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2 .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
2、 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一一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 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 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二后来,“中华”又成了 整个中国的代称。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 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 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
3、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 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 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二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 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2、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
4、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3、文中加点的词能否省略?为什么?4、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1 .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平舌音“孙、寺”、翘舌音“愁”、后鼻音“暝”,以及 “更”等多音字的读音。2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榆”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孙、泊、愁、 眠、寺、畔”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形近字歌示例:孙:孔子万世尊,儿处家训遵。更孜求进学,踏实又谦逖。(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孙”的“子”横画变提,“小”字两点呼应。“泊”左边三
5、点水最后一笔是提。“愁”的“心”的卧钩平而托上,三点相呼应。“寺”上面是“土不是“土 第二横最长。“榆”左窄右宽,“俞”撇捺伸展覆盖下部。“畔”左部偏上,右部“半”第二横长而托上。易错提示:“寺”上部是“土”,不是“土”,第二横最长。(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白:泊(停泊)一伯(伯伯)一怕(害怕)一拍(拍打)秋:愁(忧愁)一揪(揪住)一啾(喟啾)寺:待(等待)一持(保持)一侍(侍奉)半:畔(河畔)一伴(伙伴)一拌(搅拌)(4)多音字。geng:打更少不更事更1geng:更加更好xing:行动鱼贯而行行Vhang:银行字里行间(5)重点词语释义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王孙:原指
6、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乡心:思乡之心。聒:声音嘈杂,词中指风雪声。故园:故乡。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山居秋暝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写了什么?明确:诗歌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秋天的傍晚,高山寂静,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天气凉爽。2 .想想看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少女洗罢归来;荷叶摇摆,原来是打鱼船顺 流而下。3 .尾联与前三联是什么关系?明确: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优美的风景画,也
7、勾勒了一幅纯朴、和谐,幸福的 生活画面,引人向往,它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寄托。因而诗人尾联化用典故,并反用 其义,“王孙”是对“王孙”的呼唤,更是作者的自比。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山居 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且学习了山居秋暝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写山中 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希望远离尘俗、继续 归隐的愿望。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山:空旷雨:清新 山居之景月:明净 山居秋暝松:清幽泉:欢快、山:空旷雨:清新 山居之景月:明净 山居秋暝松:清幽泉:欢快、清新宁
8、静上对山村生活的追求 清澈J山居(浣女:纯真活泼纯朴I之人渔夫:勤劳、朴实J和谐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王孙停泊 忧愁寒山寺榆树河畔2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这 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剩下的两首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全诗的内容探究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枫桥在哪里? “泊”的是哪只船? 为什么说是“客船”呢? 一个“夜”字点明了什么?明确: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泊”的是客船,因为作者在客船上。这个“夜”字 点明了时间。2,阅读长相思后思考:诗人的“身”在哪里?他的“心” 乂在哪里?你们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明确
9、:诗人的“身”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小河大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 的帐篷,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诗人的“身”在征途上,而他的“心”在故乡。 从“故园无此声”可以看出来。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学习枫桥夜泊。(1)品读:霜满天。明确:霜不可能布满天空,这个“霜”字应当理解为“严寒”。“霜满天”是天气极冷 的有张说法。(2)面对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明确:诗人带着浓浓的愁绪。从“愁”这个字可以看出来。(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明确:当时正逢安史之乱,不少文人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包括张继。故诗人兼具羁旅之愁、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未归宿
10、的忧虑。2 .学习长相思。(1) “山一程,水一程” 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山一程,水一程”叠用,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吟哦中,展示出与 家园的空间阻隔很大。(2)怎样理解:故园无此声?明确:“故园无此声”交代了 “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连绵不绝的风雪嘈杂 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能与温暖、宁静的故乡相比?况且又是暴 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以往的故园有亲人,有天伦 之乐,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感受到思乡的情怀。该 句直接表达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今天我们学的两首
11、诗词,都蕴含着共同的情感思乡之情,这也是古今文人的共同情 感。让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这两首诗词,再次回味这浓浓的乡思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凄苦哀怨所见: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所闻:乌啼、夜半钟声,r 叙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水重重,行军艰难 卜阕写景:夜深千帐灯长相思写景: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聒耳下阕I 叙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J羁旅怀乡快乐练习 训练121世纪的绿色住宅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 电是日
12、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 的发电能力提高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 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 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 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 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 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 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 新人 教版部编 年级 上册 语文 21 古诗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