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1996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世界经济概论1996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1996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旦大学19961996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报考专业:世界经济外国经济史考试科目:世界经济概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 4 分,共 20 分)1国际分工2国内生产总值3公开市场业务4欧洲美元5特里芬难题二、简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一体化进程两个方面阐述)。(15 分)三、试述技术革命对经济结构的影响。(20 分)四、何谓通货膨胀?简述战后世界性通货膨胀的特点。你对治理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何见解?(20 分)五、试述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25 分)答案部分答案部分复旦大学复旦大学19961996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
2、学考试试题答案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报考专业:世界经济外国经济史考试科目:世界经济概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 1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主要包括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三种。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
3、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当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混合型国际分工则是两者的结合,即进行垂直型国际分工也实行水平型国际分工。2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一年或核算期)一国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之所以叫总值,是因为它包含了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折旧)。从生产角度看,它等于各部门总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从支出角度看,它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3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
4、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使用的三大政策工具之一。4 4欧洲美元欧洲美元:指存放在美国以外银行的不受美国政府法令限制的美元存款或是从这些银行接到的美元贷款。欧洲美元与美国境内流通的美元是同样的货币,并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帐务上处理不同。5 5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体系,它实质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
5、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把教授特里芬在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难题”。二、简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一体化进程两个方面阐述二、简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一体化进程两个方面阐述)。(1515 分)分)答答:(1)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概述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与欧洲煤钢共同
6、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是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政府出面组成的一个经济和政治集团,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总部设在布鲁塞尔。二次大战后,由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被战争削弱的欧洲国家为了抗衡美苏两霸,开始走联合自保与自强的道路。1957年 3 月 25 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提出:“通过本条约,缔约各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经济共同体。”其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
7、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2)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别的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经济衰败,凭一国力量无法复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又出现了强大的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抗衡美、苏,西欧有联合起来的必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和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也促使西欧殖民主义国家谋求合力应付。50 年代,西欧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随之加强,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远远落后于美、苏,只有打破西欧各国的经济壁垒,联合成为一个地区性组织,才能有效地在世界市场进行竞争,并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发挥作用。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日益直接地干预、
8、组织经济生活,为各国政府出面促致西欧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57 年 3 月 25 日,欧洲煤钢共同体(亦称欧洲煤钢联营,1952 年 7 月 25 日成立)成员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6 国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1958 年 1 月 1 日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1965 年 4 月 8 日 6 国签订 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亦称“欧洲原子能联营”,1958 年 1 月 1 日成立)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组织的执行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 年
9、 7 月 1 日正式合并。1973 年 1 月 1 日,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加入,1981 年 1 月 1 日希腊成为成员国。1986 年 1 月 1 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加入,从而使共同体扩大为 12 国。共同体 12 国面积225.5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21 亿(1986)。共同体的国内生产总值 1979 年和 1980 年两度超过美国,1985 年达 22185 亿美元。1985 年对外贸易总额约 13105 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3,是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3)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关税同盟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罗贝尔
10、舒曼提出 4 项计划,建议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以便统一计划和领导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生产。该计划不仅得到了联邦德国的响应)而且激起了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兴趣。1951 年 4 月 18 日,上述 6 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 50 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在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6 国又于 1957 年 3 月 25 日,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关税同盟是 罗马条约 的即期目标,主要内容是取消内部工业品关税,统一对外关税,按计划分 3 个阶段到 1970 年 1 月
11、1 日完成,而实际上到 1968 年 7 月已提前完成,使共同体内部市场成为一个大的非关税工业品自由贸易区。1970 年 1 月 1 日起,基本实行了共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农业政策二战以后,为了实现欧洲重建,1949 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着手尝试西欧国家政治一体化,而其实现基础和途径是经济一体化。1957 年 3 月,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此诞生。在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引发了农业一体化要求,以便通过广泛合作,实现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共同的经济福利目标。因此,在向工业品关税同盟过渡的第一阶段结束后,经法国提议,欧共体六国于 1962 年
12、 1 月通过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这个协议是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初框架。当时,由于欧共体成员国多数都是农产品净进口国,因此,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合理发展和对所有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最佳利用,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从而使农业从业者能够保持合理的生活水平;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保障供应的可靠性;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简言之,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供给目标、收人目标和市场目标 3 部分。为了确保共同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欧共体制定了 3 条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这 3 条
13、原则是:一是共同体市场统一原则,即逐步取消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实现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通,协调成员国之间防疫和兽医等条例,制定共同的经营法规。价格和竞争法则等;二是共同体优先原则,即实行进口征税、出口补贴的双重体制。当产品价格低于共同体内部价格,实行进口征税;当产品出口价格低于共同体价格实行价格补贴,控制从共同体外部进口,避免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三是价格和预算统一原则,即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缴纳一定的费用建立欧洲农业指导金和保证基金,用以进行补贴和支持共同体的农业发展。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共同农业政策的特点是:对内实行价格支持,对外实行贸易保
14、护。其主要措施是: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市场干预、差别关税和出口补贴等。在价格制定方面,由共同体理事会制定统“的目标价格、门槛价格和干预价格,保证市场平衡,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在市场干预方面,主要是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等措施干预农产品购销,调节生产和流通,但在具体的运作机制上有较大差别。在贸易措施方面,主要是通过差别关税等措施限制共同体外部的廉价农产品进口,同时,利用出口补贴销售共同体剩余的农产品。到 90 年代初,置于统一的共同农业政策管辖之下的农产品有谷物、水稻、蔬菜、水果、糖、酒类、烟草、牛奶、肉、蛋、植物油、动物脂肪和油料等 14 个类别,占欧共体农产品生产的 96以上。从政策
15、目标角度看,共同农业政策确实起到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和价格的效果。但是,随着大量农产品剩余的出现,导致共同财政支出的大量增加,结果使共同农业政策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创建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EMS)是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于 1979 年正式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汇率动荡,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欧共体货币汇率的稳定。1976 年牙买加协定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更加难以预测。欧共体要恢复对其内部贸易和农业政策来说必不可少的货币稳定,就只有依靠自己了。1978 年 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体峰会上,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和法国总
16、统德斯坦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的动议。1978 年 12 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决议。1979 年 3 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具有如下的主要内容。a.创建欧洲货币单位(ECU)。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汇账单位基础上,由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的货币组成的复合货币,各国货币在 ECU 中所占的权重,按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及其 GDP 在欧共体 GDP 总额中所占比重加权计算,指标取过去 5 年中的平均值。权数每5 年调整一次,必要时也可随时调整。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
17、a)决定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b)作为成员国货币当局之间的结算工具及整个共同体财政预算的结算工具;(c)随着欧洲货币基金的建立,欧洲货币单位逐渐成为各国货币当局的一种储备资产。b.建立汇率运行机制(ERM)。汇率运行机制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实现一个稳定的货币区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最主要目标,而汇率运行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具,其具体内容包括:(a)中心汇率和波动幅度的确定。(b)稳定汇率的干预方法。EMS 有两种干预方法:一种是“边际干预”,另一种是“边际内干预”。(c)中心汇率调整。当以上稳定汇率的干预方法均不奏效时,需要调整中心汇率。中心汇率调整成为控制汇率波动的直接和最后手段。c.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经济 概论 1996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