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总复习)(共32页).doc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总复习)(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总复习)(共32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文本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举例(一):(庄子的)“虚静”说 提出“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内涵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
2、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影响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提出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内涵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人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
3、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影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 提出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来的,篇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内涵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影响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
4、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 提出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内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有教化臣民,并有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影响“六义”说在经学
5、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问答题:回答问答题也要有三个部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内涵,收尾的总结。 1什么是孔子的“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在文学史上的有何影响? 提出 “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内容“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
6、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 总结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
7、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谈谈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实录”精神和它的影响。 问题的提出“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内容“实录”就是班固所说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真实地记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不夸张,不隐瞒。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他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
8、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这种“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的史学著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更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受到过这种“实录”精神的影响。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也都以“实录”指导自己的创作。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原则。 总结 “实录”不仅是史学家写作历史著作的创作原则,也是文学创作的原则,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受
9、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就是一例。 总结说明: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请题目的含义、要求,然后简要明确地抓住重点作答,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上面我们的答案都比较详细但不够简练,同学门在回答问题时一般不可能这样详细,有些原文也不可能记得下来,可以更简要一点,例如:名词解释题“(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可以像简化成如下的答案: 提出毛诗大序以风、赋、比、兴、雅、颂为诗“六义”,提出了诗“六义”。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内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能讥刺上政,有讽刺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
10、;兴,起的意思,指诗歌有“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影响“六义”说在经学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3问答题“谈谈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实录精神和它的影响。”可以像简化成如下的答案: 问题的提出“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赞。 内容“实录”就是真实客观地记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不夸张,不隐瞒。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作者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但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
11、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 总结 “实录”不仅是史学家写作历史著作的创作原则,也是文学创作的原则,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就是一例。而后世许多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原则。 3什么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里提出来的(注,这里简化了论语中的篇名和孔子的原话
12、)。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4“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节思考题1说:结合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分析他提倡的“风骨”的内涵。 我们知道,陈子昂的诗歌不无病呻吟,不吟花弄月,而是言有所指,诗有兴寄,语言有骨力有气势,正如他自己所说是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例
13、如他的名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气势何等的雄壮,境界何等的阔大,语言又是铮铮作响,掷地有声。而其内容,前人就认为,是阮籍“广武之叹”,是叹世无英雄,有比兴寄托的内容包含在内。再如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也是雄轶古今,寄托深沉。陈子昂正是感叹齐梁以来诗风淫靡衰微,所以大声疾呼,提倡诗歌改革。所以,从他的诗歌创作实践可以看出,他所提倡的“风骨”,就是指诗歌要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有气势,有骨力。他的创作也正实践了他的理论。 5*什么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里提出来的(注,这里简化了论语中的
14、篇名和孔子的原话)。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6*什么是孔子的“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在文学史上的有何影响? “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
15、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
16、、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 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附:试分析什么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我个人认为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
17、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总之,什么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呢?就是孔子所说的“尽善尽美”。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呢?也是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即要求文学艺术作品的“中和”之美! 7孟子中提到“浩然之气”,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刘勰提出“才、气、学、习”,都说到了“气”。请问:文章中的“气”到底是什么? 答
18、:“文气”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其具体所指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的文论家所提的“气”有不同的内涵。举例说,孟子公孙丑上篇说:“(孟子)曰: 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是指一种作者具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形成于文章中就有一种“浩然之气”的正气和美而正的言辞。而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以气为主”的“气”则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因此,不同的作者的文章就会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曹丕在文章中还提到了“徐干时有齐气”,则是指徐干文章中常表现出来的齐鲁人的地方特征和风格。“孔融体气高妙”的“体气”又是指孔融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孔融人
19、格上的高雅超俗的风度气韵。至于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提到“才、气、学、习”,他的原话是“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正”。“气有刚柔”的“气”,主要是指作者的气质性格。后人对“气”也有与上面不完全相同的解释。我们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有可能,将来会就这一问题作一专门辅导。 8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
20、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9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
21、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10孟子的“知言养气”说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
22、。“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11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论 选读 复习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