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8*枣核导学案设计课题枣核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读“核、妻”等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折、涨”。2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3 .品悟文章关键句,感悟人物特点,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重点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2 .品悟课文关键句,感悟人物特点,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课前准备1 .准备字卡、词卡,学习活动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出示实 物,揭示课 题(用时:5 分钟)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出示枣核实物,帮助理解。3 .课文中的“枣核”是一个
2、孩子的名 字。本课是一个民间故事。提示“核” 是一个多音字。4 .再次齐读课题。1 .齐读课题。2 .观察枣核,感受大小。3 .结合实物,认读并识记生字 “核”。4 .再次齐读课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 课文主题图,简单猜想一 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能做 的事情,激发学生阅读兴 趣。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 知(用时:10 分钟)1 .弓1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 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2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朗读生字词, 强调读准生字的字音和多音字“折、 涨”的不同读音。3 .引导学生在不理解的词句上进行标 注,再借助工具书等解决这些问题。4 .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 要内容。1 .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请同学或老 师帮助。2 .展开识字学词活动:(1)小老师领读,带领学生齐读生 字词,读准字音,尤其注意“牲” 是翘舌音。(2)去拼音,开火车读。(3)交流“折、涨”的不同读音并 组词。3 .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书 本上做记号。(2)提出自己的问题,倾听其他同 学或老师的见解。手上有工具书的 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4 .默读课文后,小组合作交流了 解故事的主要内容。1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 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 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 .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 习惯,做些简单的批注。3
4、 .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 内容时,可长可短,但要 强调发言声音要响亮,语 言流畅。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枣核是一 个什么样的孩子?1.默读课文,思考:枣核是一个什 么样的孩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形近字的辨析。师:你能找出“核”字的形近字朋友吗?换上不同的偏旁能“变出”新字来呢?如“该、孩、咳、刻”。课件出示:2 .读题质疑。课文题目里所说的枣核可不是你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上的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 的人,他的名字叫枣核。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讲述了枣核的什么事情?3 .扩充课文题目,提取内容。师:要是在“枣核”前面加个字,你要加什么?(小)【设计
5、意图】由图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识字,发散出不同偏旁 的形近字,遵循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揭示课文题目后,鼓励学生质疑,引起阅读期待。板块二学习字词,感受故事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标注段落和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注段落,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音频,纠音。(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要求和提示。课件出示: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 .学习字词,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
6、件出示:夫妻爹娘枣核勤快指导读准“妻、爹”。说说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预设:有一对夫妻没有孩子,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枣核大小的孩子,他们就给孩子取名叫“枣核”。“爹 娘”就是指的这对夫妻有了孩子后孩子对他们的称呼。这个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2)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官府衙役官粮折腾指导读准“折腾”这个词的读音。“折”有的时候读二声,组词:折纸、打折、折叠。在“折腾” 这个词语里读一声,在文中表示翻过来倒过去地反复做某件事:衙役们一会儿起来搜人,一会儿去睡觉, 反反复复不能停歇。它还有一种读音,读s he,可组词:折本。(课件出示多音字组词)课件出示:(zhe)折叠折 (zhe)折腾jCsh
7、e)折本读准“衙役”这个词。衙门,旧时称官署为衙门;衙门里的差役就是衙役。什么是官粮?官粮是指旧时向官府交纳的税粮。课文中谁折腾谁?预设:枣核折腾衙役;官府折腾老百姓。请你用“折腾”再说一句话。示例:哭闹的弟弟折腾得妈妈一夜没有睡好。(3)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扶犁钱格惊堂木认识“犁”。(课件出示犁的图片)师:猜猜“犁”是干什么用的?(犁田)犁是个形声字,上声下形。(出示钱裕的图片)钱裕:裕,衣字旁,跟衣物相关。这里指装钱物的口袋。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 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举起惊堂木
8、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 的作用,有时也用来让堂下若干人等安静下来。(4)理解“善罢甘休”。出示词语“善罢甘休”。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师: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一句中?请你读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善罢甘休”是什么意思。用分解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善: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 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不让文字脱离语言。指导生字时以词串的形式呈现, 既有层次地指导了生字,又借助词串简单地梳理了课文。在识记生词的同时,还不忘学习运用新词。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认识了生字,请同
9、学们再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部分讲了什么。课件出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要求5分钟内完成全篇阅读。教师巡视,适当延长个别学生的默读时间。(2)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枣核”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一年大旱,衙役把庄稼人的牛、驴都牵走了,枣核趁着天黑用计把牛、 驴赶回了村子。县官和衙役们不肯善罢甘休,把枣核带回县衙治罪,在大堂上,小巧灵活的枣核反而巧妙 地惩治了县官,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家了。2.自由读文,感悟人物。(1)读了
10、课文后,你觉得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枣核是一个既勤劳又聪明的孩子。(2)教师指名朗读感兴趣的部分,相机指导。(3)读相关片段,感受枣核的聪明。衙役们之所以没有发现他,是因为枣核很小,整个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课件出示: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枣核是怎么戏弄衙役们的?(从铁链缝里蹦出来,嘲笑衙役)课件出示: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提醒学生:“涨”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如:涨红了脸。课件出示: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最后挨打的是谁?课
11、件出示: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 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4)读到这里,你还认为枣核小吗?(不小,有大勇气,有大智慧,有大能力)(板书:大能力)【设计意图】三年级新课标中提出在重视朗读的同时要求进行持续的默读练习,在默读的同时思考问 题,为学生提升阅读品质、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打下良好基础。此板块设计默读环节,有要求,有检验,落 实了教学目标,夯实了阅读基础。U!选用方法,交流复述1.选用合适的方法提示故事主要内容。(1)小组合作讨论学过的提示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预设:表格、示意图、关键词、关键句、时间变化、地
12、点变化、人物关系等。(2)学生选用方法,完成内容提示。(3)教师指导方法。方法一:表格法。内容人物表现衙役枣核县官牵走牲口智赶牲口勇担责任智惩县官方法二:关键词法。白天、到了晚上、天一亮。方法三:关键句法。A.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8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4)班级“擂台赛”:小组间复述故事。(5)集体交流点评。教师公布评比规则,看看谁是五星级故事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故事完整表达流畅恰当运用表情、动作9 .拓展延伸,说写训练。(1)出示枣核大摇大摆地离开县衙的图片。教师让学生描述此时枣核和县官的心情。(2)师:想象一下,聪明的枣核帮助村民们还干了哪些有意义的事?请你写
13、下来。(学生写片段, 教师巡视指导)10 教师小结。小枣核不畏强暴,与县官和衙役斗智斗勇。别看有些人渺小不足道,但是他们身上却有巨大的能量。 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再去读一些斗智斗勇的故事。【设计意图】本板块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复述课文。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复述方法,然后找出关键词,理清课文的脉络,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组织语言,在感受民间故事 的魅力的同时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A板书设计枣核枣核外表枣核一样大/勤快一扶犁、赶驴、打柴内在,聪明一智斗县官 X起因: 经过: 高潮: 结局:衙役牵走牛、驴 枣核赶回牛、驴 枣核智斗县官 枣核安然无恙聪明 勇敢A教学反思本课
14、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复述故事时,运用小组合 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探究。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2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课堂上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了解小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 治县官、教训衙役,为百姓们做好事的经过。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了复述故事的难点,同时引导学 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感受枣核的机灵与聪明,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 对话。3 .落实基础知识教学。教学略读课文,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学部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枣核 教案 导学案 预学案 活动 说课稿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