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单元作业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单元作业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科版执 J、单元组织方式口自然单元 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2第四单元第2课水的蒸发与凝结3第四单元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4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5第四单元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6第四单元第6课哪个传热快7第四单元第7课做个保温杯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1.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目标(1)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2)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 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2、(3)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4)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 度低的物体。(5)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 用。(6)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7)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A、C、D不符合题意,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2.实践拓展:蒸发凝结(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探究水蒸
3、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变化的关系,水温越高,水蒸发越快。水蒸气遇冷, 凝结成液态水,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中有吸热 与放热的现象。第三课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如右图,将装有凉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凉水和热水的温度。下列结论不能从该实验中得出的是( )oA.一段时间内,试管中的凉水温度会升高B.短时间内,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持续降低C.凉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D.凉水与热水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热量发生了变化(2)冬天的清晨,小明把冷的中药包泡在一碗刚煮沸的热水中加热。短时间内,中药包的升温速度( )oA.先快后慢
4、B.先慢后快C.匀速上升 D.没有规律出门前,小明忘记取出中药包,到了晚上,中药包一天中的温度( )oA.无变化B.先升高,后降至室温C. 一直降低D.无法判断(3) “冰镇西瓜”是将西瓜放入冰水中降温,是夏日的一 道解暑佳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西瓜和冰水之间无热传递 B.只有西瓜的热量发生了变化C.热由冰水传向西瓜 D.热由西瓜传向冰水2.实践拓展“烧不坏”的纸杯纸杯真的烧不坏吗?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实验材料:一个纸杯、一根蜡烛、水、两个小石块。实验步骤:(1)在纸杯中倒一些水,水不要太多,放在两个小 石块上。(2)用点燃的蜡烛加热纸杯底部。实验原理:纸的燃点约为180,而水的
5、沸点为100。加热的时候,水不断 从纸杯上吸收热量,水沸腾后,热量又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散发掉了,纸杯温度始终 为100,达不到燃点,也就不会燃烧啦!你也来试试吧!(二)时间要求:课堂练习5分钟,实践拓展约20分钟左右,自主控制。(三)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评价指标水平自评互评师评规范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 记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有效沟通 交流,科学归纳探究规律。拓展活动,联系生活,学会将所 学的知识运用生活。综合评价等级1.课堂练习:(1) C (2)AB (3) D(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分析,仔细观察,明白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 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第四课时
6、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图1图2(1)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是()。(图1)A.向一个方向 B.向两个方向 C.向各个方向 D.无法确定(2)在生活中,人们常用铁锅烧菜(图2),铁锅主要通过()的方式把热量传递给食材。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无法确定(3)下面是一根呈“S”形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E、 F各点处的蜡会先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熔化的先后顺序。(4)判断:一般情况下,金属传热的本领比木头强。 () 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是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 ()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水是热的良导体。 () 2.实践拓展看哪个先
7、掉落实验材料:一根蜡烛、两个木夹、蜡(或凡士林)、一根铁丝、牙签(若干)、 一盒火柴。实验步骤:(1)把铁丝固定在木夹上。(2)将粘有蜡(或凡士林)的牙签每隔一定距离粘在铁丝上。(3)用蜡烛给铁丝(边缘或中间)加热,观察牙签掉落的顺序。写一写你的发现吧!(二)时间要求:课堂练习5分钟,实践拓展约20分钟左右,自主控制。(三)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评价指标水平自评互评师评规范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 记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有效沟通 交流,科学归纳探究规律。拓展活动,联系生活,学会将所 学的知识运用生活。综合评价等级1 .课堂练习:(1) C (2) A (3) D C E B F A (4
8、) J X X2 .实践拓展:热在金属条上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的。用蜡 烛给铁丝加热,离蜡烛近的牙签因蜡(或凡士林)先受热融化掉落,远的牙签后掉落。(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明白:热量的传递 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了解三种热的传递 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释。第五课时热在水中的传递(-)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nA.加热时,试管口朝向没有人的方向。J二B.加热过程中,不能用手触摸试管。乙一C.在试管中加三分之二容量的清水,以便更清楚
9、地观察 k到热的传递过程。心D.借助感温粉末能更清楚地观察到热的传递过程。(2)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 示热量在烧杯中的传递方式的是()。L0 4(3)下列物体在受热时不能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热量的是()。A.水 B.空气 C.沙子 D.食用油2.实践拓展看得见的液体对流实验材料:4个透明无盖玻璃瓶、红墨水、2张扑克牌、热水和冷水。实验装置:将4个透明玻璃瓶分为两组,按照下图所示组装好实验材料。I热I I冷水水第一组 第二组注意事项: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可在冷水瓶中加入红墨水,并搅 拌均匀。冷水和热水之间用扑克牌隔开。(安全提示:热水温度不要超过60
10、)快 速抽去瓶子中间的扑克牌,你能看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原因吗?(-)时间要求:课堂练习5分钟,实践拓展约20分钟左右,自主控制。(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自评互评师评规范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 记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有效沟通 交流,科学归纳探究规律。拓展活动,联系生活,学会将所 学的知识运用生活。综合评价等级参考答案或提示:1 .课堂练习:(1) C (2) B (3) C.实践拓展:现象:慢慢地抽掉扑克牌后第一组没变化,第二组红墨水慢慢地往下沉,一会 儿功夫上下两瓶水都变成了红色。解析:第一组冷水在下面密度大,只会下沉,热水 在上面密度小,只能上浮,所以颜色、温度均无变化。第二组热
11、水在下面,热水的密 度小,冷水的密度大,当它们互相接触时,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降,在这一过程中 就形成了对流,所以两瓶水的颜色就变成一样了,热量也从热水传递到冷水中,最后温度也变一样了。(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会记录热在水、空气中 运动路线示意图,归纳热对流是使热量由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第六课时哪个传热快(一)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下列物体,传热最快的是()oA.铁棒 B.木棒C.塑料棒 D.玻璃棒(2)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应选用相同()的铜棒、铁棒、铝棒来进行比较。D.粗细、长短)oA.质量、体积 B.质
12、量、颜色C.大小、颜色(3)下列材料不适合用来制作锅铲手柄的是(A.塑料 B.不锈钢 C.木头 D.硅胶(4)用砂锅煮食物,主要是因为()oA.砂锅比较坚硬,不易碎B.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性好C.砂锅的传热本领强,食物容易熟D.用砂锅炖煮食物,味道更鲜美2.科学阅读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石墨烯是目前最轻、最薄、最强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被 称为“新材料之王”。2004年,科学家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 撕开胶带,将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 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
13、 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 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 材料。它在导热材料界算是导热性能最 佳的新型材料,现已在手机、平板电脑 电气设备等高墙电子消费终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广泛应用。目前的导热材料主要分为金属导热材料和非金属导热材料。根据上面的资料推断,石墨炜属于()A.金属导热材料 B,非金属导热材料(-)时间要求:课堂练习5分钟,实践拓展约20分钟左右,自主控制。(三)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评价指标水平自评互评师评规范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有效沟通 交流,科学归纳探究规律。拓展活动,联系生活,学会将所 学的
14、知识运用生活。综合评价等级1 .课堂练习:(1) A (2) A (3) B (4) C 2.实践拓展:B(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观察比较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差异,能区分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并联系生 活,分析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七课时做个保温杯(一)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oA.钢 B.铜 C.铁 D.泡沫塑料(2)热水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是因为热水瓶()。A.能产生热量B.能加快杯子内外的热传递C.能减缓杯子内外的热传递 D.不会发生任何热传递(3)判断:“保温杯”能长时间保持杯内的水温度不变。()因为人穿衣服会感觉热,所以冰棍被棉被包
15、裹很快就会融化。()热辐射等多个角度设计一个好的保温杯,我们要从减少热传导、热对力来考虑。2 .实践拓展护冰大挑战自主控制。课堂上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保温杯,认识了很多保温 材料。现在,让我们用以下这些材料做一个护冰装置,以 减缓冰块的融化。可选材料:沙子、常温水、纸屑、保鲜袋、一次性塑 料杯、棉布。赶快和小伙伴一起试一式吧!(-)时间要求:课堂练习5分钟,实践拓展约20分专(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自评互评师评规范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有效沟通 交流,科学归纳探究规律。拓展活动,联系生活,学会将所 学的知识运用生活。综合评价等级参考答案或提示:1.课堂练习:(1)
16、D (2) C (3)XXJ(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深入了解生活中保温、散 热等技术的应用。既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控制 变量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水平。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1.选择题(1)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o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B.把湿衣服晾在阳光下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2)冬天,人们喜欢用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A.热传导 B.热对流C.热辐射 D.无法确定(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是因为它
17、们具有不同的()oA.质量 B.体积C.温度 D.形状(4)冬天,用手触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觉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 为( )。A.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B.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C.铁块比木块光滑D.铁块比木块坚硬(8)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2.本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影响水 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温度变化形成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气温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云、 雾、霜、雪等。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 趋向于热平衡。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发现固体、液体、气体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第四 单元 作业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