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共8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共8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共83页).doc(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塔县城市公园系统规划思路 前 言我县开展创建国家旅游城市工作,把“创园”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创建国家旅游城市的目的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和谐幸福家园。借此契机,结合环境“五整治”活动,全县城区发展特征开展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万江区位于东莞市区的西部,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江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万江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宜居、宜业万江,打造“水岸新城、和谐万江”的城市形象。2007年3月,受万江区办事处的委托,我院承
2、担了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随后项目组着手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确立构思原则,5月份形成了规划初步方案,与规划所多次交流后于9月份正式向区领导汇报,规划方案的整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得到充分的肯定,于2007年11月份召开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会。会后,项目组针对各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邀请了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股股长刘颂颂高级农艺师作为项目顾问,形成了本规划的最终成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万江区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使本次规划能够顺利的开展,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专心-专注-专业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篇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一)规划背景2、塔县美
3、化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塔县政府为打造宜居环境,在县城规划创建22个城市公园体系,维系塔县生态安全格局。塔县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品位提升,努力扩大生态绿化的覆盖面,全力打造旅游。新一轮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城市环境的竞争”。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万江的整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3、塔县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万江区的“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万江坚持“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辐射带动战略,注重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逐步提高城市档次、品位和形象。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提出以优化
4、城市环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建设宜居宜业万江。4、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2002年,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框架和基础上,东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15),规划区域为97平方公里,对于东莞市市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没有完全包括万江区,因此,03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不适合万江区生态建设的需求。2006年,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东莞市政府组织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其中市区171平方公里是规划重点地区。从规划区范围来看,也没有包括万江整个行政区范围,因此,在人
5、均指标以及区域绿地规划中存在缺失,需要补充区级绿地系统规划。近年来,万江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建成区依托东江支流迅速扩张,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来为市民开辟更多的绿化休闲空间,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安排新的空间布局。东莞市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力争城市绿化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创园作出贡献。此外,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要大力建设节约型绿地,绿地系统规划要相应的提出建设指引。结合东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的发展态势,以及城市到2020年的远期发展目标,万江
6、区办事处提出,以“创园”及 “五整治”为契机,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沿东江及支流的“绿色珠链”,打造“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城市形象;因此委托编制万江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重点地段园林景观详细规划。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1、科学规划,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具有万江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从绿地系统的布局、数量、种类等各个方面注重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以求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最大化。2、以创园为契机,协调城市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万江区对于公园绿地建设比较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个社区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小区游园,但生产绿
7、地和防护绿地建设仍有待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就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使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符合并超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3、科学引导,为万江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实现“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目标对万江绿地景观系统及开放空间进行技术研究,为万江未来城市建设指明方向,为近期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 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一)工作阶段划分根据项目工作特点与区政府规划意图,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展开:(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建设部关于引发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2)城市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议书
8、阶段: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形成项目示范与带动效应,推动全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二)技术路线图11 技术路线第二部分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万江区地处北纬232305之间;东经1134111344之间。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地处东江下游西岸,东临莞城区,南至南城区,西邻望牛墩镇,北壤高埗镇。107国道、广穗大道、环城路等穿越境内,水陆交通便利。2)气候条件万江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靠近海洋,属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气候湿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3)地形地貌万江区内部地势平坦,傍江穿
9、流。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东莞水道、厚街水道等,蜿蜒曲折,丰富了本区的自然景观,奠定了万江水乡特征。其中东莞水道在万江境内长10.7公里,流经万江、金泰等10个社区居委会;厚街水道在万江境内长7.8公里,流经坝头、简沙洲、新和等区域。东江是珠江在省内三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江河,但万江处于东江下游,近二十年受石龙及莞城的工厂和乡村废水的污染,水质较差。2、社会经济发展1)行政区划与现状人口万江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内辖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新城等19个社区。2006年现状建成区215
10、0.80公顷,总人口人,其中户籍人口39800人,暂住人口74982人,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5.33。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过20多年来的累积与发展,万江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至200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48.9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工业总产值57.21亿元,比2005年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8,税收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42.6,外贸出口总值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以三资企业出口为主,总值达1.8亿美元。表21 2001年以来万江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
11、01年以来平均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2.76主导产业目前,万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万江区的五大支柱产业,未来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的运筹、政策的倾斜等措施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及机械设备、软件及集成电路、光电材料及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3、城市规划建设十五期间,万江区紧紧围绕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万江区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划分不同的组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
12、市的凝聚力、承载力、服务力,实施“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度开发建设城市中心区。今后五年,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及“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形成一片”的原则,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把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资金向中心区倾斜、商贸服务项目向中心区靠拢、建设向中心区集中,就业向中心区集聚,着力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形象。4、历史文物古迹东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万江区内也存有不少文物古迹,例如金鳌洲塔、沙亭古渡、文烈张公祠、天街、何氏大宗祠、大汾古桥;此外,还存在许多地方名胜,例如万江八景(梅园放鹤、印
13、洲渔唱、虹桥春霁、古渡归帆、天街夜月、宗祠夕照、鹤苑钟声、水角浪涛)、小享八景(东山踏青、关口榕阴、教场练武、台下观潮、芦洲落雁、龙树僧归、梅亭月照、北门渔唱)、大汾十二名胜(三将晨昏舞鹤、素庵竹影朝霞、种德桥梁夜月、西鸦滘口烟村、连步树荫钟韵、红花池畔飞龙、沙庙庭前古渡、南天紫极魁灵、北坊杨枝甘露、浮山尾跌汾村、玉佛光腾莲沼、青云浦里渔歌等),旅游设施、休闲设施日臻完善,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水岸新城正在崛起。表22 万江区历史文物情况名称位置年代级别金鳌洲塔金鳌洲村明朝1264省级沙亭古渡大汾乡宋朝1304文烈张公祠万家租村头坊永宁里清朝1895天街万江居民管理区村头坊1644何氏大宗祠大汾
14、村明朝1529谢氏宗祠滘联村清朝重光社学小享村1368大汾古桥大汾村明朝省级其中连步桥第八家坊明朝青云桥大汾欢音围坊与下坣坊之间明朝种德桥明朝5、生态环境状况万江区是东莞市现有四个市区中水系最多的一个区,河流纵横交错,构成别具特色的水系网络,形成东莞市中心城区独一无二的江河穿流的自然景观,因此,万江区树立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最关键的是利用绿地,充分做好“水”的文章。(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1、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万江区地势处市区低位,主要为平原河网地形,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花卉为主。建成区内总人口为11.48万人,区内现有绿地548.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绿地率25
15、.5%,绿化覆盖率26.2%。但分布不均,使各类用地内的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不能得到均衡的发挥,绿化系统不完善,绿色网络结构不能形成连续的整体。表23 万江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序号类别代号类别名称绿地面积(公顷)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人均绿地面积(m2 /人)1G1公园绿地97.078.462G2生产绿地74.343.463G3防护绿地6.804G4附属绿地370.04合计548.2525.5备注:2006年现状城市建设区用地2150.80公顷,现状人口11.48万人,规划总面积4860.51公顷。1)公园绿地万江区主要因借东江等水系滨水地带发展公园绿地,现
16、状公园绿地景观还不成系统,优越的水网条件亦未善加利用,许多公园绿地远离居住区或被道路分割,缺少与周围地区联系,影响整体系统的形成。表24 万江区现状主要公园一览表名称公园类型地址总面积(公顷)金鳌洲主题公园综合公园金泰社区3.8000江滨公园综合公园万道路路口2.6000江都公园综合公园莞穗大道旁0.2800曦龙广场综合公园万江黄鹤苑4.3700内环南路公园综合公园曲海大桥旁2.5000 金泰小公园社区公园金泰村委会河边0.3000简沙洲公园社区公园简沙洲村小组0.1286石美公园社区公园石美小组0.4274 石美卢鹚涡公园社区公园卢鹚涡小组0.2500 大莲塘公园社区公园大莲塘村0.5542
17、 蚬涌蚬一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2933 蚬涌蚬二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1980 蚬涌企石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4500 牌楼基社区公园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办公大楼0.1800 牌楼基村仔广场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村尾0.1100 牌楼基岳潭岳翠园社区公园牌楼基岳潭居民小组0.2300 黄粘洲公园社区公园黄粘洲社区0.1559 简沙洲广场社区公园简沙洲社区0.2900 官桥滘公园社区公园官桥滘社区0.1200 共联豪侠滘广场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2700 共联豪侠滘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1600 水蛇涌滨江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3500 水蛇涌望溪祖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
18、0.3000 水蛇涌文化广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4000 水蛇涌办公广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2800 水蛇涌荔枝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7000 共联古屋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0.1952 共联莲子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0.1962 下坝公园社区公园坝头社区0.3300 莫屋旧村公园社区公园莫屋社区0.2010 拔蛟窝西坊公园社区公园蛟窝社区0.5047 石美茶艺园社区公园石美社区0.8930 汾溪河北岸绿化带社区公园石美社区2.8356 赵屋村公园社区公园赵屋社区0.6785 虾公饮公园社区公园简溪路0.4398 新和公园社区公园新和社区2.5557 新和下塘公园社区公园新和社区0.18
19、57 滨江体育公园专类公园万江坝头18.7000金鳌塔公园专类公园东江河边(金泰社区)0.4500 东江西岸绿化带油九段带状公园万江区办事处内1.1540 东江西岸绿化带曲海段带状公园曲海村内9.4294 上坝公园带状公园万江区办事处坝头上坝股份合作社旁0.1681 阳光海岸公园带状公园曲海桥南边4.0000运河西路小公园带状公园运河西路坝头段0.2518 莫屋新村公园街旁绿地莫屋新村1.1871金泰大道休闲公园街旁绿地金泰大道(花园粥城旁)4.2300 鸿福西路旁园林绿地街旁绿地鸿福西路旁(坝头段)3.2980 水闸头公园街头绿地牌楼基村头0.1500 从现状公园绿地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
20、表现如下:公园绿地系统不完善,等级较低,未能满足居民所需目前,万江区内的公园大多是以社区公园为主,综合公园以及专类公园的数量、面积都很小。市级公园仅为滨江体育公园,居住区级的公园以及纪念性公园几乎没有;加上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不足,使得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构不能形成,城市公园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数量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根据现状调研数据,2006年万江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的标准,但与广东省要求的10平方米、东莞市要求的12平方米差距较大。表25 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指标控制表绿化指标单位2005年国家省东莞市绿地
21、率%303335绿化覆盖率%353538人均公共绿地M2/人81012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M2/人456城市景观凝聚力不强,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万江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主要以植物景观为主,各公园绿地无明确的主题,特色不突出,相关的配套设施未实施到位,再加上现状公园绿地植被景观层次和应用树种不够丰富,配置形式比较单一,使得整个区的公园景观质量水平不能得到提高,所形成的景观层次略显单薄。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内涵不高,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在现有的公园绿地中,已达到较高绿化建设标准和恰当的反映本区地方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艺术水平的精品较少,仅有金鳌洲塔公园和曦龙广场,发掘不够,面积较小,难于满足人们不断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江区 城市 绿地 系统 规划 说明书 8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