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教案+反思+说课稿+课时练).docx
《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教案+反思+说课稿+课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教案+反思+说课稿+课时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行说课稿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 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 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 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二、说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2、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4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三、说教学重、难点1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词义理解,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重点)2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 .话激趣,营造气氛。2 .握方法,主动学习。3 .味想象,欣赏意境。五、说教学过程(三)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1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 灯 儿童捉蟋蟀2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 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
3、借助注释知道的。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 利用注释学习古诗。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3 .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 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 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听你们一读勾起了 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象看到了什么? (儿童捉蟋蟀)4 .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 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
4、见过梧叶吗?(对比想象学校的梧桐)秋天 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5 .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这里利用语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 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 简介作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是诗人的思乡 之情。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 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滤,可我孤
5、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我 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的读一读。(四)挖掘文本,诵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古诗(齐背,分组比赛背,)注意字音。这也是落实课标的第二学段的古诗学习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苏轼。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 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 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 有傲霜凌寒的气概。二、说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6、。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4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三、教学重、难点1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 领悟、感受全文。(重点)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 .谈话激趣,营造气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有关
7、秋天的古诗,不仅达 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2 .掌握方法,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弓I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 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 “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 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 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8、后主动学习。3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 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 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 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五、说教学过程(-)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 .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2 .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3 .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 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
9、家一起来吟诵吟诵。(生吟诵山行、暮江吟。)4 .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 读流利。(-)研读诗句,领悟诗意L指名朗读古诗。5 .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6 .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 加以引导:(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 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比划比划。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
10、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 点都不怕冷。(想象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说理领悟深秋美好: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 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
11、讨论: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3)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7 .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1 .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 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 的笔下。2 .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 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2
12、)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3 .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 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 7,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4 .交流:(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苏轼想用这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 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
13、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四)指导诵读诗句1 .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 吟诵这首诗2 .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 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 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3 .多元吟诵: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 吧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己吧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五)
14、情境迁移,感悟深秋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配乐范读 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 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 /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2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3 .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
15、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4 .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古诗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丰 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课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搜集关于秋天的诗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
16、理解诗题, 认识诗人(用 时:3分钟)1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 的古诗。2 .揭示本课学习目标。3 .板书诗题一一山行。4 .请学生读诗题,猜想诗 题的意思。5 .补充杜牧的资料,引导 学生认识诗人。1 .背诵古诗,同桌赛读。2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3 .齐读诗题。4 .说一说诗题的意思。5 .交流对诗人的了解。教)币可以介绍山行 的相关资料,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如“这 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 写的七言绝句,最为 后人传颂”。1 .引导学生自读古诗,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2 .组织学生赛读古诗,检 查字音朗读是否正确。教 师相机指导。3 .组织学生交流生字学习 情况。1 .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
17、 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2 .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 得正确、流利。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 住“径”和“斜”的。1.重点理解“石径、 斜、坐、红于、霜叶、 白云生处”这些字词 的意思。二、学习山行,感受诗情(用时:15分钟)4.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讲解、点拨诗意。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6.指导朗读。4.结合书下注释、看插图来理解古诗,说一说读懂了哪一句诗,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5.看图,交流想象山中秋景,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2.理解古诗意思时, 不要求学生逐字逐词 翻译,要注意通过诗 句来想象当时的画
18、面,说一说自己看到 的景物。述出来。6.想象诗中美景,练习有 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山 中景色迷人,以及诗人对 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三、自主学习, 朗读感悟(用 时:12分钟)1 .学生在交流对诗句 的理解时,可借助图 片,在学生对事物感 知的基础上,通过朗 读理解诗句的意思。2 .指导朗读时可通过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师生交换读、指名读、 齐读等不同方式,引 导学生读出古诗的 韵律美。通过多种形 式的读,激发学生朗 读古诗的兴趣。1 .板书诗题一一赠刘景 文,学习“赠”“刘.简介诗人资料。2 .组织学生自读,按要求 自学生字。3 .检查朗读,指导读好停 顿。重点指导“残”是平 舌音,“犹”
19、读二声,“橙” 是翘舌音。4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景 物,相机指导理解“荷尽” “擎雨盖” “菊残”“傲 霜枝”。1 .齐读诗题,口头给“赠” 组词。认读“刘” .2 .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 关于苏轼的资料或诗词。3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 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4 .开火车读准生字,读通 诗句,注意停顿。5 .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诗 中写到的景物,并圈画出 来。结合课件图片,理解 1句语。6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感 受“橙黄橘绿时”的色彩 美及丰收美。7 .配乐指导朗读。6 .欣赏图片,说说看到这 样的景象后的感受。说说 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 色。7 .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 感情地诵读。四、巩固认
20、字, 指导书写(用 时:10分钟)1 .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 字:寒、径、斜、霜、赠、 刘、盖、菊、残、君、橙。2 .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3 .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重点指导“寒、斜、赠、 残、橙”。4 .监督学生练写。5 .书写评议。1 .认读生字。2 .观察生字,说一说这些 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 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哪 些字比较难写。3 .观察教师示范,跟随教 师进行书空。4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把字写得正确、美观。5 .同桌互相评议,说一说 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提 出恰当的建议。1 .认读生字时,要强 调“霜、橙”是翘舌 音,“赠、残”是平舌 音。2 .对于“寒、残、橙” 这些生字,教
21、师强调 易错笔画,指导学生 把字写得正确、美观。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古诗, 揭示诗题(用 时:5分钟)1 .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 回忆描写秋天的诗句。2 .板书诗题一一夜书所 见,质疑诗题。3 .交流资料及写作背景。1 .欣赏图片,谈感受。背 诵描写秋天的诗句。2 .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 习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 理解。3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 简要介绍作者及这首诗 的写作背景。其他同学认 真倾听,相互补充。学生在背诵描写秋天 的诗句时,教师适时 拓展,引导学生初步 感受相关诗句中蕴含 着的“悲秋”之情, 让学生了解古诗中一 般用“秋”这一悲凉 环境做思乡的衬托。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学部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古诗 导学案 教案 反思 说课稿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