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doc(2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十四、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与以往的音乐有哪些不同?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与以往音乐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通奏低音的应用。 2、巴罗克时期完成了调式体系的过渡,以大小调体系代替教会调式体系,同时,它也是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的时期。 3、歌剧的诞生和器乐的凸现,成为这个时期有别于其他时期最强劲的亮点。 4、巴罗克晚期,意大利音乐的主导地位逐渐衰落,德国音乐的强势越来越明显。 5、教堂音乐的绝对地位逐渐瓦解,音乐开始走向宫廷,走向世俗。 6、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家趋向专业化,分工更细。巴洛克时期-欧洲音乐史11简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发
2、展的主要脉络。(1)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16世纪末 ,在意大利佛罗萨的巴尔第伯爵家经常聚着一皮文人研究古希腊文化,试图恢复古希腊戏剧音乐的本色,于是作曲家培利与诗人努契尔合作写出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尼,但乐谱失传已久,现仅留传下来的只是他们俩写的歌剧犹丽狄西。以古钢琴伴奏,配以简单的和声。(2)罗马的歌剧:在佛罗萨歌剧的影响下,罗马于17世纪前半叶产生了歌剧,多用宗教题材,常加进合唱,抒情性和朗诵性的段落分明,剧种时常插入喜剧性的仆人角色。(3)威尼斯歌剧:17世纪前半叶第一座歌剧园圣卡西亚诺的出现迅速加强了威尼斯歌剧的发展。代表作曲家蒙泰威尔弟在歌剧奥菲尔中大量采用独唱的咏叹调和二重唱,合唱浑
3、厚,第一个使用管弦乐队伴奏并首创颤音、拨弦等技法,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他的歌剧克服了旋律的枯燥性,运用了牧歌式、歌唱性较强的朗诵调。代表作还有阿里安娜等。(4) 那不勒斯歌剧:18世纪初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注重发挥歌剧中的人声美,使声乐独唱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了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区别。他创作了100多部歌剧,并首创了“快慢快”三种速度的意大利式序曲,同时使弦乐四部成问管弦乐中心。12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音乐概述。古钢琴包括两类型: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在14或15世纪就存在了,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但都是用键盘通过固定在一个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而发声的,应而这
4、种乐器也叫淤灌键琴。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2世纪就有记载。形状是长方形的,按下键盘时,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固制叶片击弦而发声,应此也叫木契木追钢琴,起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更适合在家内演奏。古钢琴音乐体裁在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主要有以下:拖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变奏曲、主题与、奏鸣曲、组曲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这两种。巴洛克时期(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1 简介“巴洛克”这个词在音乐史上的含义。 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见下文)。 2 巴洛克时期
5、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3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4 巴洛克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5 巴洛克音乐的和声是怎样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
6、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6 什么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 又称作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7 巴洛克音乐的织体是怎样的? 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
7、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8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是怎样的?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9 巴洛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音乐体裁? 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
8、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10.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11.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力度是怎样的? 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第四章 巴罗克时期音乐复习题一、“巴罗克”一词的含义及时间划分? 1、含义:巴罗克(Baroque)一词源自葡萄牙文,意为不规则的珍珠。人们曾用该词来形容17-18世纪建筑物中装饰性的风格,后来巴罗克一词随着时间变化,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名词。在艺术史上,巴罗克风格是指17、18世纪一种华丽的建筑风格,表现为精密的雕刻、弯曲的线
9、条和夸大的装饰,这种风格明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平衡风格形成对比。 2、时间:音乐史中通常将16001750年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称为巴罗克时期。即从第一部歌剧诞生开始到巴赫去世为止。 二、巴罗克音乐的风格特征? 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奏低音 (thoroughbass,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即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旋律和低音,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然后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识,即兴地把和声填上去(例如:低音旁标记数字6,表示在该音的上方奏出六度音程,演奏者还会根据当时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奏出
10、一个三度音,构成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一般低音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或大管等乐器演奏,而键盘乐器、琉特琴则填充和声。此外,由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所作装饰加花的不同,他们对乐曲的具体处理也会不同。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余年之久,因此巴罗克时期也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通奏低音是巴罗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和声体系的形成又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从而结束了教会调式时代。 2、协奏风格(Stile concertato):“协奏”原指独唱与合唱团之间的对比效果,后来它被运用到器乐作品中,一个乐器与一组乐器、一组乐器与乐队时而独立演奏,时而共同演奏,形成了特殊的对比效果。这种风格是巴罗克时期
11、管弦乐作品的常见特征。 3、即兴处理: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鲜明特点体现在它的即兴风格上,主要表现在和弦的填充性处理,装饰处理,主题变化和终止式运用等方面。 4、情感因素:17世纪的作曲家希望在音乐中更多地注入情感,因此从音乐的各种素材着手,进行探索和试验,寻求音乐表现各种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于是音乐史上首次出现了表示作品速度和情感的标记,如:adagio、allegro、piano、forte等。不过,当时的这种情感与后来浪漫派音乐家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情感因素,一种整体意义的情感形式。 第一节 歌剧(opera)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三、歌剧的含义和来源? 1、含义:歌剧是一种
12、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剧本称为Libretto,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aria)、宣叙调(recitative)、重唱、合唱(chorus)、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ballet)等。 2、来源: (1)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2)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
13、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的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 (4)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5)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Bardi )和柯尔西(Corsi )家聚会,他们热
14、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一首诗歌中,还可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四、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 1、佛罗伦萨歌剧 (1)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Dafne),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2)早期歌剧的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
15、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2、罗马歌剧 (1)代表人物及作品: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灵魂与肉体的体现(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edi 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灵与肉的体现实际上被史学界视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2)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3、威尼斯歌剧 (1)第一个歌剧院的建
16、立: 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2)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歌剧题材与利努契尼的优丽狄茜相似。在剧中,蒙特威尔第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3)特点:在歌剧中大量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4、那不勒斯歌剧 (1)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
17、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代表作为泰奥多拉。 (3)特点(也是正歌剧的特点): 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
18、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五、法国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及代表人物? 1、形成与发展:法国歌剧无论
19、在语言或乐曲的表现上均有别于意大利歌剧。当时法国有自己的舞台艺术形式古典悲剧和芭蕾,作曲家一方面深受法国古典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尝试着结合意大利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最终于1659年诞生了法国的第一部歌剧,它是由R.康贝尔(R.Cambert,16281677)创作的在巴黎上演的波莫纳,这部作品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歌曲组成的具喜剧风味的田园剧。17世纪时,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法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歌剧,这是一种把宣叙、歌唱、芭蕾融为一体的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2、抒情悲剧的特征: (1)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2)歌剧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
20、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3)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4)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5)歌剧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6)不用阉人歌手。 3、抒情悲剧代表人物:作曲家吕利(Lully, 16321687)(吕利简介见本章第二十题) 六、德国早期歌剧-歌唱剧(Singspiel)的简况? 1、德国第一部歌剧和第一座歌剧院: (1)1644年由哈斯多夫(G.Harsdoffer)撰写脚本,斯塔登作曲(S.T.Stden,16071655)的西
21、勒维希(Seelewig)被史学家认为是德国现存最早的歌剧。由于这部歌剧是对白与分节歌形式,所以也被称为歌唱剧(Singspiel),它是德国本土最早的歌剧形式。 (2)1678年在汉堡建立了德国第一座歌剧院,于是德国的歌剧艺术事业以汉堡为中心就此展开。 2、代表人物及其歌剧创作的特征: 代表人物为凯塞尔(R.Keiser,16741739),他从1695年起担任汉堡歌剧院的首席作曲家,创作了100多部歌剧,取材于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或生活喜剧。他的歌剧受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总体特点是: (1)歌剧的题材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喜剧性内容等。 (2)歌剧大部分的形式具意大利风格,但不同的是,宣叙调
22、用德语演唱,咏叹调用意大利语演唱。 (3)旋律常常与德国民歌相联系,一些大众性质的歌曲被融入到歌剧音乐中。 (4)不用阉人歌手。 在凯塞尔之后,亨德尔(Handel)、玛特逊(J. Matteson)、泰勒曼(G. P. Telemann)等人的作品相继演出,曾轰动一时,但在意大利歌剧强大势力的影响下,德国歌剧逐渐衰落。 七、英国的假面剧和早期歌剧的发展? 1、假面剧的简况:假面剧因演出时戴假面具而得名,其形式为歌唱、说白、舞蹈、合唱、器乐和朗诵调等,舞蹈是剧中最重要的成分,其次是布景,最后才是脚本与音乐,剧情常用对白形式。“假面剧”流行于16世纪的英国,是宫廷内一种娱乐性的话剧,题材多具神秘
23、性和寓言性。1656年类似于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才在英国产生,英国歌剧作品不多,大多参照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而作。 2、普赛尔及早期歌剧的特点: 英国的第一部歌剧通常被认为是围攻罗斯特,它是1656年由五位作曲家共同谱曲完成的,其中的对话完全写成宣叙调式的段落,但是音乐部分已经遗失,仅留下脚本。我们至今还能看到两部英国早期的歌剧,一部是布鲁(John Blow,16491708)于1684年作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另一部是普赛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于1689年创作的迪多与伊尼阿斯(Dido and Aeneas),这两部歌剧都受到法国
24、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真正使英国歌剧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是普赛尔,他的歌剧有以下特征: (1)在声乐方面与意大利歌剧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用英语演唱。 (2)在器乐方面和法国歌剧有相通之处,用通奏低音形式,但旋律与英国的民歌紧密相连,没有炫人耳目的华丽音响,音乐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第二节 大型声乐套曲 八、清唱剧(oratorio)的简况? 1、含义:清唱剧又称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内容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它和歌剧一样,也包括合唱、重唱、咏叹调、宣叙调、序曲和间奏曲等,但因清唱剧是一种只唱不演的所谓“清唱”形式,无动作表演和布景,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所以与歌剧相区别。亨德尔的弥赛亚
25、、海顿的创世纪是清唱剧中的经典作品。 2、第一部清唱剧:1600年在意大利产生,由卡瓦莱里创作的灵与肉的体现。 3、两种形式:清唱剧实际上分为两种:一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剧,以圣经为题材,属于宗教音乐,称为“拉丁清唱剧”;二是使用意大利文的清唱剧,面向公众,不局限于圣经题材,取材自由,因此被称为“世俗清唱剧”。到17世纪下半叶,前者逐渐消失,后者继续发展,并影响到德国等国。 九、康塔塔(cantata)的简况? 1、含义: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它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它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26、 2、由来及其发展:康塔塔于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它是与清唱剧平行发展的体裁,后来在德国盛行一时。在意大利,cantata一词最初泛指声乐作品,与器乐曲sonata对应,最早使用康塔塔一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A.Grandi,15751630)。早期的康塔塔在罗马流行,A.斯卡拉蒂是当时最多产的康塔塔作曲家;后来康塔塔流入欧洲的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作曲家用本国的语言进行康塔塔的创作;1700年以后,它在德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著有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复活节康塔塔等;巴罗克时期之后,康塔塔逐渐衰落。 3、两种形式:通常康塔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家庭社
27、交场合表演的小型康塔塔(可以是一首咏叹调),称为室内康塔塔;第二类是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在特定场合下演唱的大型康塔塔。 十、受难乐(passion)的简况? 受难乐是根据新约圣经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清唱剧。它产生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的新教中得到发展。受难乐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5世纪,罗马天主教仪式中开始出现受难乐的雏形。 2、14世纪后半叶,单声部圣咏构成的“素歌受难乐”成为受难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3、15世纪开始,复调手法的运用使受难乐进入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应答受难乐” 4、1650年后,受难乐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它借鉴了清唱剧和歌剧的写法
28、,运用众赞歌音调,并且加入了圣经之外、自由释义的歌词段落。 重要的受难乐作曲家是许兹,他的作品有基督临终七言、耶稣复活的故事等。巴赫使受难乐达到最高境界,著名作品有马太受难曲等。 第三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十一、巴罗克时期的主要乐器有哪些? 巴罗克时期的主要乐器可以分为四大类: 1、键盘乐器:古钢琴、大键琴和管风琴。 2、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琉特琴在巴罗克时期逐渐失去原有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小提琴。 3、管乐器:较常见的是双簧管、低音管、长笛;铜管乐器中的法国号、小号、长号常常出现在大型的合奏中,但在独奏乐中较少见。 4、打击乐器:定音鼓是乐队中经常使用的乐器。 十二、巴
29、罗克时期乐器制作的发展情况?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大多沿用至巴罗克时期,管风琴、古钢琴和提琴等乐器的制作在巴罗克时期进入到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 1、管风琴:管风琴制作在德国有突出的发展,最重要的制琴家族是齐尔伯曼和施尼特格。阿尔普?施尼特格(Arp Schnitger,16481719)在汉堡以南的诺恩费尔德制琴,他制作了近两百座各种尺寸的管风琴,大部分用纯律调音,逐渐用金属共鸣管取代木制管,键盘多达三至四排,音栓和脚键也增多了,音域可达四个八度;总的来说,管子的结构更加科学,琴键和琴栓的设计也更完善。 2、 古钢琴:它有两种类型: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和击弦古钢琴(clavich
30、ord)。拨弦古钢琴产生于1415世纪,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通过触键使一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音色尖锐而清晰,它也被称为羽管键琴,是巴罗克时期演奏通奏低音和音乐会独奏的主要乐器。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12世纪就已出现,形状为长方形,声音是通过琴键另一端的铜制叶片击弦而发声,音色较柔和,音量较小,适合在家庭等小范围的场合进行室内演奏。 3、小提琴: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业非常发达,云集了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族,其中的三大名家为:阿玛蒂、瓜乃里和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制作工艺开始于16世纪,巴罗克时期制造的提琴音色柔美,声音洪亮,工艺精良,其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
31、的高峰。 十三、巴罗克时期器乐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随着乐器制造技术、演奏技术的提高,到17世纪下半叶,器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管风琴制作业的完善,促使一大批作曲家进行管风琴音乐的创作,他们使管风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性超过了声乐作品,这是器乐发展的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700年以后,提琴家族的发展使提琴的制作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对当时弦乐创作和演奏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总之,巴罗克时期器乐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1、博洛尼亚乐派: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北方的一个城市,17世纪中叶其重要性仅次于教皇辖地罗马。1450年在教皇批准下,博洛尼亚建立了第一所音乐学院,1666年又成立了爱乐学院
32、(Accademia Fiharmonica),它吸引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前来创作和演奏,著名的博洛尼亚乐派由此诞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是维塔利和科雷里,他们对推动室内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确立了三重奏鸣曲形式;1689年,加布里埃利首次把大提琴从通奏低音乐器中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件独奏乐器。 2、管风琴音乐: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区是德国,大部分著名的管风琴作曲家都集中在信仰路德教的德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在信仰天主教的南方,管风琴的作用主要是为宗教仪式伴奏。管风琴音乐的独奏体裁主要有三种:托卡塔 赋格曲 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此外还有少量的帕萨卡利亚和恰空舞曲。 3、古钢琴音乐与十二
33、平均律: 古钢琴音乐的体裁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主要是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变奏曲(帕萨卡利亚和恰空)、主题与变奏、组曲、奏鸣曲(大约1690年以后)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组曲两种。17世纪下半叶,作曲家们开始用一个原创的主题来写变奏曲,主题往往短小如歌,在陈述之后进行一系列的变奏;这种体裁的作品在18世纪逐渐增多,并且成为多乐章作品中的一个乐章(多为第二乐章)。组曲也是在17世纪下半叶定型的,它源自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的舞曲组成,它们是:阿勒曼德(allemande)、库朗特(courant)、萨拉班德(sarabande)、基格(gigue)。 关于十二平均律
34、,人们曾经在琉特琴、维奥尔琴等乐器上进行过十二平均律的实践,约17世纪30年代弗雷斯科巴尔迪在键盘乐器上采用平均律;后来巴罗克时期强调“调的性格”作用,认为不同的调性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忽略了平均律的应用;直到巴赫创作了著名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后,十二平均律才在键盘上广泛应用。 十四、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sonata)? (1)含义与来由: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sonare”,有鸣响之意。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音乐家们喜好创作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一般是两个
35、小提琴分别演奏两行谱和两个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一行谱,共三行谱的合奏); 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一般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为主,加上通奏低音乐器)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 (2)17世纪以后奏鸣曲的分类: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两种。前者比较严肃,由“慢-快-慢-快”四乐章组成,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具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 (3)特征:一般为四至六个乐章,每个乐章的速度和内容都具有对比性,通常由“慢-快-慢-快”结构组成。 十五、简述
36、巴罗克时期的协奏曲(Concerto)? (1)含义:协奏曲(Concerto) 有竞赛、协同合作的含义,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是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 (2)类型: (1)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当时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一个独奏组(Concertino)与合奏部分(tutti)进行协奏,也是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乐器相互对比的竞奏。该体裁源于意大利作曲家斯特拉德拉的多乐章交响曲,在托雷利(G.Torelli)手中得以确立;维瓦尔第有许多精彩的大协奏曲作品,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作品。 (2)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Sinfonia
37、Concertante):在大协奏曲之后发展起来的多乐章协奏曲体裁,其特征是:乐队中的某个乐器既起到独奏的作用,又充当合奏的角色,其中发挥华丽技巧的某个乐器与合奏部分常常形成对比竞争风格,该体裁尤其强调协奏部分。托雷利确立了这种体裁形式,在18世纪中期前后,乐队协奏曲逐渐融入到早期交响曲之中。 (3) 独奏协奏曲(Solo Cancerto):协奏曲体裁中最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托雷利于1698年创作的独奏协奏曲奠定了这种体裁形式的地位。维瓦尔迪在四季中充分发挥独奏小提琴的作用,对古典独奏协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六、何谓托卡塔(toccata)?
38、 托卡塔意为触键,最早见于16世纪的琉特琴谱,16世纪末应用于键盘乐器,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它的技巧性比较高,特别是脚键的运用;经常采用模进、模仿对位的手法进行写作;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和快速之间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开始,并与随后比较严格的赋格段落形成对比,因此托卡塔也被称为“带赋格的前奏曲”。十五、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人物简介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
39、期。2、代表作品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代表作分别为:(1)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2)歌剧菲岱里奥。(3)奏鸣曲:钢琴作品有第八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奏鸣曲月光,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二十一奏鸣曲黎明,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第二十五奏鸣曲杜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小提琴作品有第五奏鸣曲春天,第九奏鸣曲克莱采。(4)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5)室内乐: 16部
40、弦乐四重奏(其中后五部最重要)。(6)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7)其他作品:艾格蒙特序曲等。3、艺术成就(1)在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力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他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Scherzo)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在第九交响乐中,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2)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在钢琴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
41、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品。(3)在音乐表现方面: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
42、路先锋,启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4、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其创作中的各个领域,并以此为基点,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用仅有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撼动了歌剧艺术舞台,其余晖直射瓦格纳;是他,在奏鸣曲式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以热情、悲怆和月光为代表的32首钢琴奏鸣曲,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结构和调性处理使世人震惊,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成为划时代的音乐蓝本;是他,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换成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使它达到为人类精神纵情高歌的境界,他还将终曲扩
43、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1827年在维也纳,这位孤独的长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在行将就木时,最终选择弦乐四重奏作为唯一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情感,用利刃一样的笔墨写下了16首弦乐四重奏的最后5首,这些作品包含了他最高的艺术理念、最精致的音乐结构和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犹如一位哲人,在深渊的边缘,为世人献上的一曲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他用音乐形式编织出的意味深长的乐思,是他对生命与艺术真谛的领悟,更是他用音乐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三、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一)、波恩时期德国莱茵河畔
44、的波恩,是贝多芬度过他人生最初的22年的城市,早年的贝多芬虽然面对的是粗暴的父亲,破落窘困的家境,但恶劣的环境却培养并增强了贝多芬顽强坚韧的性格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二)、维也纳时期 从1792年贝多芬赴维也纳到1802年贝多芬创作第三(英雄)交响曲之前,可以作为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前两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包括“悲怆”、“月光”、“暴风雨”在内的20首钢琴奏鸣曲,一系列变奏曲等室内乐作品。 在这10年里明显的确立了个人风格。与此同时,贝多芬经历了人生和命运的巨大痛苦和考验。1802年,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痛苦地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但是他终于战胜了自我,度过了危机,
45、走过这个阶段,他决定“与命运抗争”,从而走向音乐创作高峰。(三)、创作成熟时期 第三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大量杰作在这时期产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从“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从“拉祖莫夫斯基”到作品74、95等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品,还有为戏剧、歌剧以及芭蕾舞剧写的管弦乐配乐及序曲,如埃格蒙特等。 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它的恢宏气势使交响套曲这种18世纪的传统性形式大大地充实并向前发展。第一乐章的快板奏鸣曲式集中显示出贝多芬大胆的独创意识,主体冬季的展开与贯穿原则得到充分发挥,各部分的独立作用和互相
46、之间的关系大大加强。“展开部”篇幅大大扩展,调性宽阔,充满戏剧性。第二乐章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速度极快。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贝多芬采用了双主题的变奏手法,整个乐章以普罗米修斯主题的充分展示和最终肯定作为主线。第三(英雄)交响曲高扬着英雄主义精神,它所昭示的气质与风格也渗透在同时期的大量作品中。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取材于法国作家布依的剧作莱奥诺拉或夫妇之爱,于1805年首演,割据主题是英雄的意志和爱情的力量。埃格蒙特是贝多芬在1809年为歌德的悲剧埃德蒙特写作的戏剧配乐。献给拉祖莫夫斯基的三首四重奏可以作为贝多芬中期四重奏的典
47、型,它采用了俄罗斯的民歌曲调。这三首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各具不同的格调,具有充分发展的戏剧性质开部和尾声。(四)、创作晚期主要作品有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一批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D大调弥撒是大型声乐、管风琴与乐队的作品。贝多芬自认为这部“庄严弥撒”是他最伟大的作品,庄严灿烂是这部宗教作品的艺术特征。庄严弥撒按照五段的常规格式,其中有优美的独唱、重唱段落,也有雄伟壮丽的合唱,乐队的配器十分精练。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顶峰。他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用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u”的伟大颂歌。贝多芬从曲式结构到旋律特征、和声配器等各方面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语言形式,也包括贝多芬自己的前期作品在内。他理性地驾驭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将其紧密而合乎逻辑的组织在奏鸣交响套曲中,它所造成的庄严雄辉使第九交响曲成为贝多芬为人类文化所做的最光辉贡献。(五)、总结 贝多芬以辩证思维的原则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在广泛使用的奏鸣曲式中,贝多芬的主部和副部主题已具有真正的对比意义,展开部充满了矛盾,在尾声里主题发展的潜能再一次得到发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