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大纲.docx
《《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大纲.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大纲目录1教学理念12课程介绍1课程的性质12.1 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1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13教师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教育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3.3研究兴趣(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4先修课程25课程目标26课程内容2课程的内容概要和学时安排26.1 各章教学重点和难点37课程实施3教学单元一37.1.1 教学时间:3教学目标:37.1.2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7.1.3 教学方法: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67.2 教学单元二6教学时间:67.2.1 教学目标:6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6
2、7.2.2 教学过程:6教学方法:87.2.3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9教学单元三97.2.4 教学时间: 9教学目标:97.2.5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9教学过程: 97.2.6 教学方法:973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07.3 教学单元四10教学时间:107.3.1 教学目标:102、(1)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2)平衡状态、过程速率(3)经济效益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1.1.5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8第1、3、4题。思考题:1、何谓单元操作?如何分类? 2、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是什么? 3、 单位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6.2 教
3、学单元二教学时间:课次:第2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 了解流体的连续性假定。熟悉流体流动的研究方法一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2 .掌握流体的物性,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3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62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流体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密度和压力),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流体静力学 基本方程的推导、讨论和应用。重点:流体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密度和黏度);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难点:剪应力和粘度的概念;U管压差计:举例说明(3种不同情况)以加深理解。4 .2.4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1、什么是流体?2、流体的连续性假定。3、流体流动的考察
4、方法。二、流体流动中受到的作用力1、体积力1)体积力的定义;2)密度的概念:(1)气体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2、表面力1)压力的概念:(1)压力的定义;(2)压力的单位;(3)压力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表 压、真空度和绝对压强的关系和计算(如图1)。表压工一大气压绝压鲫零压图1.表压和真空度示意图2)剪应力和粘度:(1)牛顿粘性定律;(2)粘度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物理意义。第二节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式一、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如图2):图2.微元流体的静力平衡z方向:pdxdy-(p + - dz)dxdy-pgdxdydz = 0 dz夕g=0=0P = Po + Pgh流体静力学方程
5、二、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条件: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三、静力学基本方程的讨论:1、总势能守恒;2、等压面:在静止连续的同一液体内,水平面必为等压面;3、传递定律一一巴斯嘎定理:压力可传递;4、可以用液柱高度来表示压力差或压力。四、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1、压差计 manometer:(1)U管压差计:利用U管压差计测量管道任意两点间的压差。P- P2= (Pa- PB)gR两点间压差计算公式(2)倾斜式液柱压差计:pi-P2 = pogRsma(3)微差压差计(双液体U管压差计):d 、pi -2 =(Q - pc)gR + pcgR AT? = R(一)式中:AR为水库的液面
6、差;dU管内径;D 水库内径2、液位的测定:例题1-73、液封及液封高度的计算:例题1-8,1-9.2.5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2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6第1,3,4题。思考题:流体流动与刚体运动的主要区别。6.3 教学单元三教学时间:课次:第3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熟悉流量和流速等概念;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掌握连续性方程。63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流量,流速,连续性方程。重点:连续性方程。6.3.4 教学过程: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流量(Flow Rate)与流速(Velocity):1、体积流量Vs; m3/s; 2、质量
7、流量Ws; kg/s,3、流速u; m/s; 4、质量流速(质量通量)G; kg/m2-s二、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Steady flow and Unsteady flow):与时间是否有关。三、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1、连续性方程的导出:通式: ms =夕阳4 =夕242A2 =ItAp =常数不可压缩流体:=u2A2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直管中:=v u2 a J6.3.5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难于口头描述的部分进行演示 实验,帮助学生的理解。63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7第7、8题。思考题:生产实际中,管道
8、直径应如何确定?6.4教学单元IU!教学时间:课次:第4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能衡算方程。6.4.2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机械能衡算方程。重点难点:机械能衡算方程。6.4.3 教学过程:一、总能量衡算方程:1、能量形式:(如表1)流体本身具有的能量(1)内能;(2)动能;(3)位能;(4)压力能外界提供的能量(1)热;(2)功表L流体及流动有关能量(运动着的流体涉及的能量形式)种类流体具有的能量与环境交换 能量内能位能动能静压能执 )、量外功mKg流体(J)mUmgz1/2mu2pVmQemWeIKg流体Ugz1/2pvQeWe(J/Kg)u22、总能量衡算:(如图3)
9、1换热器2一泵图3.柏努利方程的推导总能量衡算,对于定态流动系统:X输入能量输出能量22即 AU + gAz +土+ A(切=2+叱,一一(1一164)二、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柏努利方程(Bernoulli Equation)方程的导出:22除+弓+也=gZ2+* +,+叫2 p2 p2增量形式:叱,= gAz + +包+ W/、 2 P对于理想流体( =0),当没有外功加入时,W/=0,叱,=0,上式可简化为:2271Pl7 U2P2gZ +T + 口 = gZ2 + 卞+ 久2 p2p最初的柏努利方程三、柏努利方程的讨论:(1)柏努利方程式的适用条件;(2)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图
10、4.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的压力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3)柏努利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21)截面性质的能量:gzJL 2)沿程性质的能量:叫%2 P(4)流体静力学方程是流体动力学方程的特例。柏努利方程不但适用于流动系统, 还适用于静止系统。(5)柏努利方程的其它形式(其它衡算基准的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的3种衡算基准形式:质量基准:1kg;重力基准:IN;体积基准:In?质量基准:1kg流体:22J/kg重量基准:1N流体:2- + h = Z22g pg2+ - + 卫 + 叫;J/N=m2g pg J22体积基准:1 n?流体:pgZi+ + Pi+WeP = Pg
11、Z2 + + P2+PWf ; J/m-Pa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难于口头描述的部分进行演示 实验,帮助学生的理解。64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7第11、11题。思考题:为什么说静力学方程是柏努利方程的特例?6.5 教学单元五教学时间:课次:第5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柏努利方程的应用。65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重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难点:截面的截取,以例题形式讲解。6.5.4 教学过程: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柏努利方程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Bernoulli Equation)1、应用柏努
12、利方程的注意事项:(1)作图并确定衡算范围(2)截面的截取(3)基准水平面的选取(4)单位必须一致(5)大口截面的流速为零。2、例题:(1)教材例题:例题 1-12,1-13,1-14,1-15(2)补充例题:例一、如图5,已知管道尺寸为夕114X4 mm,流量为85 m3/h,水在管路中流动时 的总摩擦损失为10J/kg (不包括出口阻力损失),喷头处压力较塔内压力高20 kPa,水 从塔中流入下水道的摩擦损失可忽略不计。(塔的操作压力为常压)求:泵的有效功率。例二、如图6, 20 c的水以7 m3/h的流量流过如图所示的文丘里管,在喉颈处接 一支管与下部水槽相通。已知1-1截面处的压强为0
13、.2 at(表),管内径为50 mm,喉颈内 径为15mm。设流动无阻力损失,大气压为101.3 kPa,水的密度取1000 kg/n?。试判断 支管中水的流向。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5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8第13、15题。思考题:截面取管出口内外侧,对动能项及出口阻力损失项计算为什么有所不同?6.6 教学单元六教学时间:课次:第6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熟悉边界层的形成、发展、分离;掌握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6.6.1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滞流与湍流。重点: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滞流与湍流的比较。难点:滞流与湍流的比
14、较。6.6.2 教学过程:第四节流体流动现象一、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Flow Types and Reynolds Number):1、雷诺实验(播放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什么现象对应什么流型)2、雷诺数(Reynolds Number):雷诺数的物理意义:两种完全不同的流动型态:层流、湍流圆直管内判断流动型态的依据二、管内流动的分析(滞流与湍流的比较):1 层流:f r速度分布 U = U 1 -IIldAjrj平均流速W = 1wmax2、湍流1(速度分布u =1liKlA平均流速 =0.817三、边界层概念1、边界层的形成(如图7):边界层的定义和边界层的厚度2、边界层的发展:(如图8)
15、层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层流内层;充分发展的流动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101.1.3 教学过程:10教学方法: 121.1.4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2教学单元五137.5.1 教学时间:13教学目标:137.5.2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3教学过程:137.5.3 教学方法: 1475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47.6 教学单元六14教学时间:147.6.1 教学目标:14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47.6.2 教学过程:14教学方法: 167.6.3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6教学单元七167.6.4 教学时间:16教学目标:167.6.5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7
16、教学过程:177.6.6 教学方法:1877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87.7 教学单元八18教学时间:187.7.1 教学目标:18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87.7.2 教学过程:19教学方法:207.7.3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20教学单元九207.7.4 教学时间: 20教学目标:207.7.5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20教学过程:207.7.6 教学方法:23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237.8 教学单元十23教学时间:237.8.1 教学目标:24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247.8.2 教学过程:24图8平板上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3、边界层的分离:(如图9)边界层分离的原因
17、、造成的后果。图9.边界层的分离665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难于口头描述的部分进行演示 实验,帮助学生的理解。66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无思考题:滞流与湍流的速度分布和平均流速各为多少?为什么湍流的平均流速大于 层流的平均流速?6.7教学单元七教学时间:课次:第7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因次分析法;掌握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67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重点: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教学过程:第四节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阻力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e Friction ):直管阻力;局部阻力。二、阻力的表
18、现形式:压力降;三、圆形直管的阻力通式:范宁公式1、范宁(Fanning)公式:2表达式:bp, = A 2- ; J/m3生=丸 ; J/Nf Pg d 2g2、摩擦系数(摩擦因数):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四、层流时的摩擦损失:哈根-泊谡叶公式:层流时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的关系。五、湍流时的摩擦系数与因次分析法。六、湍流的摩擦损失:1、湍流的阻力2、经验公式3、Moody gragh (如图 10 所示)图10.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1)坐标系:横坐标,纵坐标,参变量(2)四个区域:层流区(阻力一次方区);过渡区;湍流区;完全湍流区(阻力平方区)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
19、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7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8第16、17题。思考题:层流边界层和层流内层的区别。为什么完全湍流区又称为阻力平方区?6.8教学单元八教学时间:课次:第8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熟悉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掌握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局部阻力损失和管内 总阻力损失的计算。68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局部阻力损失、管内总阻力损失的计算。重点:直管与局部阻力损失;管路计算。难点:局部阻力损失;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试差法;复杂管路的计算。684教学过程:第五节 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一、非圆形管内的摩擦损失:1、非圆管的用途2、2、当量直径d
20、= 4x流通截面积润湿周边长一刀x4二、局部阻力的计算:1、阻力系数法:2、当量长度法:2叼八十4三、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突然扩大的特例:管出口;突然缩小的特例:管进口四、总管路阻力损失的计算:第六节管路计算一、计算类型:操作型问题:管路系统已固定,要求核算在某给定条件下的输送能力或某项技术指 标。、设计型问题:对于给定的流体输送任务(如一定的流体的体积,流量),选用合理且 经济的管路。关键:流速的选择计算依据: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机械能衡算方程和阻力计算二、管路系统1、简单管路2、分支管路和汇合管路3、并联管路三、管路计算1、简单管路(3种情况):流量特点、阻力损失特点2、分支管路和汇合
21、管路:流量特点、阻力损失特点(1) V = h +匕 + 匕(2)分支点处至各支管终了时的总机械能和能量损失之和相等。3、并联管路:流量特点、阻力损失特点(2) 丫 =匕+匕+匕(3) 2% =/= E/Z/2 = 力/3各支路阻力损失相等。即并联管路的特点是:(1)并联管段的压强降相等;(2)主管流量等于并联的各管段流量之和;(3)并联各管段中管子长、直径小的管段通过的流量小。1.1.5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1.1.6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9 第 2。、21、22 题。思考题:设计型问题的计算为什么有时要用试差法?试差法的计算步骤?6.9 教学单元
22、九教学时间:课次:第9次;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进行流量测量的方法;熟悉各种流量计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掌握变压头流量计和变截面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及其计算。693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变压头流量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变截面流量计:转子流量计。重点: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难点:孔板流量计的永久压力降。6.9.4 教学过程:第七节流量测量(一)变压头流量计:一、测速管:1、测速管的结构与安装:与流动方向平行安装2、测速管的工作原理测流量时:放置在管中心= max = 平均=Vsu = 2Rg(p -p)!p测速管测定管内流体的基本原理和换算公式实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原理 化工 原理 课程 实施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