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新人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很重要很重要!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2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2计算(下列各式的乘积是正还是负?)(1)5(6);(2)(6)5;(3)3(4)(5);(4)3(4)(5);(思考: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是
2、,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是,积是负数;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为 0,积是)二、讲授新课: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运算律:问题: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探索:*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总结:让学生总结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1(问题一:计算 2(5)和(5)2;2(3)(4)和 2(3)(4).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3、分配率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问题二:你们能用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率吗?)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积不变。即(ab)c=a(bc)(分配率:一个数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与这两 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你能发现什么?希望由学生观希望由学生观察察、总结得出总结得出!a(b+c)=ab+ac教师鼓励:很好!不仅能用语言描述,还能用字母表示,说明大家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率都能理解)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
4、的几个数相乘.2问题:计算:(2)5(3),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你认为哪些算法比较好?3例题:例 1:计算:(10)310.16。解:原式=(10)0.1 631=(1)2=2。能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10)310.16=;(10)31(0.1)6=;(10)31(0.1)(6)=。观察以上各式,能发现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吗?再试一试:11111=_;1(1)111=_;1(1)(1)11=_;1(1)(1)(1)1=_;1(1)(1)(1)(1)=_。一般地,我们有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
5、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试一试:?223215?014.31.85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积就为 0.例 2:计算:(1)4385.08;(2)25.054165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能力。有理数的有理数的乘法乘法(2 2)运算律和法则:例 1例 2例 2五分钟测试:解:(1)原式=843218=8+3=11;(先乘后加)(2)原式=4159653(先定符号)=811(后定值)(例 3:计算4(12)+(5)(8)+16;1514311843。解:原式=8(6)+85+82=8(6+5+2)=81=8;原式=10341071615144334438431514311843。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应用运算律,有时可使运算简便.也有时需要先把算式变形,才能用分配律,如例,还有时需反向运用分配律,如例。)4五分钟测试:(计算:(85)(25)(4)(+)8(7 8)15(1 1 7)(6 5)(2 3)+(6 5)(17 3)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课堂作业:课本:P38:7。(1)(2)(3)(6)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