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行动计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行动计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行动计划一、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99%的行政村纳入农村生活 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步提升,全省农村卫生厕 所普及率达到94. 09%o打造了 248条美丽宜居示范带,在全国率先全 面启动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创新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5G+长 效管护平台。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强化稳岗拓岗,通过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乡村服务业、休 闲旅游业等业态带动就业;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切实稳定外出就 业;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 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 农项
2、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务 工;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 护林员和公益性岗位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健全按需设岗、以 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建立送岗 下乡、现场招聘、线上线下信息发布、点对点输送对接等服务体系, 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务工、转岗信息畅通,重点保障失业人员及时就 业。强化就业信息监测。完善就业监测系统,加强就业信息常态化管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加强农村承包地日常管理服务, 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
3、农户承包权 的基础上,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服务,妥善化解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转化应用,建 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承包经营管理应用平台,持续开展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地押云贷金融试点。二、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 闲置农房政策,积极稳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 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 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落实一户一宅、户有所居要 求,严禁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禁城镇户籍居民利用农村宅基地建 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格实行
4、土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乱占耕地 建房行为。建立健全宅基地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探索设立村级宅基地协管员。总结推广余江宅改经验,提升宅基地规 范管理水平,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类规范逐步 解决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注重稳步有序,不图快,只图稳,既要解 决问题,还不造成社会影响。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 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 抵押、担保、转让、继承等具体办法,探索村民委员会事务和村级集 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的
5、具体办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扩大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农权贷试点,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增强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成员能力。四、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明确农村集体经营 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主体和权能。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允许农 村集体依法收回农民自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废弃集体公益性建设用 地使用权,按照规划用途直接入市。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增值收 益分配制度,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 益用
6、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城乡统一 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审批实施程 序、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第二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一、优化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完善扶持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 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充分调动 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 奖补政策。优化农业补贴体系结构,将绿色生产与补贴挂钩,建立健 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在农业科研和推广、高标准农 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病虫害防治、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产业结构 调整等方面加大补贴支持力度。二、
7、健全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建立农业农村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保障 的重点,确保财政投入与农业农村现代目标相适应。完善涉农资金统 筹整合长效机制。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考核办 法,确保按规定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 业农村资金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农投入之间的统筹衔接。创新农村金融 保险服务。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 投入。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实大型银行三农 事业部,鼓励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 的内设机构。完善差异化监管
8、政策。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 用信息数据库。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品范围,发展农机具和大棚设施、 活体畜禽、养殖圈舍以及农业商标、保单等抵质押融资。积极发放农 户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引导移动支付便民 工程向乡村下沉。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完善财政惠农 信贷通工作机制,支持财政出资设立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体系建设, 依法完善乡村资产抵押担保权能,改进、加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和 服务,深化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特色农业 价格(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有效运用期货及其衍生品工 具,扩大保险+期货应用试点,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管理。第三节畅
9、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一、创新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 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招才引智制度,创新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机 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 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关权益,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 制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 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 口全面融入城市。二、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鼓励盘活存量农村建设用地,各地 消化存量所得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原址恢复林地用途的畜禽养
10、殖场异地重建时,依法依规优先使 用林地定额。根据乡村休闲观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工厂化育秧等 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点状供地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机制。 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和管理,完善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程序。三、推动城市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乡村营商环境,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 业农村发展,开展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务 服务建设。定期发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引导城市金融和社 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 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重点,拓展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引 导大中型银行进一步下沉服务中心,优化县域网点设置。创新投
11、融资 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农村。四、推进城乡融合试点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 源合理配置为重点,持续推进鹰潭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萍乡 市、新余市等6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率先建立起城乡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 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经验。第四节协同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 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综合平台。深入推进农垦垦区集团化、 农场企业化改革,加强农垦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具有市场 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
12、业集团。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深化 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六、规划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 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第一节发展基础一、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粮食主产区地位 进一步巩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严重冲击,生猪生产实现快速恢复, 2020年末生猪存栏恢复到1569. 9万头,出栏恢复到2218. 3万头, 继续位列全国第十位,生猪外调653万头,外调量持续稳定在全国前 列。蔬菜面积
13、产量稳步提升,设施蔬菜总面积86万亩,蔬菜年产量达 到1834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 39. 8%o水果、茶叶、水产品、禽蛋、 牛羊肉年产量分别达525. 4万吨、8. 0万吨、262. 8万吨、61. 2万 吨、17. 8万吨,与2015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长,米袋子菜篮子量 足价稳,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七大行动,创新开 展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着力打好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产业融合组 合拳,重点打造了稻米、生猪、水果、蔬菜、小龙虾等优势特色产业 链,粮食、畜牧、水产、果蔬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茶叶、中药材、 油茶均
14、超百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0. 7亿元,比 2015年增加961. 6亿元,增幅33. 6%。三、科技驱动能力持续攀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 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75. 99%,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 31%o智慧农业123+N平 台平稳运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入库生产经营主体7. 6万余家,益农信息社14800家,覆盖全省近88%的行政村,数字农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139元提高到2020年的
15、16981元,年均增长率为8. 8%o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底的 2. 38 : 1降至2020年底的2. 27 :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五、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三五的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现行标准下281. 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 贫摘帽,全省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产业发展 扶持的贫困户达92. 4%,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 5419元增至2020年的12877元、年均增幅11. 43%,贫困户人均收入 由2014年的2654元增至2020年的12626元、年均增幅30%六、绿色生态优
16、势不断彰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配套率达98%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不断完善,病死猪无 害化集中处理率达7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与农膜回收率分别为 95. 1%、86. 49%,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与2016年相比 减幅分别为3.85%与18. 57%0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稳定在98%以上,成为全国首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长江流域 提前一年实现全面退捕禁捕。七、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99%的行政村纳入农村生活 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步提升,全省农村卫生厕 所普及率达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脱贫 人口 稳定 就业 行动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