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体制的健全与小剧场话剧的发展_邹红.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制作人体制的健全与小剧场话剧的发展_邹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作人体制的健全与小剧场话剧的发展_邹红.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艺报 /2011年 /12月 /28日 /第 003版 艺术评论 制作人体制的健全与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以北京人艺小剧场制作人尝试为例 邹红 制作人体制是市场经济催生的一种新的话剧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制作人全权负责 话剧的创作、演出、经营,并与剧组成员共同承担演出风险和分享演出所得。作为制作人,他不 仅要选定剧本,组建剧组,还得筹措资金,联系演出场地及策划相关宣传等,总之,与传统依托 剧院、剧团的体制内话剧生产模式不同,制作人实际上是体制外的个体话剧艺术的生产者和经营 者,因而带有明显的商业文化色彩。上世纪 90年代初,话剧制作人谭璐璐邀约江珊、史可等影 视演员共同制作了话剧离婚了,就
2、别来找我,开了中国当代话剧制作人模式的先河,此后涉 足者渐多,并逐渐形成以工作室、剧社或公司为实体的运营模式,为北京的话剧舞台提供了一道 特殊的景观。 近年来,随着文化企业体制改革实质性的展开,一些国有话剧院团也开始引入制作人制度, 如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于 2004年开始改制,就率先以出品人和制作人制度为基础,形成新型的企 业管理模式,先后上演了迷宫 Hi,可爱等剧目,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两方面都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而 2010年年初,国家话剧院也推出了制作人制度,面向社会寻找优秀的制作人, 目前己完成向上走向下走等四台剧作的制作。北京人艺则是于 2010年末出台了北京人民 艺术剧院推行小剧场
3、制作人制的试行办法,并于今年先后上演了由本院导演李六乙担任制作人 的爱情的印象和由北京人艺艺术处刘洋担任制作人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两部小剧场话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行小剧场制作人制的试行办法对制作人的资质、权利及作品生产流 程作了详细的规约,其特殊之处主要有三:第一,在资金方面,由剧院 提供给制作人 30万元以 内的贷款,需要的话还可以追加 20万 (方正基金 ), 制作人须在两年内还清所有贷款,此后运营收 入按剧院10%、制作人及其项目团队 90%的比例进行分配;第二,制作人必须是本院在职人员, 剧组成员的半数须聘请本院在职职工,制作人必须以利用剧院自有资源为前提;第三,剧本和演 出方案须报
4、剧院艺术委员会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而剧目版权归剧院所有。 不难看出,北京人艺试行的制作人模式与此前社会上流行的制作人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它 本质上还是体制内的一种改革举措而非完全市场化。或者说,尽管借鉴了制作 人的艺术生产模式 , 但北京人艺仍将其置于自己严格的管理之下。 当然北京人艺这样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长期以来,北京人艺的演出总体上是大剧场赚钱, 小剧场赔钱,尤其是自 2009年北京人艺提高演员演出报酬后,小剧场制作成本增大,演出入不 敷出的现象更加明显。如何改变旧有体制所造成的 “ 大锅饭 ” 弊端,既能摆脱小剧场每演必赔的 沉重包揪,同时又能保证话剧创作的艺术质量,便成为北京人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作人 体制 健全 剧场 话剧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