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 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中“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 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 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 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
2、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 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陶 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 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 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
3、微以至于无 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 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 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 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 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
4、。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 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 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 自然碰得巧。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儿个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 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 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 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最终都投入了它博大的怀抱。这汇集而来的河川之水,将天山和戈壁 滩的大量盐分,O同时,炎热干旱的准嘎尔气候和阿拉山口的强风,O 久而
5、久之,艾比湖之水也就变成了矿化度极高、含盐量超过30%.比海水高出近10倍的极 浓咸水。因此,艾比湖区盛产青盐和红盐。湖中芒硝含量也极为丰富,还有着含量不可低估 的钾、硫、镁、碘、硼、滨等矿物元素。艾比湖是一个 o蓝色波涛,绿色芦荡,多彩多姿的各类水鸟,把艾比湖装点 得风光无限。湖之东、南离湖不远的地方,又有着上百平方公里的野生树林,树林里有比人 还高的红柳,需数人围抱的胡杨,还有梭梭、芨芨草和紫罗兰等五彩纷呈的野花。这些树木 和野花与四周荒凉单调的沙漠戈壁,共同形成了艾比湖区独特的景色。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2
6、1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I。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J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也有句千古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 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有人认
7、为起点虽然不决定结果,但对最后的结果会有影响;也有人认为,人生重要的是 注重过程,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即使失败了,也能享受过程,体验人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 K解 析H I.A. “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不当,原文第二段是“没完全描写出”。B.“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错,第二段是“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 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 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曲解了
8、作者的意思。C. “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错,文 中第二段“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强调 省试湘灵鼓瑟的含蓄美。2. C. “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3.B. “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误,将原文推测说成事实, 原文第四段是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k答案.D1 .C3.BK解析U 4. D.“增加运营里程,降低能耗”错误,原文材料二最后有“不仅可以延长列车 使用寿命,更有助于使降低能耗持久平衡发展”,这里属于理解文意不全面。5.B,“散煤作为可再生能源”错误,原文说“我
9、国要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抓紧解决机制 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没有说明散煤是可再生能源,这里属于无中 生有。6 .结合“十九大新闻中心邀请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 成效: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 显改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社会 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 国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 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四梁八柱性质的
10、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等句子 可以具体把握。K答案U4.D5.B6.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发布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环保设施有效运行。法制建设不断 完善,监管执法力度空前,环境质量大为改善。K解 析7. A. “也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文章较为详细地 介绍了艾略特的小说创作情况,主要是为了突出艾略特的文学成就,而非衬托马克思的理论 贡献。故选Ao.第一处“大风骤起,阴云密布”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天气变化。根据文本“马 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
11、便,陪我的 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可知,作者是去拜谒马克思墓,通过天气的阴沉变化刚好渲染 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作者当时的沉重心情。第二处“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也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还是通过天气的描写,来照应 了第一处的天气变化,而此时作者面对伟人之墓,更是心情沉重,所以烘托了当时的沉重心 情,同时也暗示了马克思头像“欲语不语”的沉思。8 .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 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 创者。马克思的期待:根据原文“刻着墓中人姓名及其生卒年月,底座上端是英文金色大字:全世界
12、无产者联合起 来。”可知,马克思的期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根据原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知,马克思希 望改变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期待关于基层民众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根据“马克思不需要人家为他立纪念碑,他已经用G产d宣言和资本论为自己树立 了纪念碑。”G产d宣言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资本论以唯物史 观的基木思想作为指导,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根据本处可知马克思期待人们 的思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变化。用意:第一处“脑海里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马克思的头像,闪动着他的带一点期待从高处凝望这个世 界的神情。这个神情使我困惑。我忽然若有所悟:呵,他
13、在沉思,他的期待也正因为他在沉 思”;本处交代了马克思“期待”的原因,即“他在沉思”;第二处“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小山上,我亲眼看到马克思带一点期待的神情凝望着这个世界。 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他在凝望中沉思”。本处是为了突出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形 象特点;两处都在强调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这样的描写恰好能够更好的突出他的这一形象特 点,从而也表达对马克思崇拜赞扬的感情。K答案I. A7 .第一处交代天气变化,渲染肃穆的氛围,烘托作者要去拜谒马克思墓时的沉重心情。第二处照应了上文的天气变化,烘托了作者瞻仰马克思墓后的沉重心情,暗示了马克思头 像“欲语不语”的沉思。8 .马克思的期待:期待人
14、们的思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变化。期待关于基层民众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期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意:交代马克思“期待”的原因。突出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形象特点。表达对马克 思无限崇敬的感情。K解 析10.“徐夫人”为名词,作“少有母养之恩”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B; “母养 之恩”为偏正性名词短语,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故选C.句子翻译为:起初, 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住在吴地, 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IL B.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 几年
15、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12 .D.“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张冠李戴,原文为“魏 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东中郎将、万户侯皆不是孙权所赐, 是魏王。13 .类:一类、同类;释:释放。句子翻译为:跟从的人想打那个人,孙登不允许,派人 找到飞过孙登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既:已经;绝:断气;闻:看到;益:更加;摧感:悲伤感动。句子翻译为:孙登已经去 世了,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K答案U10. C1LB. D12 .跟
16、从的人想打那个人,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孙登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 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孙登已经去世了,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 参考译文: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 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 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 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 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有时外出打猎
17、,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 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 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 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 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 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 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
18、妒忌被废, 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徐夫人 派人来,凡赐给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本 原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 ”孙登回 答说:“在吴地。”孙权听了,沉默不语。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 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我听说 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 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
19、赋税,调整停止一些劳役, 以顺应百姓的愿望。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 瑾、步鹭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合乎时宜的办法,除掉苛刻繁琐的政 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五年以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 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 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 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被定为宣太子。K解析I 14.D. “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错误,张诗的前两句“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 自献黄花”是叙事,不是直抒胸臆。15
20、.郑谷的诗歌中“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 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 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张煌言的诗歌前两句“战罢秋 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写乡间的老百姓赠送菊花表现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后两句“已 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写诗人借菊抒怀,以秋菊自喻。既赞美菊花的经霜铁骨、 凌霜贞姿,又表现自己抗击清朝,坚贞不屈的决心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K答案I. D14 .郑诗把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写川菊花的高洁、清幽,表现了自己不 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21、张诗写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像铁骨那样坚硬,支 撑花朵不受风雨侵袭而偏斜,表达了自己抗清爱国的坚贞志气。译文:菊: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 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野人饷菊有感: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 花。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 斜。赏析:菊: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 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
22、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 “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 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 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 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 到它的价值。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 润晶莹,明
23、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 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 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 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 “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日瓦松/瓦松虽能开花 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
24、)莫赏,梓匠(木工) 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 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 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 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 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 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 人自己的象征。野人饷菊有感: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云南省 丽江市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