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辽宁省).pdf





《DB21∕T 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辽宁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T 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辽宁省).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40 B 64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 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artificially inducing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of low efficiency into Pinus Koraiensis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 in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2019-05-30 发布 2019-06-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
2、理局 发 布 DB21/T 3154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人工诱导原则.2 5 人工诱导技术.2 6 作业设计与施工检查验收.5 7 档案管理.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上层抚育起始时间.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林木分级.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经营密度表.1 DB21/T 315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本标准主要
3、起草人:胡万良、谭学仁、王胜东、孔祥文、金鑫、丁磊、穆喜东、林晓坤、丁国泉、徐庆祥、柴金、高源、张红区、王强、李莹、王卫、宋殿臣、吴丽梅、李景梅、李国升、冯文达、姚荣升、张海文、宋佩东、刘成宇。DB21/T 31542019 1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术语和定义、人工诱导原则、人工诱导技术、作业设计与施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4、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2473 红松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规程 LY/T 2592 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DB21/T 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 1291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低效林 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
5、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林分总称。LY/T 1690-2017,定义3.1 3.2 退化次生林 天然次生林受过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主林层持续退化,天然更新不足,导致原有的演替进程中断或进入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林分质量和利用价值低。3.3 DB21/T 31542019 2 红松阔叶混交林 以针叶树种红松为主与其他伴生的针阔叶树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混交林分。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LY/T 2473-2015,定义3.2 3.4 人工诱导 对低效天然次生阔叶林采取补植红松等针叶树种,并进行割草、割灌、抚育采伐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红松等建群树种幼树(苗)生
6、长,诱导和促进林分结构优化和正向演替,最终形成地带性森林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培育过程。4 人工诱导原则 4.1 立足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林分质量,实现森林健康稳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经营。4.2 满足最佳经营目标、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长期与中、短期利益相结合。4.3 栽针保阔、幼抚留阔、适时抚育、抚育保阔,保持低效次生林的天然属性,培育混交林。4.4 因林施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4.5 保护优先、恢复为主、培育与利用相结合。4.6 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4.7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5 人工诱导技术 5.1 立地条件和林分选择 5.1.1 海拔高800m。排水良好,坡度30,半阴坡
7、、半阳坡、阴坡、阳坡的中下腹。土层深度40cm,棕壤或暗棕壤。5.1.2 退化次生林或中龄林阶段林木蓄积量60m3/hm2,林相混杂、多代混生的低效天然次生林。5.1.3 林木生长发育良好的中、幼龄林,但分布不均,部分林地上林木株数超过适宜经营密度,或有较大林窗或林中空地。5.1.4 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株数不足林分适宜经营密度 40%的林分。5.1.5 近熟林、成熟林阶段林木蓄积量85m3/hm2,林龄和径级分布差异较大且不连续分布的林分,或需要进行林冠下更新的近熟林、成熟林。5.2 林分抚育 5.2.1 抚育时严格控制树倒方向,防止对保留木的损伤。优先保留黄波罗、刺楸等珍贵树种及保护树种。
8、DB21/T 31542019 3 5.2.2 林分中目的树种超过经营密度的地段,进行抚育间伐,按 LY/T 2592 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抚育技术规程执行;目的树种较少地段,伐除生长衰退、受害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木,保留生长健壮的目的树种 300 株/hm2700 株/hm2。5.2.3 异龄林伐掉上层的霸王树,及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一切林木,如生长衰弱木、病虫害木、风折木和非目的树种的林木,保留有生长潜力的优势木和有培育前途的中、小径林木(6cm18cm)300 株/hm2700 株/hm2,以及冠下天然实生更新的珍贵幼树(苗)。5.2.4 优先伐除霸王木、分叉木、弯曲木、折损木、病虫害木、衰弱木
9、以及其它非目的树种,蓄积采伐强度40%,伐后林分郁闭度 0.40.5;对伐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或林木风倒的林分,蓄积采伐强度30%,伐后林分郁闭度 0.50.6。5.2.5 对保留木进行适度修枝。确定并标记目标树,目标树密度 75 株/hm2150 株/hm2,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林分中。5.3 冠下清场 割除的杂草、灌木、梢头、枝丫等运出林地,或窄带状顺山堆放,带宽 1m1.5m、带高 0.5m1m,带间距6m,或沿保留木四周堆放,以保留木为中心上、下、左、右宽不超过 1.5m,堆高 1m1.5m。5.4 冠下造林 5.4.1 造林苗木选用种源为辽宁地区的红松种子园、子代林、母树林及优良林分的种子
10、所培育的苗木。造林用苗木标准,按 DB21/T1291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执行。5.4.2 顶浆造林为主,裸根苗造林在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苗木芽萌动之前进行。营养杯苗造林在雨季或春季进行。5.4.3 栽植密度为 1200 株/hm21500 株/hm2。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栽植红松。栽植当年成活率不低于 95,第 3 年保存率不低于 90。5.4.4 整地与栽植同时进行。栽植穴口径 30cm50cm,深 20cm30cm(超过苗木主根长 5cm),揭去草皮,拣净树根、石块,捣碎土块。5.4.5 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湿的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T 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辽宁省 DB21 3154 2019 辽东 山区 低效 次生林 人工 诱导 红松 阔叶 混交林 技术规程 辽宁省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30567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