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温柔敦厚” 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经解篇,作为“诗教”,系评判一国“教化” 与“为人”之标准。何谓“温柔敦厚”?孔颖达疏:“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 柔敦厚。” “温柔敦厚”诗学于哲学层面呼应“中庸”之道,于美学层面呼应“中和之美”。 “温柔敦厚”诗学确立之后,历代不乏响应者。尽管“温柔敦厚”最初亦关涉“变风凌雅”讨论,然“温柔敦厚”的“王道”理想终能 借助华夏“礼义”得以实现。诗大序区别了正风正雅与变风变雅:“正风庄雅”乃“治世 之音
2、”,“变风变雅”乃“乱世”“亡国”之音。它认为,与“正风”相同,“变风”亦“发乎 情”,所不同者在于“变风变雅”既生于衰废、失政、殊俗之世,然仍当守“中庸”之德与 “中和”之美,以礼义教化调和与生俱来的“性情”,达至“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之境。 总之,“正变”二者虽路径不同,然起点“发乎情”与终点“温柔敦厚”是一致的、不变的。唐孔颖达认为诗具有“论功颂德” “止僻防邪”的功用,这些与诗大序并无二致。 值得注意的是,他主张诗歌“舒愤”,诗人情感抒发的激烈程度较诗大序更加明确,是 对“温柔敦厚”说的突破。然其“发诸情性,谐于律吕”,依然回到“发乎情,止乎礼义” 的传统。宋朱熹认为“学诗之本”在
3、于“玩其理” “养其心” “正性情” “和生气”。诗教既与 政教相通,“正风正雅”之音实传递治世之音,能描绘“温柔敦厚”“中正之美”的理想图景, 其必然会成为文德教化的主流。明清之际,中原板荡,文坛多怨刺之音、唯杀之响。为肃清 文坛异质杂声,康熙帝借编选御选唐诗序之机,以“温柔敦厚”诗教昌明盛世之音,表 达和平范式,故是编不取杜甫“三吏”“三别”等篇及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等诗旨。康熙 中后期及之后,以“温柔敦厚”谐“盛世之音”的诗学呼声更多。“变风变雅”之音的兴起其源有二:一为“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 的背景;二为“发乎情”的情感需要。二者彼此关联,“遇物感兴”故发激切之音。
4、有时“发 乎情”并非全为“乱世”之音。梁代萧绎倾心“性灵摇荡”、萧子显追求“倾炫心魂”均发 乎情,白居易的讽喻诗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宋遗民郑思肖的“非歌诗无以雪其愤” 亦均发乎情,然却作“变风变雅”之音。起点同,正变异。明清易代,舆图换稿,人心痛烈,正变交织,遗民“情动于中”“形于声” “风雅正变” 之声遂起。陈子龙系明清之际较早论诗之“正变”者。他一方面主张“和平者,志也,其不 能无“,同时认为诗歌美刺因乎时变。他认为“势当流极,运际板荡”之时,君子自当因忧 愤而发震聋之声,不择曼声、不取缓步。进一步说,基于时异国变,出于忠君忧国之心,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谈到石榴,相信
5、大家O石榴树姿优美,花朵色泽艳丽,果实圆润饱满,有“丹 葩结秀,花实并丽”的美誉。初夏时节,石榴花开,绿叶映衬中,娇美的花朵灿若云霞;秋 季石榴成熟,果实像圆圆的小灯笼,挂满枝头,硕果累累,让人O如此貌美的石 榴,其实并不是我国原产,而是在2000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石榴传入我国之 初,主要种植在西汉都城长安附近的御花园(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华清池),供皇帝 和嫔妃观赏。后来石榴流入民间,成为百姓可以普遍种植的树种,并逐步传播到全国各地, 变得o石榴花美艳悦目,形似舞动的裙子,南朝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交龙 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日下城南两相望,月没参横掩罗帐”,或许“石榴裙
6、”的典 故就是由此而来。石榴果实包含诸多籽粒,紧密相邻,这种形态特征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 联想,人们借石榴多籽寄望家族多子多福、兴旺昌盛。在广泛种植期间,人们也不断发掘石 榴的药用价值。明朝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石榴可用于治疗咽喉燥渴、久泻久痢等病症, 并可解酒止醉。现代医学也认为,石榴含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 是老少皆宜的果品。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1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启动身心的双重“健康密码”。首先,参加有氧运
7、动 ,o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的心率一般会保持在150次每分钟,此时血液可以给 心肌提供足够的氧气,促使糖分和脂肪充分消耗;其次,长期坚持参加有氧运动,能够增强 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改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功能。特别指出的是,有氧运动对记忆的改 善效果,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记忆类型上,o实验证明,除青年人受益外,参加有 氧运动还能够改善青春期前儿童依赖于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促进智力活动的提高;同时,有 氧运动有助于逆转老年人海马体记忆的自然损失,维持脑力活动的健康水平。但是,没有规划的有氧运动可能会导致受伤,稍有不慎还可能消耗人额外的体力与精力。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维持身心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
8、和更加灵活的大 脑。科学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比短期训练更好,锻炼时间应大于6个月,并尽可能 保持。在日程表中定期为有氧运动留出时间,可以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有氧运动的时 间不宜太长,但时间过短也达不到锻炼效果。研究表明,每次锻炼时间在30s60分钟效果 最好。不爱运动的久坐人群培养运动习惯需要适应的过程,单次运动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 当感到自身对目前的锻炼强度已经游刃有余时,就可以尝试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表达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9、,不得 改变原意。22 .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 过70个字。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孟子曾以比喻说明思想学识与道德追求的关系。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学 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正道。学问之道没有别 的,就是把丧失了的本心找回、走上正道罢了。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 K解析X 1.B.“情感内容”错,“变
10、风变雅”与“正风正雅”相一致的只是它们的起点都是 “发乎情”,但情感内容则未必相同。C.“均能体现”错,文中说他们“起点同,正变异”。D. “并不认可”错,文中说“他一方面主张和平者,志也,其不能无,表明陈子龙并不 反对“温柔敦厚”的诗风。故选:Ao2. C.在论述清初遗民文论特色时,采用了演绎论证。故选:Co3.B.陈子龙和孔颖达和朱熹的结论虽不一样,但他们对诗歌功能的看法,无论是“论功颂德” “止僻防邪” “舒愤”还是“正性情”和生气力或者是“怨刺”,都是着眼于诗歌的社会功 能,角度都是一样的。故选:BoK答案H. A1 .C3.BK解析4.A.根据材料二“元代时期,政府重视农桑,棉花种植
11、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 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可知,A项对应的元代时期“主要种植干黄河流域”错误。 故选:Ao5.A. “逐年增加”有误,原文是“逐渐增加”;B. “传入中国后备受重视,一直大范围普及 “有误,从原文看,早期棉花传入中国后并没有大范围普及;D. “每年需进口 150万吨左右 高端原棉”有误,原文说的是“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进口 150万吨左右棉花“。 故选:Co6,“棉花种植者小心地进行实验,把它培育成可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布料需求的作物。他 们改良棉花使其适合某些生态环境,将其移栽到远方,扩展其适应范围,增加其多样性。与 自然界其他许多物种一样,人类的培育加速并改
12、造了棉花的生物史”可知,人类对棉花的栽 培与改良,使棉花成为既能满足人们布料需求,又能更好地适应生态环境的作物。“宋末元 初,松江人黄道婆从黎族人那里学习了纺织技术。技术的传授、工具的革新,使得棉花种植 在江南地区快速推广”可知,棉花的广泛种植得益于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工具的改进,棉花种 植快速推广。“我国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产国合作,确保国 内棉花供应链稳定。此外,为防止棉贱伤农,维持棉花价格的相对稳定,我国采取了灵活高 效的价格调控措施,既能够激发棉农的种棉积极性,满足纺织企北的生产需求,又能够让纺 织企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可知,从元代至今,中国对棉花行业的重视和政策
13、扶持,也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棉花的种植和生产。K答案U. A4 .C.人类对棉花的栽培与改良,使棉花成为既能满足人们布料需求,又能更好地适应生态环 境的作物。得益于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工具的改进,棉花种植快速推广。从元代至今,中 国对棉花行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棉花的种植和生产。K解 析I 7.B,反衬”错误。应该是衬托。故选Bo.从人物形象上,节选的第一部分写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场景衬托了攀登者不畏艰险登 顶珠峰的大无畏精神,“紊乱的气流袭来,把几只体弱的鹤压下去,跌落雪坡,它们对着上 升的鹤群哀哀鸣叫”与“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 对不起
14、他们啊”含义一致,象征着为了登上珠穆朗玛峰牺牲,“鹤群依然上升,顽强地上升。 它们终于飞越了珠穆朗玛峰,发出欢快的鸣叫声,顺风滑翔,飞向苍茫无际、一马平川的青 藏高原”与“我们登顶成功了! ”“多杰贡布举起信号枪,一颗、两颗、三颗。三颗红色信号 弹升起,燃烧,下坠,熄灭”含义一致,代表着历经磨难取得成功。从情节上看,蓑羽鹤历尽艰难飞越珠穆朗玛峰,为下文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珠穆 朗玛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从主题上看,蓑羽鹤历尽艰难飞越珠穆朗玛峰被作者赋予象征意义,象征着不畏牺牲,克服 万难,终于取得成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歌颂,更表达了登山队员大无畏的爱国情怀 的歌颂。从表达效果上看,
15、文章以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场景写起,赋予文章浪漫主义的色彩,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8 .由“王五洲: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可知,王五 洲作为代理队长起到了给同伴加油鼓劲的作用。由“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 路。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呼吸”可知,王五洲起着给同伴领头的作 用。由“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领?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 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 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可知,王五洲在
16、关键时刻坚决不放弃队友,作出抉择。K答案I7.B9 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场景衬托了攀登者不畏艰险登顶珠峰的大无畏精神,突出了人 物形象。为下文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赋予象 征意义,象征着不畏牺牲,克服万难,终于取得成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歌颂,更表 达了登山队员大无畏的爱国情怀的歌颂。赋予文章浪漫主义的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王五洲作为代理队长起到了给同伴加油鼓劲的作用。王五洲起着给同伴领头的作用。 王五洲在关键时刻坚决不放弃队友,作出抉择。K解 析I 10.“召”的宾语是“兹父”,要连在一起,排除AD。“复立之”的主语是“公二 “公”前断开,排
17、除Co译文: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 将使我忧愁而死J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 故选:BoIL A. “孔子过之,不轼”中的“轼”指轼礼,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登轼而望之”中 的“轼”指车箱前面供人凭依的横木。B.两句中的“爱”字含义都为“喜爱”。C. “坐而假寝”中的“假”意为“假的,不是真的”,“假寝”指不脱衣坐着打瞌睡。“君子 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意为“借助、凭借二“辱君亏地”中的“辱”意为“使受辱”,“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中的“辱”意为“耻 辱”。故选:Ao12.B.目夷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是“义”的
18、表现;兹父推辞太子之位,原因是多方 面的。他的“义”主要体现在不肯“绝迹于卫”,不肯“背母”。故选:Bo13.骤谏,屡次、多次进言;贼,名词作动词,杀、暗杀晋。译文:灵公暴虐,赵宣子屡 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金且之弥去杀害他。遁者,逃跑的人;效,仿效。译文: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 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K答案X10. BIL A. B12 .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金且之弥去杀害他。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 参考译文: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
19、死亡的危险,所以 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于是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 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 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陈国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 ” 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 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实行其中一条,所以我不用扶轼向他 们表示敬意J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很喜爱 他。兹父因为父亲宠
20、爱目夷,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让目夷立为桐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 助他J桓公问:“为什么呢? ”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我,如果最终立我 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 夷之上。”桓公便同意了他。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 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 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J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 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 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
21、。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金且之弥去杀害他。金且之弥早晨 前往,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打开了,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便坐在那里 打盹。金且之弥退出来,叹息说:“不忘谦恭礼敬,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是不 忠,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有其中一条,还不如死了吧。”于是,他就头撞槐树而死。楚国将与吴国开战,楚军兵少而吴军兵多,楚国将军子囊说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 使国君受辱,使国土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他便罢兵撤退。回到了国都郊外,他派人 向国君复命说:“请求赐我一死。”国君说:“你之所以逃跑,是为了对国家有利。而今看来 确实有利,你不必死。”子囊
22、说:“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用于 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如果像这样,那么楚国终究会成为天下的弱国了。我请求赐死J 他退下来就伏剑自尽。国君说:“果真如此,就让我成全你的大义。”于是就为他做了三寸厚 的桐木棺材,把铁砧放在棺材之上,以此在国都向众人宣示。K解 析力14.B. “直接表现出了郑所南在宋亡后的悲痛感”错。“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 墨写离骚”意为“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这两句是对郑所南的 赞扬,诗人说只有郑所南忠干南宋之心依然坚定不移,他用自己的泪水和着墨水画兰,以绘 画的方式写出又一部离骚。表现了郑所南坚贞的民族节操和坚定的爱国信念
23、。作者赞扬 郑所南,实际也间接表现了自己绝不屈服于任何暴力的民族气节。故选:Bo15.根据“肯随桃李媚儿曹”“不入离骚更自高”,可知在许架的笔下,兰花不肯跟随桃李像 世人献媚,诗人借兰抒志,凸显其洁身自好、精神崇高的特点。倪瓒之诗意为“秋风凛冽兰 薰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结合 注释,可知全诗前两句用比的手法表现在蒙元残酷统治下人们抗元复国斗争日益消沉的景 象,后两句写郑所南坚贞之节依然不变,以前面两句反衬后面两句,见出兰花所代表的郑所 南的坚贞之志和爱国之情。“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意为“让我的马缓缓走在 长着兰草的水边,驱马疾行到
24、长着椒树的山岗暂且在那里休息”。意境的明净、馨香跟现实 的黑暗、污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使我们看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句中的兰椒 正是象征屈原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正是这样的喜爱和追求,使他终生保持了 “泥 而不滓”的品质,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景仰。K答案B14. 许栾笔下的兰花甘于寂寥,不似桃李一般谄媚讨好,诗人借咏兰花凸显自身洁身自好、 精神崇高的特点。倪瓒笔下的兰花忠贞不屈,信念坚定,诗人借咏兰花表现了郑所南坚贞的 民族节操和坚定的爱国信念。屈原笔下的兰花是理想与美好的象征,屈原将理想与美好这抽 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兰”“椒”这样香气四溢的植物,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