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 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夏先民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中国最古 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姑、奴等。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氏就出现了。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在国家的体制下,某些官职也成了氏。那个 时候,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氏族名号的使用范围从王族一直涵盖 到普通平民,但没有涉及到与奴隶相近的阶层。女子称“姓”
2、是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 则用来“明贵贱二从西周到春秋,姓氏制度既是一种血缘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男子称氏,女子 称姓,成了一种礼规。同时,赐姓制度的施行,赐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视。在宗法社 会等级制中,“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这时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 以祖辈或父名为氏,以官职为氏等形式。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后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现为,姓氏概念混用,战 国时代的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已在男子名称中出现。春秋晚期,诸侯兼并, 强宗倾轧,血缘亲情的意识早已被人们淡漠,古姓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战国时期,原来 以土地为依托的作为宗族的氏蜕
3、化成一种与政治和等级脱钩的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不再是 别贵贱的象征,“氏”的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别婚姻”的母系社会古姓和“明贵贱”的 父系社会的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终于合二为一了。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此后各 个时代,中国姓氏在数量上增减损益。姓之所以会改变,其原因也各异。因避祸或避仇改姓, 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起码有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一个改成了冯, 马字加两点就变成冯了,还有一个改姓同了,司加一竖就是同了。因帝王赐姓而改姓,比如 刘邦建立汉朝赐项伯姓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一定祖先都姓刘。兄弟民族改汉姓。北魏 孝文帝改
4、革时,拓跋鲜卑族很多人改了姓,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等。汉族人改兄弟民族姓。元 朝的时候,因为地位太低,汉人、南人就改为蒙古族和色目人的姓。还有部分兄弟民族的姓 氏,不像我们汉族那么严格,它有时候会变化。因避讳而改姓,例如因为要避讳孔丘,统治 者就下令不能用丘,所以今天中国有邱姓而无丘姓。因入督、过继、收养改姓。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种,再一次憧憬着未来。这些节气的更迭,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时光的老去、流年的斑驳。 ,对应的是中国人古老而朴素的思想。芒种时节的到来,标志着仲夏时节就正式开始了,同时广袤的乡村也吹响了抢收抢种的 号角。地里已成熟的小麦要收割,如果碰到连续
5、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满的麦穗就 会落粒、发芽、霉变。为了尽快收割麦子,乡人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时候,O夏 熟作物在芒种时节收获,秋收作物也在芒种时节播种。人们就在“收”与“种”之间迅速转 换着。对于他们来说,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作,耕作的过程必定繁忙,马不停蹄地辛勤劳作 才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21 .下列选项中画横线的词语和文中“主旋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豚谓余以善淫。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6、日边来。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梁启超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 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亚里土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德谟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马克思说:“我们从那些由于劳动而变得粗美的脸上看到了全部人类的美你所在的学校(统称“国美中学”)将举行一次以“美”为话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 上述材料写一篇受众为全校同学的演讲稿,体现你对美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
7、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 K解 析U 1. A.“原始社会中后期”错,应该是“原始社会后期”,“最古老的姓氏”错,应 该是“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B. “贵族和奴隶之间用不同的姓氏来区别贵贱”错, 文中说“奴隶没有姓氏”;D. “估计有两个孩子改了姓”错,应该是“起码有两个孩子改了 姓”,“起码”的意思是“至少”,而“估计”的意思是表示不确定,两个词语意思大不相同。 故选:Co2.B. “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并不是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3.D.从选文中的姓氏是可以改变的来看,小李同学认定“自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的 说法缺乏依据。K
8、答案U1.C2.B3.DK解 析u4. D.第二部分主要写陈红军带兵的情况,用“营长,我还想做您手下的兵”作为 标题既可以表现陈红军带兵时身先士卒、关爱战友等特点,也能表达战士们对陈红军的感激 与爱戴之情,较其他三个语意更丰富更准确。故选Do5.B.“最终带领祁发宝等人一起成功突围”表述错误,依据原文“成功营救出祁发宝,而他 自己却再也没有出来”可知,陈红军为营救战友而壮烈牺牲了。故选Bo6.根据“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巍巍喀喇昆仑山,就是 陈红军建功立业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数千米,年平均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从军十余 载,历经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陈红军
9、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铮铮誓言” 可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建功立业。根据“陈红军为捍卫祖国领土,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精神可歌可泣、壮举动人心魄。他 用生命践行的铁拳尖兵忠诚守防、祖国山河寸土不让誓言,激励着官兵们奋勇前行”可 知,忠诚守防、寸土不让。根据“为了让部队能在高原站得住、打得赢,争当昆仑铁拳,陈红军带领全营下定决心 全心备战,组织训练时,他亲自示范、手把手帮带基础薄弱的战士,总是和战士们一起钾在 训练场上,一起练战术、瞄枪,并在石头地上示范出枪、卧倒、卧姿装退子弹”可知,团结 同志、锻炼本领。根据“陈红军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营队建设和执行任务中
10、,对妻子、对家人的牵挂只 能深深藏在心底。平时只有在工作之余,陈红军才能通过视频与家人们说上几句话”可知, 舍“小家”为“大家”。K答案I4. D5.B6.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建功立业。忠诚守防、寸土不让。陈红军为捍卫祖国领土,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团结同志、锻炼本领。陈红军和战士们一起钾在训练场上,练就“昆仑铁拳”。舍“小家”为“大家”。陈红军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营队建设和执行任务中,对妻 子、对家人的牵挂只能深深藏在心底。K解 析7.B.也从正面突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表述错误,对敌人方面的交代是 从侧面烘托,不是正面突出。故选Bo.由“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
11、事吧”“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可知,这一段主要是从作者直 接讲述和借营长之口讲述两个角度展开叙述的。作者直接讲述战士与敌人战斗的场面,对 战斗的经过、场景等进行全面描述,能更全面体现出志愿军战士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雄 气概,拉进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受更真切。借营长之口讲述,从事件参与者的视角描 写战士牺牲时的各种姿势,从侧面反映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痛恨,表现战斗的壮 烈,同时由目击者讲述战斗细节,使人感到更真实可信,让读者如身临其境。8 .人称:由“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 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
12、的祖国有 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 车路上开过去”可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变换。这样写情感显得直接而迫切。人称 的变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句式:由“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 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 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亲爱的朋 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 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 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
13、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 幸福之中呢? ”可知,在文章开头与结尾使用了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对引起读者兴趣,突 出文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或回答在第3段与第10段中的整句,句式整齐,一气呵成, 感染力强。修辞手法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 引人思考,直接点题;“他们的品质是那样”,运用排比手法,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志愿 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当你”也是排比手法,激起读者的联想,把感情推向高潮,使抒 情更加强烈。K答案I. B7 .主要是从作者直接讲述和借营长之口讲述两个角度展开叙述的。作者直接讲述战士与 敌人战斗的场面,对战斗的经过
14、、场景等进行全面描述,能更全面体现出志愿军战士顽强作 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借营长之口讲述,从事件参与者的视角描写战士牺牲时的各种 姿势,从侧面反映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痛恨,表现战斗的壮烈,同时由目击者讲 述战斗细节,使人感到更真实可信。8 .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变换,情感显得直接而迫切。人称的变换,拉近了与 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句式:在文章开头与结尾使用了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对引起读 者兴趣,突出文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或回答在第3段与第10段中的整句,句式整齐, 一气呵成,感染力强。修辞手法:设问“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提出问题,直 接点题;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
15、”(第3段),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 品质。“当你”(第10段),激起读者的联想,把感情推向高潮。R解 析I 10.A.本句中,“以巡阅河防”,“河防”是“巡阅”的宾语,“河防”后面停顿;“纤 道”是“泰安”的谓语,“泰安”后面停顿,排除BD; “乘山轿”,“山轿”是“乘”的宾语, 后面停顿,排除C。本句译为: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 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 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故选Ao.D. “烛。名词用作动词,照。本句的意思为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故选Do.D. “甲文文末自语含
16、意深刻”理解有误,甲文最后引用的是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故选Do.夷,平坦;“向”,先前;遽,立即。译文: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 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稍”,稍稍,逐渐;“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数十立”修饰“若樗蒲”,为定语 后置句;“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为判断句。译文: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 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有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都是山峰。K答案U. A10 .D. D11 .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 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
17、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有儿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 西,都是山峰。参考译文:(甲)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 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 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 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 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 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
18、的不在主道旁的景 点没有去。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 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 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 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 周,相互依靠。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 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 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 太
19、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 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 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 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 止啊(乙)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 雪,(雪)光照亮了
20、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彳来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 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 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 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 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 鞠躬致敬的样子。K解析I 14. A.“表现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身心解脱的欣
21、喜”,诗人并非“离开官场”,而是被 贬“岭南”。故选:Ao15.最后两句的意思是:那碧波荡漾的春江里,一定有无数佳句可以寻觅,只是我的心已经 沉醉,如同堕入那浩渺的春江之水中神思摇动,不可自持了。“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 为正面描写,最后两句改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春江使人心醉,来表现春江之美,遂 使得文情曲折、摇曳生姿。这正反映出诗人表现力的丰富。另外“有佳句-堕渺莽”这个构 思是十分奇特的,它通过写诗人面对美丽的春江,从兴奋激动、灵感触发、诗思泉涌,到陶 然心醉、神思飘忽、不可自持这样一个感受过程,表现了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遇合感通,直 至达到物我两忘,融而为一的奇妙境界。K答案A14
22、. 尾联描写那碧波荡漾的春江,定有无数佳句可寻觅,只是诗人的心已经沉醉,如同堕 入那浩渺的春江之水中,神思摇动。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春江使人心醉,来 表现春江之美。诗人面对美丽的春江,从兴奋激动、灵感触发到陶然心醉的过程,表现了 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相通,达到了物我两忘、融而为一的奇妙境界,以虚写实,构思奇特。15.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重点字:卜、筮、咎)(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依、墟)(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重点字:缪、有K)K解析X 17.第一处,根据内容修饰的是“中华文明”,可用“源远流长”。第二空,根据“能 把一切外国的东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道路”,应说的是指导性,应用“奉 为圭臬”。第三空,根据修饰“教科书”,这里应指教科书不是不可改变的信条,可用“金科 玉律”。第四空,根据“可以对中国人民的教师爷”,此处的成语修饰“教师爷”,并且 是批评的词语,可用“颐指气使”。18 .语意重复,”占地约106亩左右”,“约”与“左右”重复,删去“约”。搭配不当,“保管 遗迹”搭配不当,应改为“保存遗迹二语序不当,“收臧有关三苏的数千件文物、文献” 语序不当,应为“收藏数千件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二.原文“打卡”都是特殊含义。A.特殊含义。B.是特称。C.是强调。D.是特称。 故选:AoK答案I.源远流长奉为圭臬金科玉律颐指气使17 .如今,三
24、苏祠占地106亩左右,保存多处古建筑及苏家遗迹,收藏数千件有关三苏的文 物、文献。19. AK解析I 20.第一处,后文说到芒种时节是“亦稼亦不啬”,而前文说到芒种的两头,一头是 有芒的麦子该收了,另一头是有芒的稻子该种了所以可填“有芒的稻子该种了”第二处,前 文说到芒种时节,麦子收起最后的锋芒,即收获夏粮;以一颗谷粒的播种,再一次憧憬未来, 即播种秋实。所以可填“收获夏粮,播种秋实”。第三处,前面说到乡人,为了尽快收割麦 子,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时候,进行抢割、抢运、抢脱粒,所以可填“抢割、抢运、抢脱粒”。 21.文中“主旋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蛾眉”指女子秀美的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四川省 南充市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