋 那么,他自己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7.D 18.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 了。 19.曹刿“远谋”表现在: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判至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 他的言谈,都着眼于民,这是
14、他政治上的远见。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 抓住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意思相近即可。)【分析】17.本题考查一多义。A.军队/老师;B.虚夸、夸大/好处;C.跟随/由;D渚B翻译成“类、故选D。18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划。之:代词,这件事。何:何必。间:参与。焉:呢。鼓:击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竭:耗尽。19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远谋”即深谋远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体现他有政治远见;“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体现他着眼于民,肯定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这一做法;在作战过程上,“公将鼓之。刿曰:,未
15、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中体现曹刿有战略战术,善于把握进攻的时机;“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 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表现其善于观察,善于把握追击的时机。【点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 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 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 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 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
16、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 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 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 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
17、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 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 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 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0.(2021 广东佛山九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18、,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 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
19、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上也,怀怒未发,休根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且秦灭韩亡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闻所未闻 D.长跪而谢之日/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结合选文,简要概括唐雎使秦王屈服的过程。
20、【答案】C(2)即使拿了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土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挺 剑而起”,挫败秦王。【分析】A.让、派假使,假如;B.况且,将近;C.听说听说;D.道歉敬意;故选C。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虽,即使。易,交换。岂直,何况只是。布衣,平民。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以,用。抢,碰、撞。尔,罢 To(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R可知,当秦王用天子之怒来恐吓唐雎,他用布衣之怒来
21、进行回击。 根据“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可知, 唐雎列举了古代三个有名刺客的布衣之怒来反驳秦王。“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缩素,今日是也“表明了自己的意愿,将要效法这三位布衣刺客,要刺杀秦王。根据“挺剑而起”可知,唐雎还有实际的行动,说完以后,马上拔剑而起,就要付诸行动。最终使秦王屈服, 打消了“易地”的想法。【点睛】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
22、里接受 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 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唐 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 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23、”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 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 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 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
24、五步之内淌满鲜血, 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 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2021广东佛山九年级期末)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4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