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及遗传性疾病诊疗规范2022版.docx
《胃肠道息肉及遗传性疾病诊疗规范2022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息肉及遗传性疾病诊疗规范2022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胃肠道息肉及遗传性疾病诊疗规范2022版息肉(polyp)系指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等。 息肉与肠壁的连接方式、部位、范围、数量、大小、形态和颜色等对判断其性质、有无恶 变倾向及治疗有益。【分类】分类方法不一。当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为基础,将息肉 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 生性四类。并根据息肉有蒂与否,分为无 蒂、亚蒂和 有蒂息肉。根据息肉的数目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息肉。本节主要讨论腺瘤性息肉和遗传相关的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 一部分有恶变倾向。【病理】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
2、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三 种。癌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绒毛状腺 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且与息肉大小呈正 相关。(一)管状腺瘤是消化道息肉最常见的一种,约占80%,多发或单发,表面呈结节状,大多 有蒂,一般不超过2cm,色暗红,易出血。镜下为增生的腺体组织,腺上皮排列规贝U,分化好, 主要为管状结构,绒毛成分20%。(-)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较少见,常为单发,基底宽,一般无蒂。镜下可见其 表面上皮呈乳头状或绒毛状增生、隆起,绒毛成分80%,绒毛表面有柱状上皮覆盖,中间 有少量间质,内含较多血管,极易出血。(三)管状绒毛状腺瘤兼有上述两者的表现,绒毛成分在20%80%。一胃息肉胃息肉(ga
3、stric polyp)好发于40-60岁人群,胃镜检出率为2%3%。按照组织病理学, 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三种占80%以上,腺瘤性 占10%20%。约1%的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恶变。早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症状以上腹部不适与隐痛最为常见。 带蒂的幽门部息肉脱垂可产 生餐后上腹痉挛性疼痛或暂时性幽门梗阻。贲门部息肉可向食 管嵌入引起暂时性吞咽困难。可因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而出血。胃镜检查可见圆形或卵圆形隆起,良性息肉常2cm,形状 规整,表面光滑,色泽同周 围黏膜或略红,多数无蒂。直视下活 检及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理类型。胃息肉可经胃
4、镜下摘除,有蒂息肉可用高频电凝电切,无 蒂息肉可采取高频电凝、激光、 微波、氮气刀、射频、内镜下黏膜 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如未癌变, 息肉摘除或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二、肠道息肉小肠息肉的发生率低,多见于十二指肠,以腺瘤和布伦纳 腺腺瘤(Brunner gland adenomas)为主。70%发生于十二指肠第 三、四段。症状以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多见。恶变 率为27%35%o布氏腺瘤主要由布氏腺增生形成,罕有癌变者。大肠息肉约占肠道息肉80%,其中大多数(50%-75%)位 于乙状结肠或直肠,男性多于女 性。70%80%的结直肠息肉 是腺瘤,超过95%的结直肠癌来
5、源于腺瘤型息肉。大肠息肉的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瘤体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有腹部不适、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可混有血液,或呈鲜血 便。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肠梗 阻或严重腹泻。诊断主要靠内镜检查和直视下组织活检。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按照大小形态选择不同的内镜 切除方式。微小息肉(直径W 5mm)推荐冷圈套切除术(CSP)或冷活检钳钳除术(CBF),小息肉(69mm)推荐CSP或热圈套 切除术(HSP),无蒂大息肉(1019mm)推荐行HSP治疗(用 或不用黏膜下注射),无蒂大息 肉(M20mm)、侧向发育息肉和 复杂
6、息肉推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黏膜下剥离 术(ESD)治疗。带蒂大息肉建议治疗前在息肉的根部注射稀 释的肾上腺素和/或机械止血。对于年龄大于50岁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人群推荐进行结 肠镜筛查,若无息肉,推荐10 年后复查结肠镜;若发现息肉,建议行息肉切除。息肉切除后,对于高危人群(息肉M3个, 或息肉直径lcm,或息肉有上皮内瘤变)推荐23年复查结肠镜,对于其他低危患者推荐5 年复查结肠镜。对腺瘤性息肉尤其 是进展性腺瘤进行随访监测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三、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胃肠道息肉综合征本综合征是以累及胃、小肠、结肠为主的多发性息肉病,大部分与遗传性疾病相关, 伴
7、有肠道外表现。一般可分为腺瘤性与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两大类。(一)腺瘤性息肉综合征特点是多发性腺瘤伴有高癌 率。主要有5种。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70%-90%有 APC基因(位于5q21-22)突变,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率约为1/10000。息肉多分布于结肠、直肠,偶见于十二指肠和胃,息肉多数有蒂,数目从一百至数千 个,大小不等。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 无异。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数在2040岁时得到 诊 断。有高度癌变倾向,若无干预,结直肠癌的累积发病率为100%,平均年龄为35-4
8、5岁。 轻型FAP息肉数量较少(一般 少于100个),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相对较低(约为70%),发病 年龄略晚。大多数FAP及轻型FAP无特异临床症状。早期症状可表 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 便秘,也可出现腹痛、下消化道 出血、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结直肠镜及组织活检为 诊断首选,最终需通过基因检测来确诊。疑似患者应尽早(10-12岁)接受结直肠镜筛查,并 且每年定期复查。有报道表明应用低剂量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齐I(如塞来昔布)可降低腺瘤性 息肉数量及直径。家族性腺瘤 性息肉病(FAP)的治疗详见。2. MUTYH-相关息肉病(MUTYH-assOciated p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胃肠道 息肉 遗传性 疾病 诊疗 规范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