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集.docx
《2022年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集.docx(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 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1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第一课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 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 条图形谱、线条字
2、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 .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 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欣赏全曲4 .小结:简介格里格生平。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二、表演清晨L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
3、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 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 .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 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 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 .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 .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 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 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
4、用各种形 式加以表达。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第三课时一、表演故乡的小路1 .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歌曲的内容是什么?有几个声部组成?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3 .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4 .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 .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6 .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 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
5、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 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7 .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 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8 .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 “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 去表现。9 .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1 .不讲变奏的概念。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 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三、音乐知识:变
6、拍子.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1 .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 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2 .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 进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学目标1 .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一一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 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 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2 .
7、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 感受曲调的结束感。3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第一课时一、表演雏鹰之歌1 .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 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 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 作的歌曲。2 .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3 .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4 .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
8、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 才把歌词配上。5 .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 号、唱法。6 .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 的风格性更强烈。二、聆听罗马的松树.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1 .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一一罗马的松树第一段 “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 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
9、景。4 .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一一第一主题。5 .聆听第二主题旋律。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第二课时一、聆听可喜的一天1 .以史地知识导入: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 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 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2 .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 .再欣赏一遍歌曲。5 .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6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
10、?(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二、表演叮铃铃.以聆听前奏导入: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一一铃声一一哪里来的铃声。请听一一聆听范唱。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 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1 .学习歌曲曲调。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 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 能视谱唱出。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
11、饰音、滑音、“#5” 等技术上的处理。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 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 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L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 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 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听辨练习.先用钢
12、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 与不同之处。1 .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 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与“4”的音高关系。第七课雨花教学目标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 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 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一一主题为“雨北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第三
13、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第一课时一、表演踩雨1 .夏日的雨声一一沙沙沙;赤着脚Y踩在雨中一一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 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 .聆听范唱。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 ?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 忆力非常强!3 .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 学。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 .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
14、用 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8 .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 唱。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一、听踩雨1 .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 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 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3.再次欣赏踩雨。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 之奥妙吗?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5,小结:不同人
15、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第二课时一、聆听雨滴1 .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2 ,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3 .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4 ,欣赏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5 ,欣赏乐曲第二乐段。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6 .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二、表演雨中.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1 .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2 .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
16、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3 .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4 .分声部自学曲调。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 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 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第三课时一、聆听暴风雨1 ,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一一?内容是一一?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2 .出示教学标题一一暴风雨。
17、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3 ,初听第一部分。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 宁静).初听第二部分。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 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二、创作活动.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 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一一命题创作。1 .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
18、作。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 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 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第八课冬雪教学目标1 .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 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 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2 .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第一课时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1 ,解题导入:
19、“雪花”、“梦”有关系吗?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 ?这就是本歌要 告诉你的内容。2 .聆听范唱。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3 ,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XX”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 .解决两处难点:“#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5 .自学歌曲的曲调。6 .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 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7 .讨论:设问:歌曲告诉了
20、我们什么知识?(生物科普知识一一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知识的拓宽与延伸)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一一生态平衡。二、聆听踏雪寻梅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 平。2,欣赏踏雪寻梅。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3 .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 求好时光的心情。).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4 .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三、聆听打虎上山1 ,初听打虎上山。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
21、上山唱段的背景。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 志。 表演第二课时一、表演堆雪人.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 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1 .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2 .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3 .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 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 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每句
22、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4 .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 刃而解了。5 ,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 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 易能唱好的。6 .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 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 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模仿创作的第
23、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三、聆听乘雪橇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一一乘雪橇。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 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3 .初听全曲。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o4 ,复听全曲。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 情绪与情景?5 .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四、祖国各地的冬季1 ,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音版 音乐 年级 上册 教案 全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