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咨询系统之管理战略研究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决策咨询系统之管理战略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咨询系统之管理战略研究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8亚太博宇财经顾问亚太博宇财经顾问决策咨询系统之决策咨询系统之管理战略研究报告管理战略研究报告2002005 5 年年 0202 月月 2323 日日版版研讨理论研讨理论指引操作指引操作解读案例解读案例传授密笈传授密笈重要知会重要知会重要知会重要知会重要知会重要知会尊敬的客户:尊敬的客户:您好!春节后的第一期管理决策和您见面了!我代表亚太博宇公司全体员工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在大吉大利的鸡年,我们将深入总结经验,加速建设步伐,开创业务新格局,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为您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我公司新办公地址总机为 01058673000,欢迎垂询。亚太博宇亚太博宇200
2、4-20052004-2005 年中国企业管理决策方略报告年中国企业管理决策方略报告重要知会重要知会尊敬的客户:尊敬的客户:您好!衷心感您对亚博事业发展的长期关注和对亚博研究的长期支持。有人说 2004 年对于所有企业来讲都是一道坎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倒闭最多的一年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历经磨难最多的一年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最彷徨的一年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之间的大并购最多的一年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将管理工具运用最好的一年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最务实的一年有人说 2004 年是企业成长最快的一年也有人说 2004 年企业经历的必将延续到 2005 年2004 年的
3、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因为只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否才能证明经济是否快速增长。在这样一个趋向理性与务实的年度中,企业把精力都放在了哪些管理领 域 中?值 此 中 国 企 业 界 风 云 变 幻 之 际,亚 太 博 宇 隆 重 推 出2004-2005 年中国企业管理决策方略报告。在该报告中,亚博分析员充分借助了长期不懈的探索成果,为广大客户朋友梳理出 2004 年全年最热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人物、管理案例和下一年的管理趋势,从而帮助企业把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从认识到解决,从理想到务实,从感性到理性!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2004 年是一个不太容
4、易迈过去的坎,许多企业都遭遇了同样的境遇:资金吃紧、市场萎缩、组织结构调整、APPTDCAPPTDC2/18人员分流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中国经济软着陆、政府大挥宏观调控之手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我想这种风潮不仅影响着整个 2004 年,也将延续到 2005 年。本报告在总结全年工作中同时梳理出了 2004 年最具借鉴的管理理论、最实用的管理方法、最焦点的管理人物、最典型的管理案例和 2005 年的管理趋势,希望能以点带面,形成一套比较清晰、科学、实用的企业管理宝典,为企业梳理 2004 年的工作以与从容应对 2005 年管理中问题提供参考、帮助。理论篇理论篇矩阵组织保有运作的专业矩阵组织保有运作
5、的专业、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效率:基于专业、分工与运作统一化的考虑,许多大型、专案型组织都采取矩阵管理,能否完善运作的关键在于互补,以与对本身专业的坚持、对他人的尊重支援(P2P2)了解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了解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P4P4)案例篇案例篇从一则寓言故事看企业知识管理从一则寓言故事看企业知识管理:如同山雀的成长历程一样,企业的成长壮大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地说,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
6、学习实现的(P6P6)案例告诉我们销售额没有案例告诉我们销售额没有“封顶封顶”一说一说:为什么销售到了一定额度之后就再也上不去了?为什么原来的工作方法无论怎样变换花样,还是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越是猛踩油门,企业陷得越深(P9P9)操作篇操作篇成功导入成功导入 ERPERP 系统需注意什么事项?系统需注意什么事项?企业营运流程电子化,即时产生管理者所需的资讯,已成为 21 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发展。这种潮流的趋势(P12P12)给主管或者员工配备设备需注意什么?给主管或者员工配备设备需注意什么?:除了清楚的定义与诠释公司欲达到的目标,提供足够的设备和资讯,是企业主管与专业经理人创造高
7、效能工作环境的另外一个要务(P13P13)点评篇点评篇领导力是落实策略的关键领导力是落实策略的关键:策略二字堪称近几年企业管理界最热的词,但是若缺少执行力则策略也成空谈。当企业推动新策略时,各阶层都必须有能力强的领导人才可能成功。什么才是落实策略的关键?(P14P14)职训不等于就业机会增加职训不等于就业机会增加:整个社会都希望从职业训练上,提升失业者的工作技能;可是受训者却常因为接受训练后,眼高手低、放弃过去所 学,而 造 成 受 训 者 反 而 更 不 容 易 找 到 工 作 的 误区(P16P16)人物篇人物篇诺基亚执行长欧里拉仰赖诺基亚执行长欧里拉仰赖 sisusisu 摆脱低潮摆脱低
8、潮:时间是早上 8 点,距离赫尔辛基当地破晓还要几个小时,但诺基亚执行长欧里拉已现身办公室,思索着要如何再进一步发扬 sisu 的美德(P17P17)理论篇理论篇 3/18矩阵组织保有运作的专业、管理的效率矩阵组织保有运作的专业、管理的效率基于专业、分工与运作统一化的考虑,许多大型、专案型组织都采取矩阵管理,能否完善运作的关键在于互补,以与对本身专业的坚持、对他人的尊重支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矩阵管理在组织中的运用越加普遍,组织中的成员至少都受到来自 2 个方向的管制。采取矩阵管理的第一个目的,是基于专业化的考虑。组织中任何一位成员均非全能,透过组织设计强化管理,让不同领域中相对专业的成员彼此
9、互补,让组织的整体运作效能达到相对最佳化。矩阵管理也基于分工的需求,一个组织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不少,若由同一主管直接掌管不同的功能,时间上并不允许,透过矩阵管理则可达到专业分工。此外,矩阵管理是因应组织运作统一化的需求而生。例如,公司的人事制度必须各部门统一,主管无权在自己领导的部门,擅自主另一套人事制度。矩阵管理又分为多种类型,一为基本型,以组织中的人事、总务、财务等功能而言各部门均依循统一的制度运作,当产品规划部门的主管要选用干部时,必须遵循人事部门所定规则;公务报支也须经财务部门核准,否则无法进入公司的运作系统。另一种属于局部型,仅与于组织某些部门间互动,灰色地带较多,也较容易出问题。例如
10、业务部主管虽掌管销售功能,但销售策略不能完全自主,须依照产品规划部门订定的原则,不能为了争取业绩任意降价;对于客户的放帐额度与时间,业务主管也须经过财务部同意。矩阵管理也应用在专案性组织中,例如 Y2K 专案小姐的成员来自包括财务、总务、仓管等,在专案执行期间,成员一律由专案负责人统辖,与专案相关的事务须向专案负责人报告,还必须扮演原属部门对应于专案小组的窗口,原属部门的主管持续掌握由此窗口传递来的讯息,并采取相对应的配合措施。当组织中有越来越多的矩阵,往往令人感到不习惯,组织的成员必须认知,整个组织的设计是功能导向,一切奠基于专业考虑,功能性单位的主管对其扮演的功能具有百分之百的主导权,随之
11、面来的是对其功能的发挥肩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功能与执行单位之间的互动是关键功能与执行单位之间的互动是关键其实,一名主管能够顺利推动部门的运作,主因在于针对其无法主导的部分,完全遵循功能性单位所主导订立的制度,一旦违反这些制度,无视功能性单位的存在,部门的运作反而会感觉窒息难行。功能性政策的形成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当功能性单位研拟一项政策时,必须充分了解执行单位的执行环境,综合各单位反映的意见,才能充分发挥专业;相对地,各执行单位若对某项政策感到窒息难行。或是政策考虑不够周延,也必须积极主动地与研拟政策的单位协商。在获致结论之前,仍必须依循既有的制度,否则组织的运作易陷入混乱。组织是由众多不完美的成
12、员组合而成,能否完善运作的关键在于互补,透过功能性单位与执行单位之间的互动,找出政策、制度上的漏洞,便是以组织的互补效果来补救个人的不完美。在专业与协商的相辅相成下,功能性政策的可行性与涵盖面将可提高、扩大。还有地缘互补的问题也必须考虑,同样一个政策或制度,有时会因地缘物性,必须弹性调整,例如行销部门设计出来统一格式的招牌,但是两地适用的尺寸可能不同,必须因地制宜。4/18地缘上的分离,也同时产生矩阵组织的编制问题,例如每个分公司都有帐管人员,功能运作上的规系由总公司的帐管部门统一订定、管辖,但编制却不见得直属总公司,由于帐管人员属于常驻性的职位,基于平时管制上的方便,人事编制归属分公司较为合
13、适。相对地,如果属于短期性质,则编制上可直属总公司,而以派驻方式即可。每位成员受到至少每位成员受到至少 2 2 个方向管制个方向管制在矩阵组织当中,每一位成员至少受到直属主管与功能性主管的双重统辖,最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因产生的灰色地带导致两方面的主管都忽略了管制的义务,或是两方面的主管都挣主导权。问题产生的关键在于主管对本身的职掌缺乏清楚认知,一切运作均建立在对本身专业的坚持,以与对他人专业的尊重。例如事业群主管基于业务考虑却对客户放宽授信额度时,须得到受信部门主管的同意,尽管两者的位阶可能差距很大;如果无法说服受信部门主管,则可利用“Z 型沟通”方式,与其上一层主管协商。当然,并非每一次的协
14、商都可以得到最好的结局,一个好的构想甚至可能因此被抹煞,但是这却确保了组织运作的有条不紊;如果为了确保每一个好的创意、构想都被付诸实行,反而让组织陷入混乱,付出的代价更大。以美国矽谷的管理哲学而言,矽谷是一个高度请求创新的地方,公司可以任由一群人恣意发挥想像,一旦被视为有发展潜力的创意出现时,马上会被导入一个极为严谨的管理体系,无论是研发、生产、行销的规划均受到严密掌控,道理在于唯有透过严谨的管理,创新的实践才有机会成真,也才会产生价值。矩阵管理是基于专业、分工与运作统一性的考虑产生,随着组织规模扩大,分工日趋细腻,应用围也势必越加普遍,组织中每一们成员都须了解矩阵组织的原理,适应矩阵管理的模
15、式,才能在组织扩大后,仍保有动作的专业与管理的效率。了解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了解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从20 世纪 4050 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在麦克利兰之前,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动机进行了研究。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用释梦、自由联想等方法研究动机,他们往往将人们的行为归于性和本能的动机,而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很难得出有代表性的结果、可重复性差、无法得出动机的强度。行为主义者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动机,使得动机的强度可以测量,要集
16、中于饥、渴、疼痛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上,没有区分人的动机与动物的动机。麦克利兰认为他们对动机的研究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他的研究主要受到了美国心理学家莫瑞的需要理论与其研究方法的影响,莫瑞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并且编制了主题统决测验进行测量。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
17、,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5/18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与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要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要。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是: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与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他们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高成就需要者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一定的风险,比较实际,大多是进取的现实主义者。高成就需要者对于自己感到成败机会各半的工作,表现得最
18、为出色。他们不喜欢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工作,这种工作碰运气的成分非常大,那种带有偶然性性的成功机会无法满足他们的成功需要;同样,他们也不喜欢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工作,因为这种轻而易举就取得的成功对于他们的自身能力不具有挑战性。他们喜欢设定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达到的奋斗目标。对他们而言,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权力需要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不同人对权力的渴望程度也有所不同。权力需要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他人,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注重争取地位和影响力。他们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和情境,他们也会追求出色的成绩,但他们这样做并
19、不象高成就需要的人那样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感,而是为了获得地位和权力或与自己已具有的权力和地位相称。权利需要是管理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亲和需要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高亲和需要者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时,亲合需要也表现为对失去某些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对人际冲突的回避。亲和需要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麦克利兰通过主题统觉测验来测量个体的动机。他对莫瑞的主题统觉测验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其客观化程度,并使之适合于团体施测。例如,使用投影仪给一组被试者呈现图画,让他们根据图画写出故事;有时侯,也使用句子来替
20、代图画。麦克利兰和他饿同事将实验的方法与主题统觉测验相结合,首先通过实验唤起所欲测量的动机,然后在主题统觉测验的故事里看实验唤起动机对故事容的影响。麦克利兰对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也不象莫瑞那样采用一套临床的计分系统,而是采用一种简单化的计分方法,即将故事的特征分成一些类别,看看各个类别的特征在被试的故事中的一些复杂特征。麦克利兰认为使用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和使用问卷方法测量的是两种基本不同的人格特征。问卷方法测量的是被试者的认知而不是自发表现出来饿动机。因此他认为主题统觉测验的方法更适合测量隐的、潜意识中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麦克利兰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一个重要的动机理论,而且还在于发展了研究和测
21、量动机的方法。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麦克利兰对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十分有说服力的推断。首先,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毒冒险的工作环境。他们会从这种环境中获得高度的激励。麦克利兰发现,在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在企业中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者中,高成就需要者往往会取得成功。其次,在大型企业或其它组织中,高成就需要者并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原因是高成就需要者往往只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感兴趣,并不关心如何影响别人去做好工作。再次,亲和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麦克利兰发现,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很高而亲和需要很低的人。如果一个大企业的经理的权利需要与责任感和
22、自我控制相结合,那么他很有可能成功。最后,6/18可以对员工进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成就需要。如果某项工作要求高成就需要者,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选拔的方式找到一名高成就需要者,或者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自己原有的下属。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应用价值。首先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对于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案例篇案例篇 从一则寓言故事看企业知识管理从一则寓言故事看企业知识
23、管理在 1930 年以前,英国工人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奶瓶口既没盖子也不封口,因此,山雀与知更鸟这两种在英国最常见的鸟,每天都可以轻松愉悦地喝到漂浮在上层的奶油。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用铝箔装起来,借以阻止早起的鸟儿偷喝。没想到,大约在 20 年后的 1950 年,英国所有的山雀都学会了把奶瓶的铝箔啄开,继续喝它们喜爱的奶油。然而知更鸟却一直没学习到这套本领,它们自然也就没奶可喝了。如同山雀的成长历程一样,企业的成长壮大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地说,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譬如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等,都需要企业更新
24、原有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知识,而这有赖于企业管理者对员工采取的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益处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益处知识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之源。企业要在竞争激烈、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的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须如山雀般不断学习,顺应形势变化。任何忽略知识管理的企业都将丧失探索商业和技术新前沿的机会。正如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所说:“学习智障对孩童来说是个悲剧,而对组织来说,可能是致命的。”1983 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 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 1/3 已经销声匿迹。在这一嬗变中,大部分公司因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个业忽视了知识管理,不注重
25、加强员工的学习教育,以致阻碍了企业的成长,跟不上时代的急促发展步伐,乃至不得不与知更鸟同命运,在环境变幻中失去了美味奶油,而逐步走向灭亡。可见,对企业来说,学习比财富更重要。谁注重学习,谁就拥有了财富。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ROVER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陷入了困境:每年亏损超过 1 亿美元,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江河日下,劳资矛盾恶化,员工士气低落,前景一片暗淡。而 90 年代中期,ROVER 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富生命力的汽车制造厂商之一,在北美和亚洲其产品供不应求。在过去的几年里,ROVER汽车全球销量几乎扩大了一倍;产品质量优异,几乎囊扩了业界所有的质量奖;ROVER 豪华系列一跃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决策 咨询 系统 管理 战略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