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市 2019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2. 回答第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需改动,
2、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3. 回答第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本卷共本卷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4545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船,于 2017 年 9 月 6 日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
3、道。下图示意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北极航线沿线A. 所经海域台风频发,风浪大 B. 全球气候变暖,全年可通航C. 寒暖流交汇区域多,海雾大 D. 浮冰和冰山广布,威胁船只安全2. 西北航线的开通,受益最大的国家可能是A. 中国美国 B. 日本法国C. 英国巴西 D. 德国美国- 2 -【答案】1. D 2. A【解析】2. 图中显示,西北航线经过北美洲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海域,该航线开通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可能受益,而法国、英国、巴西、德国等国不受影响。野外穿越活动因沿途“山水形胜” ,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
4、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A. 2 月 B. 7 月 C. 9 月 D. 12 月4. 徒步旅行者常从南坡攀登主峰太白山,沿途不可能看到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成群的驯鹿在林中漫步又密又高的针叶林带 山顶终年积雪A. B. C. D. 【答案】3. C 4. D【解析】3. 根据图示水系分布,可以判断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山脊线。冬季气温低,积雪厚度大,不适宜徒步旅行,排除 A、D;7 月正处于雨季,地面湿滑,地质灾害多发,较危险,排除 B 。9 月雨季已过,且气温较高,比较适宜徒步穿越。故 C 正确。4. 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为秦岭山地。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随着
5、海拔升高,山腰处热量降低,形成针叶林带,对;驯鹿是苔原气候下的动- 3 -物,不可能出现在秦岭南坡,错;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太白山没有永久性积雪,错。题目要求选择不可能看到的,故 D 正确。 。【点睛】根据河流流向判定穿越路线主要经过山脊线;依据经纬度和太白山等信息确定该山为秦岭。读北极地区某年 1 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图示 L 地区等压线发生弯凸,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 洋流与海陆分布 B. 海水温度与海拔C. 海陆分布与纬度 D. 太阳高度与降水6. 在此时期,若 G 气压中心势力增强,并趋向南移,那么,北美五大湖地区A. 气温急剧下降 B. 湖水急剧上
6、涨C. 出现龙卷风 D. 东南风更强劲7. 若此图所示日期为 1 月初某日,图示区域的黑夜范围最接近A. 90% B. 70% C. 50% D. 30%【答案】5. A 6. A 7. B【解析】5. 图中显示,L 海域位于北海北部,受海域形状(海陆分布)和流经该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水温较高,因此气压较低,等压线向北弯曲。6. 图中显示,G 为高压中心,若其势力增强并南移,北美五大湖地区冷空气势力增强,可能出现气温急剧下降。7. 1 月初,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图中大部分区域为黑夜,其范围最接近- 4 -70%。【点睛】造成等值线弯曲的因素很多,分析时应先弄清楚等值线
7、弯曲的结果(即等值线弯曲处的数值较周围区域大或小) ,再根据影响气温、气压等的因素推测造成等值线弯曲的因素。如该题中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弯曲,说明该处气压较周围区域低,而一般来说,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较高的区域气压较低,结合图中信息推测,造成该处气温较高的因素最可能是洋流和海陆轮廓。中央谷地是纵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平原,图 4 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部分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图示区域A. 山脉是由大陆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B. 中央谷地走向与山脉一致C. 全年温和多雨,河网密布 D. 距海洋近,地势北高南低9. 影响中央谷地东西两侧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 坡度 B. 光照 C. 植被
8、D. 降水【答案】8. B 9. D【解析】- 5 -.9. 该地受西风带控制,中央谷地东侧为内华达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水系稠密;西侧为海岸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河流稀少。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层A. 甲形时间最早 B. 乙和丙形成时间相同C. 乙比甲先形成 D. 丙形成时间最晚11.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A. 可能形成两次褶皱 B. 丙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C. 断层左侧岩体上升 D. 只有内力作用【答案】10. C 11. A【解析】10. 甲是上覆岩层,形成较晚,A、D 错误,C 正确;丙侵入到易内部,说明乙形成早于丙,B 错误。11.
9、 图中岩层出现倾斜,且存在两种倾角,说明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两次褶皱。丙为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根据同一岩层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断层左侧岩体相对下降;图中上覆岩层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点睛】岩层和地质过程的时间早晚的判断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沉积岩的判断可根据岩层- 6 -的位置判断,越偏上的岩层沉积越晚,年代越新,反之越老。其他岩层和地质过程的时间早晚可根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反之形成较晚。某“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 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
10、间悄然绽放”下图为某“驴友”拍摄的流石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A. 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 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 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 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13. 根据高山花卉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A. 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B. 干旱缺水,沙漠广布C. 暖季短促,雨水丰沛 D. 降水丰富,生物量大【答案】12. C 13. A【解析】12. 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13. 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和“多大风”的环
11、境特点。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 M 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影响”的研究中发现 30 年来该区域内 7 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 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 7 中左图示- 7 -意研究区域右图示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该区域A. 气候冷湿,不适合建设商品粮基地 B. 农田面积增加速度有减缓趋势C. 建设用地增加与城市化无关 D. 21 世纪以来,湿地加速萎缩15. 该地区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
12、说明A.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B. 该地生物多样性变丰富C.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较小 D.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答案】14. B 15. D【解析】14. 该区域位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夏季高温多雨、黑土肥沃,适合建设商品粮基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田面积逐渐增加,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有减缓趋势;随着城市化发展,建设用地逐渐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湿地面积逐渐较小,但 21 世纪以来减小速度趋缓。15. 图中显示,该地湿地、农田、建设用地等的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导致该地气候特征由冷湿逐渐向暖干变化,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统一的演化过程,是整体性的表现。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深受
13、经济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惊人增长,住宅建设向外蔓延;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渍,地价持续下跌,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中心区人口增加。另一方面,自 1980 年以来,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加剧了东京都市圈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郊区环境恶化 B. 中心区交通便捷C. 郊区地价上涨 D. 中心区房价适中17.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势头减弱是因为- 8 -A. 幼龄人口减少 B. 人口老龄化C. 收入减少 D. 土地供
14、应紧张18. 近年来“工作生活平衡”思想受到推崇,为最大限度实现职、住平衡,方便居民就近工作,东京都市圈规划宜采用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楔形模式【答案】16. D 17. A 18. C【解析】考查城市地域结构变化及原因。16. 泡沫经济崩溃后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地价开始回落,由此引发了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建设,带动了诸多价格适中的商品住房供给,这些新增的公共住房和商品住房吸引了不同人群的迁入,故选 B。17. 由于日本人口增长率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由此出现的人口少子化现象导致家庭户均人口数持续减少,所以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的势头
15、也在减弱。故选 D。18. 为推动“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需减少因远距离通勤而导致的时间损失,确保工作以外的家庭生活、闲暇活动时间,最大限度的实现职住接近。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来看,能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是多核心模式。故选 C。岷江在四川盆地南部汇入长江。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岛屿,岛上广泛种植油菜。近年来,农民在油菜收割后补种一季花生(面积远小于油莱)增加收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推断该岛上油菜种植的时令是A. 冬种次年夏收 B. 秋种次年春收C. 当年春种秋收 D. 当年夏种冬收20. 花生补种在该岛上的- 9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答案】19. B
16、20. C【解析】19. 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地油菜种植面积大,说明此时岛屿面积大,河流水量小。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据此推测,该岛上油菜种植的时令是秋种次年春收。20.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花生是当年春种秋收,此时河流水量大,岛屿面积小,河岸线为图中最内侧虚线,花生补种在丙处。【点睛】该组试题以农业为背景,实质是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而河流水文特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流域内的气候。一般而言,较湿润的气候如季风气候等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因此降水量大小决定河流径流量大小、降水量季节变化决定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又决定河流中岛屿面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地理 学期 第一次 教学质量 检查 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