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10-2017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34∕T 2810-2017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T 2810-2017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8102017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Th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3-30 发布 2017-04-3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4/T 2810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
2、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陈雨、高同春、戚仁德、姚剑、张爱芳、杨雪、谷春艳、李云飞、陈雪娇。DB34/T 28102017 1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抗白叶枯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本标准适用于稻抗白叶枯病鉴定过程中稻品种和材料的栽培、接种体准备、接种技术、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本标准同时适用于安徽省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稻白叶枯病的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2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参见附录A。3 原理与方法 用剪刀蘸一定量的菌液,剪去水稻剑叶叶尖约 2 cm,这样既造成了伤口,
3、又粘上了菌液,病菌侵入形成病斑,根据病斑的长短,即可判定品种的抗病性。按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 6 个级别。4 鉴定方法 4.1 鉴定技术类别 采取人工接种的鉴定方法。4.2 鉴定圃 鉴定圃选择在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上等,从未发病的田块。4.3 病原物来源 本省流行的菌群 R5(见附录A)。4.4 田间管理 供试品种按正常季节播种育秧,秧龄期早稻 30 天,中、晚稻 25 天以内。每个品种插 2 丛,每丛 10 本,株行距 30 30,每隔 10 个品种插抗病(IR26 或相应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优 838 或相应的感病品种)各 1 个作为对照(参见图1)。鉴定圃施
4、肥水平稍高于一般大田,并及时防治纹枯病和虫害。DB34/T 28102017 2 走 道 走道 抗病CK 感病CK 品种1 品种2 品种3 品种4品种5品种6品种7品种8品种9 品种10 抗病CK 感病CK抗病CK 感病CK 品种1 品种2 品种3 品种4品种5品种6品种7品种8品种9 品种10 抗病CK 感病CK走 道 图1 田间病圃图(局部)4.5 接种用菌液准备 接种用的菌株选用本省流行的菌群 R5,在胁本哲氏半合成培养基(见附录B)上培养 4872 小时,用麦法伦比浊法(见附录C)配成 3 亿/ml 菌液。菌液当天配置,当天使用。4.6 接种 在水稻孕穗期,用手术剪刀蘸菌液剪去植株剑叶
5、顶部 2 长,每丛接 25 张叶片。4.7 调查、记载 接种后早、中稻 20 天,晚稻 25 天调查病情,共调查 20 张叶片。按表1 的标准记载严重度。表1 白叶枯病人工接种调查分级标准 严重度级别 症 状 0 病斑长度小于接种叶片剩余长度 5.0;或病斑面积小于 5.0 1 病斑长度占接种叶片剩余长度 5.112.0;或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5.112.0 3 病斑长度占接种叶片剩余长度 12.125.0;或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12.125.0 5 病斑长度占接种叶片剩余长度 25.150.0;或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25.150.0 7 病斑长度占接种叶片剩余长度 50.175.0;或病斑面积占叶
6、面积 50.175.0 9 病斑长度大于接种叶片剩余长度 75;或病斑面积大于叶面积 75 4.8 抗性评价方法 首先按公式(1)计算加权平均严重度。DCBA.(1)式中:A:加权平均严重度;B:各级严重度病叶数;C:相应级数;D:调查总叶数。再按表2 的标准对参鉴品种的抗性进行评价。DB34/T 28102017 3 表2 抗性评价标准 病级 加权平均严重度 抗性评价标准 0 0.00.5 高抗(HR)1 0.61.9 抗(R)3 2.03.9 中抗(M R)5 4.05.9 中感(MS)7 6.07.9 感(S)9 8.0 高感(HS)4.9 抗性鉴定有效性的判定 对照感病品种发生为害程度
7、必须达 79 级,抗病品种 01 级时鉴定结果才能认为有效。DB34/T 28102017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水稻白叶枯病菌基本信息 A.1 中文名 水稻白叶枯病菌(稻生黄单胞菌:水稻黄单胞菌白叶枯致病变种)。A.2 学名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Ishiyama)Swings et al.异名:Pseudomonas oryzae lshiyama;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lshiyama)Dye;Xanthomonas itoana(Tochinai)Dowson;Xanthomonas kres
8、ek Schure;Xanthomonas translucens f.sp.oryzae(lshiyama)Pordesimo。A.3 英文名 bacterial blight of rice;bacterial leaf blight of rice A.4 寄主范围 水稻(Oryza sativa)、蓉草(Leersia oryzoides)、虮子草(Leptochloa panicea)、雀稗(Paspalum scrobiculatum)、沼生菰(Zizania palustri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稻属(Oryza)、假稻属(Leersia)、千金子属(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T 2810-2017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 DB34 2810 2017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性 鉴定 技术规程 安徽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