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南部五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南部五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南部五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深水区南部五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黄晕(ytin) 莅(11)临 荫(yin)蔽 混(hun)为一谈 B.撷(xie)取贮(chti)蓄着(zhWo)落恍(hu&ng)然大悟C.粗犷(kuang)皂荚(jia)树膝(qT)盖咄咄(duo)逼人D.刹(chD那渗(shen)透 枇(bi)谷魂牵梦萦(yi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棱镜 斗笠 捶炼 人声鼎沸 B.干燥 冷洌A.棱镜 斗笠 捶炼 人声鼎沸 B.干燥 冷洌蔓延各得其所C.
2、诀别 凝练 蝉蜕 油然而生 D.分岐烂漫 迷罔美不胜收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3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长风破浪会有时, o (李白行路难(其一)(2)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不畏浮云遮望眼, o (王安石登飞来峰)(5)少壮不努力, o (乐府诗集长歌行)(6)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 “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 塞外见到了 “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 “, 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阅读下面名著
3、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乙】“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类东西”答案和解析1 .【答案】D【解析】A.有误,“混为一谈”的“混”应读“hin” ;B.有误,“贮蓄”的“贮”应读zh, “着落”的“着”应读“zhu6” ;C.有误,“粗犷”的“犷”应读“gu&ng”,“膝盖”的“膝”应读“xi” ;D.正确。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 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
4、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 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 .【答案】C【解析】A.有误,“捶炼”的“捶”应为“锤”;B.有误,“冷洌”的“洌”应为“冽”;C.正确;D.有误,“分岐”的“岐”应为“歧”,“迷罔”的“罔应为“惘”。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 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 别与书写。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 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 .【答案】【小题
5、1】直挂有帆济沧海【小题2】烽火连三月【小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小题4】自缘身在最高层【小题5】老大徒伤悲【小题6】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潮平两岸阔【解析】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2)烽火连三月(注意“烽”的书写)(3)落红不是无情物(4)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的书写)(5)老大徒伤悲(6)长河落日圆 忽如一夜春风来 潮平两岸阔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 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
6、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 .【答案】【小题1】朝花夕拾【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两个文段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 拾中的琐记一文。(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文段【甲】写衍太太教小孩子吃冰,文段【乙】写衍太 太教唆“我”偷母亲的东西。从以上文段可知,衍太太是一个虚伪、阴险、自私自利的人。答案:(1)朝花夕拾(2)虚伪、阴险、自私自利。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 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
7、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 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5 .【答案】【小题1】“我”在名利的诱惑下忘记誓言,只顾创作数量忽视了质量,招致恶评。【小题2】“我”通过写人生海海完成了自救。【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根据“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经不起利益的诱 惑”“那个时候,我忘记
8、了曾经的誓言” “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下来了,几部作品都乏善可陈, 甚至出现了很多恶评”,可将第二部分概括为:“我”在名利的诱惑下忘记誓言,只顾创作数量 忽视了质量,招致恶评。根据“我在强烈的冲动中坐下来开始写新作人生海海” “2019年4 月,这部书终于出版了。我通过写它完成了自救,治愈了我的老毛病”,可将第四部分概括为:“我”通过写人生海海完成了自救。(2)本题考查了对语句的赏析。结合前文语句“被退过17次稿”“最后要用11年来计”“可我删掉的字数可能有4个20 万” “我在不断地推翻、重写、修改”可知,“生生死死、跌跌撞撞”把解密当作一个人来 写,“他”蹒跚着、挣扎着,磕磕绊绊,越走越顺
9、利,越来越强壮,生动地体现出解密创作 和发表过程的艰难,“走过来” 一词也表现了解密生命力旺盛、最终被发表。“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哪是写稿的时间”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三个“在 中写”构成了排比的修辞,写自己在父亲去世的时候赶稿子,强烈地表达了 “我”的自责和愧疚 之情。(3)本题考查了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报废”指的是零件、机器等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合格而作 废。“故障”指的是发生障碍或出了毛病。用在此处指“我”没有停止写作,“我”战胜了名利 的诱惑,继续秉持本心,又开始为理想而执着地写作了。(4)本题考查了对标题的理解。“人生海海”是作者新作品的名字,这篇文章记叙了人生海海 诞生的
10、背景和作者的心路历程,是作者的潜心之作。父亲的去世,让作者痛思、痛改,五年磨一 剑,最终化茧成蝶。这部作品拯救了因父亲去世而极度自责的“我”,题目与结尾“人生海海, 错了可以重来”照应,表达了人生漫长、磨难重重,要勇于反思错误、改过后继续为理想奋斗。 答案:(1) “我”在名利的诱惑下忘记誓言,只顾创作数量忽视了质量,招致恶评。“我”通过写人 生海海完成了自救。(2) 三个词语将解密拟人化,“生生死死、跌跌撞撞”生动地体现出解密创作和发表 过程的艰难,“走过来”表现解密生命力旺盛、最终被发表。运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写自己在父亲去世的时候赶稿子,强烈地表达了 “我”的自责和愧疚 之情。(3) “
11、我”没有停止写作,没有功利心又用心用功地写了一部作品,“我”抵住了名利的诱惑, 又开始为理想而执着地写作了。(4) “人生海海”是“我”新作品的名字,这部作品拯救了因父亲去世而极度自责的“我”,与 结尾照应,表达了人生漫长、磨难重重,要勇于反思错误、改过后继续为理想奋斗。本文记叙了 “我”用11年时间写解密,它被退稿17次后发表;“我”在名利的诱惑下忘记 誓言,只顾创作数量忽视了质量,招致恶评;父亲去世让“我”痛思、痛改;我”通过写人生 海海完成了自救。表达了 “我”的自责和愧疚之情,告诉我们人生漫长、磨难重重,要勇于反 思错误、改过后要继续为理想奋斗。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一、从修辞手法角度赏
12、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6 .【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结合第段内容“网络时代,人们喜欢喧哗、容易骚 动,在玩转电子工具、彻底颜覆阅读方式的同时,轻率地抛弃了中国古代经典”,可知,作者列 举网络时
13、代人们的阅读行为。结合“浅薄、浮躁、粗俗、骄狂,已经是在所难免;饕餐感官享受、 追求画面音响刺激、放任功利主义僭越,则几乎习以为常。人们的注意力被视频音频吸住,眼球 被网络链接牵着,在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中胡乱溜达”可知,作者列举了抛弃经典阅读的后果, 从而引出论述的话题一一经典阅读。结合第段内容“面对上面的这一切,你可知道,两千多年 来,道德经庄子诗经论语孟子影响了多少人”“中国古代经典乃是精神之 母和文化之魂”可知,经典的力量大、实效显,与第段抛弃中国古代经典带来的后果形成对比, 突出了阅读古代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而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14、ABC.正确;D.有误,原文表述的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这绝对不是运气问题”。故选:Do(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理解能力。结合第段内容“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一生戎马怪德, 他爱在军旅间隙读春秋,一遍不够,十遍、百遍都不够,若要探寻其义薄云天的性情渊源, 这部经典无疑提供了最佳线索”以及第段内容”简单的量化毫无意义,有时候,精读胜过博览, 透彻地理解一部经典,即可触类旁通”可知,阅读经典,精读一本书胜过博览群书,透彻地理解 一部经典,触类旁通,也能有大收获;结合第段内容,“阅读古代经典,要想有所收益,就必 须狠下一番苦工夫”“即使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再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
15、更好地掌握易的文与质了”“董仲舒钻研儒家学说,三年不窥园”可知,阅读古代经典,要 狠下一番苦工夫;结合第段内容“背诵的经典终生难忘,因而不失为一种非常管用的方法”“背 诵下来的经典迟早会转换成精神养分,其后续的效果显著易见”可知,阅读经典,要讲求方法, 同时也要多背诵经典;结合第段“内容读者若学力不足,理解力就跟不上趟,因此采用远交 近攻的方法,先读双重障碍较小的经典,然后循序渐进提升经典阅读的层次,即是可行的上策” 可知,阅读经典要先读双重障碍较小的经典,然后循序渐进提升经典阅读的层次。答案:(1)针对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列举了抛弃经典阅读的后果,引出论述的话题一一经典阅读, 与下文中阅
16、读经典进行对比,表现出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D(3)示例:阅读经典,精读胜过博览,透彻地理解一部经典,即可触类旁通。要多背诵经典 (多背诵一些经典诗文),背诵的经典终生难忘;要先读双重障碍较小的经典,然后循序渐进 提升经典阅读的层次。本文从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的后果引出论述的话题一一经典阅读,然后具体分析了阅读经典 的影响,接着从阅读经典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来阐述了要多阅读经典的道理。回答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类的选择题时,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 差别,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7【答案】【小题1】C【小题2】C【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
17、实词的一词多义。A.庐:搭起茅屋/茅庐;B.患:灾难/担心、担忧;C.等:等同,一样/等同,一样;D.道:说/义。故选:Co(2)本题考查词句的分析。ABD.正确;C.有误,“在句中要解释为用畚镭”错误,句意为“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锚出营”,“畚铺”此处是原意,指挖运泥土的用具。无其他意义。故选:Co(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中重点词语:堵,古墙体单位,长于高各一丈为一堵。卒,终于。全,保全。句意为:(苏轼) 派官吏在各处城墙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中重点词语:陈,陈述。于,
18、在。念然,愤怒的样子。句意为: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 点,司马光很生气。(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根据文章第段“率其徒持备镭以出,筑东南长堤,雨 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指 挥抗击水患,保全徐州;根据文章第段“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培敛民财,敛聚 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 重,盖略等矣”可知,苏轼力陈差役、免役各有利害。(5)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主旨。结合选文第段“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 全其城”可知,苏轼担任地方官时尽心尽责,治理有方
19、;结合选文第段“差役、免役,各有利 害。免役之害,拾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 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可知,任职中央时又考虑全面,收于据理力争。 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可见苏轼兼具气节与才能,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谪居黄州使他理想受阻,倍感凄凉落寞。但也 正因为有着宏大的抱负,苏轼在这种凄凉处境中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答案:(1) C(2) C(3)(苏轼)派官吏在各处城墙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生气。(4)指挥抗击水患,保
20、全徐州;力陈差役、免役各有利害。(5)从选文看,苏轼担任地方官时尽心尽责,治理有方;任职中央时又考虑全面,收于据理力争。 可见苏轼兼具气节与才能,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谪居黄州使他理想受阻,倍感凄凉落寞。但也 正因为有着宏大的抱负,苏轼在这种凄凉处境中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 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 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
21、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 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 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备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 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城墙六尺高度(三版高度)的地方才没有被水没过。苏 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 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 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
22、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 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 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 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 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 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 ”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
23、会比较高。8.【答案】B【解析】解析:(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 感.A.正确;B.有误,“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理解错误,这两句 写的是惆与友人分别的怅惘之情.C.正确;D.正确.故选:B.(2)此题考查了句中的表现手法,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的意思是: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不要 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 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雁然山,刻石纪功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江苏省 南京市 溧水 南部 九年级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