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
《2021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金陵驿金陵驿(其一)(其一)文天祥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南京)时。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B.首联写景,衰草、离宫、夕阳、孤云,这些满目疮痍的意象,让人感到一片凄凉。C.“山河依旧,人事已非”,这是身为囚徒、无能为力的诗人发出的深沉感慨。D.颈联灵活化用中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意,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15.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 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
3、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解答】(1)D.“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错,颈联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它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诗人一样苍老,是因为它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漂离苦。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2)“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但诗人也不愿离她而去。但元军不让诗人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但诗人要把忠
4、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故国。“啼鹃带血归”化用“杜鹃啼血”或“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诗人在此处使用这一典故,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都是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答案:(1)D(2)用典。化用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神话,表示死之后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译文: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
5、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赏析:“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
6、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
7、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
8、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野人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霑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注】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转蓬:随风
9、飘转的蓬草。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17.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 分)【分析】【解答】(1)B“数回细写愁仍破”说法错误。“愁”是说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了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的说法不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并非“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故选 B。(2)“此日尝新任转蓬”写出了诗人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一词,突出诗
10、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之意,“任”表达诗人处处漂泊的感伤,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更是人生的悲凉情思,写出的是感慨的生活心酸趣味。答案:(1)B(2)“尝新”(村民赠樱桃益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译文:西蜀的樱桃原来也是这般鲜红啊,乡野之人送我满满一竹笼。熟得很透啊,几番细心地移放却还是把它弄破了,令人惊讶的是上万颗樱桃竟然如此圆得匀称而相同。回想当年在门下省供职时,曾经蒙受皇帝恩赐的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唉!金盘玉箸早已相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
11、,我已漂泊大涯如同转蓬。赏析: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
12、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唐人李嘉祐诗云
13、“秋冷白云司”,“白云司”指刑部,与“秋冷”连属,别有清峭之气,和杜诗此联一样,都是点铁成金之句。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引逗这记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起句看似自然,实则不同寻常,这全体现在最虚的“也”字上。最轻的字眼,诗人赋予其最饱满的重量。“也”字像是一个呼唤,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诗的首联中,“也”字之外,“红”、“满”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与下联以“愁”、“讶
14、”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清人朱瀚说:“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写”同“泻”,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许”,唐人常用口语,如许之意,“讶许同”,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诗云:“讶许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语,言约义丰,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记忆中醒来,回到“任转蓬”的蜀地“此日”。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昔人谓
15、“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沾”,“早朝擎出”,“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点评】“知人论世”黑龙江省鹤岗第一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统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
16、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B颔联“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特,写得气韵飞动。C亲眼看到的景色,前句写山上景致,后句写春江绕城的美景,远近配合,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D15(6 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
17、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解答】(1)C.“”“运用典故”,注意根据注释“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以占卜为生”“”“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以议论作结,结合注释“君平:是西汉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以占卜为生”可知诗人劝慰朋友不要过于看重功名利禄,也借此抒发自己的失落之情。答案:(1)C(2)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18、赏析:此诗与蜀道难 都是写蜀地风光,但在写法上有较大区别。其同者都是从“传说”“见说”入题,着力虚拟夸说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和点染烘托蜀道的艰险诡奇的气氛,突出难和险,继之按由秦入蜀的时空顺序,绘声绘色,穷形尽相地描绘了蜀道山水风光雄奇峻伟、高危惊险的独有特点。然而,两诗之异则迥然有别。蜀道难充满想象与夸张,而送友人入蜀则比较写实。蜀道难着意于“难”,寓情于“忧”,诗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中间再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呼再叹,呼前应后,将蜀道开辟之极苦,蜀道行路之极难,蜀地留居之极险,浑成为一,全诗起结开合,纵横起伏,既有雄浑之势,又有飘逸之神。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归结于“入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黑龙江省 上学 语文期末 试题 精选 汇编 古诗词 鉴赏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