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湖北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湖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湖北省).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03.020 CCS A 20 DB 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2022-12-05 发布 2023-02-05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9422022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调查.2 6 保护.3 7 利用.5 8 保障与管理.6 参考文献.8 DB42
2、/T 19422022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文理学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北京八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韬、余梅、刘春梅、张照辉、韩阳昱、徐术坤、莫颜君、王文欣。本文件实施过程中的疑问和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电话:027-68892377,邮箱:。DB42/T 19422022 1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3、保护与利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总则、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保护、利用以及保障与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境内被依法确定的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一般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传统村落 traditional villages 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3.2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
4、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3.3 保护 protection 指依照法律法规,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信息及其价值的全部活动。3.4 利用 utilization 在不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形式、不丧失文化内涵、不损害遗产价值的前提下,发挥其功能效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的相关活动。3.5 原生态文化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指历史上创造并在一切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流传或者保存至今的、未经过任何刻意改变的文化。3.6 活态传承 Live inheritance 指以活态
5、的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存与传承,其对象为语言、仪式、表演、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形式,其传承方式通过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4 总则 DB42/T 19422022 2 4.1 工作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4.2 工作原则 4.2.1 真实性原则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尊重和保持其传统文化内涵、传统工艺流程、核心技艺的原真性,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历史风貌,不造假、不随意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共生的自然和文化环境。4.2.2 整体性保护原则 保护应注重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
6、产及其传统文化空间,鼓励支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活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三位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4.2.3 保护优先原则 保护第一,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遵循科学规划,保持和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4.2.4 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阐释和利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得歪曲、贬损、滥用和过度开发。4.2.5 活态传承性原则“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活态传承是以文字、声音、图像以及视
7、频的方式全方位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传承和宣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遵循活态传承原则,一方面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利用,给传承人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一方面着眼于传承人培养,对其进行认定、扶持、培训以及教学。5 调查 5.1 调查责任方 调查责任方应为文化主管部门。5.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应为全省一定范围内的世界级、国家级、市级、区级以及乡镇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 调查内容 调查时,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对各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一一摸清现状底数,调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非遗项目总量;传承人的数量;DB42/T 19422022 3 传承人的
8、级别;技艺传承情况;有无企业平台;有无行业和协会支持;自我维系维持的能力;传承创新发展所需政策及资金等情况。5.4 档案管理 5.4.1 组织调查时,应收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实物,整理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并妥善保存,防止损毁、流失。5.4.2 在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后,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保密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6 保护 6.1 保护原则 6.1.1 原生态文化保护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体现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文化。6.1.2 活态保护 保护传统村
9、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发掘、研究、传承、展示和宣传活动,鼓励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1.3 整体保护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以及所属空间、场所、实物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保护。6.2 保护目标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传统村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6.3 保护对象 6.3.1 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6.3.2 尚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但具有传统村落特征并需要保护和利用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6.4 保护内
10、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应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DB42/T 19422022 4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6.5 保护措施及方式 6.5.1 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 积极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程序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6.5.2 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 6.5.2.1 制定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利用规划,在有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和论证,以确保规划的合理与科学。6.5.2.2 规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湖北省 DB42 1942 2022 传统 村落 物质文化 遗产 保护 利用 湖北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