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教案19公开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19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教案19公开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案时间:2010年11月6日适用班级:0903、0904课 时:2课时教学课题:定位基准的选择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明确基准选择对加工的影响。教学重点:掌握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掌握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教具仪器:多媒体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 口粗基准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2)余量均匀分配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再如车床床身加工,导轨面是床身的重要表面,不但精度要求高,而且要求材料的组
2、织致密, 金相组织均匀。为此在铸造时,置导轨面于下方,并采取激冷措施。这时若以导轨面为粗基准加 工底面,再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面,即可保证其余量均匀(见图5-2a),否则若以底面为粗基准加工导轨面(见图5-2b)就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以底曲为埼基准加工导轨曲 保证号轨面加工余量均匀1件以底面为粗基准加1导轨面 导轨面加工余量不均匀工仲以导料的为精甚准.加工底面口上述两个原则是选择粗基准时最主要的原则。这两个原则常常是相互矛盾的,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口除上述两个原则外,选择粗基准时还要考虑以下两点: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要求选用的粗基准面尽可能平整、光洁,且有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
3、浇、 冒口或其它缺陷。也不宜选用铸造分型面作粗基准。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因为粗基准本身是毛坯表面,精度和粗糙度均较差,如果在两次装卡中重复使用同一粗基准, 就会造成两次加工出的表面之间出现较大的位置误差。例如图5.la所示零件,如第一道工序以不加工外圆表面1定位,加工内孔2,若第二道工序 仍以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均布孔4 (见图5-4a),则孔4将与孔2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正确的 工艺方案应以已加工过的内孔2定位加工均布孔4 (如图5-4b所示)a)b)图5-4粗基准重复使用错误示例及改进精基准选择原则 口选择精基准的两条主要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4、即谓“基准重合”原则。这样可避免由于基准不 重合而产生的定位误差。在对加工面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有决定性影响的工序中,特别是当位置 公差要求较严时,一般不应违反这一原则。否则,将由于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而增大加工难度。例如,图5-5所示活塞零件,设计要求活塞销孔与顶面距离C1,公差一般为0.10.2mm。若加工销孔时以止口面(一大平面加一短圆柱面)定位,直接保证的尺寸是C2。此时,为了使 尺寸C1达到规定的精度,必须同时严格控制尺寸C和C2 (尺寸Cl、C2和C构成一个尺寸链, 其中C1是封闭环,尺寸C和C2公差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尺寸C1的公差,详见5.5节)。而这两 个尺寸从功能要求出发,均不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艺 教案 19 公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