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院感知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岗前培训院感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前培训院感知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2二、手术部位感染基础知识4三、手卫生基础知识8四、抗菌药物基础知识10五、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 13六、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基础知识16七、医疗废物基础知识19八、安全注射基础知识21四、抗菌药物基础知识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是什么?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细菌耐药性、药品价格等因素, 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结合各级各类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级 管理。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级: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2、,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 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使用级略高。(3)特殊使用级:是指某些用于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 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 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
3、数、疗程、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指征有哪些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喀咤 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一,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
4、具有协 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等其他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首类联合,两性 霉素B与氟胞喀咤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 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4、哪些清洁手术可以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
5、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5、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的部分内容与相应专业的临床路径或 诊疗指南相矛盾,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临床医务人员按哪个 执行?从科学角度而言,目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国际权威指南推荐:大多数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术前一 次给药即可,手术时间长达3小时及以上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者术中追加一次,总疗程一般不 超过24小时,仅心脏等少数手术推荐预防用药时间为48小时。因此个别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推荐更长时间的预防用药是不正确的。同时应特
6、别强调手术预防 用药不是万能,加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消毒、无菌操作及保温、血糖控制等预防感染的其他措 施尤其重要。从行政权威角度而言,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规定高于各专业的临床 路径或诊疗指南。因此,当要求存在冲突时,应以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为准。也积极倡议专业人员 从自己角度出发,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从科学角度探索手术预防用药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尤其是对预 防用药并不明确的手术更应该如此,建议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6、哪些I类切口手术患者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I类切口手术野为手术无菌部位,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7、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组织损伤较大出血量超过1500ml、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7、如果抗菌治疗有效,能否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降低抗菌药物DDD?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院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指征,减少不必要抗菌药物使用
8、。(2)严格把握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疗程,避免预防用药适应证过滥、疗程过长。(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应用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药,例如碳青霉素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剂等抗菌药物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需要联合甲硝唾等抗厌氧菌药物。(4)力争病原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要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因为病原治疗较经验治疗更少需要联 合用药、可以更少药物获得有效治疗结果。(5)应按照病情轻重程度,以及药品PK/PD参数,合理使用药品剂量及用药次数,可将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6)抗菌药物工作小组应向全院医生提供医院处方集中所有抗菌药物的DDD信息,便于医生
9、处方 时参考。必须注意的是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合理使用,应避免为达到减少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目的而减少抗菌药物剂量、缩短疗程等本末倒置现象。五、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 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关于定义,记住三类、耐药这2个词三类是指B-内酰胺类、唾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昔类、林可霉素类等等这些大类 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只有对一类头抱、二类头抱、青霉素都耐药就不MDRO,只能算对B-内酰胺类耐药。2、广泛耐药菌的定义
10、?广泛耐药菌(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XDRO)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 革兰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唾胺敏感。3、全耐药菌的定义?全耐药菌(Pan-Drug Resistant Organism , PDRO)是指对目前所做的所有体外药敏试验药物全部 耐药的细菌。4、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2014年美国CDC首次将18种耐药严重的细菌分为“紧急”、“严重”和
11、“值得关注” 3个威胁等级, 而“紧急”级别威胁中占据首位的正是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 CRE称之为“噩梦细菌”(“超级 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等5、哪些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需要上报?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铜
12、绿假单胞菌;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6、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风险因素、感染类型及危害有哪些?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包括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HIV感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 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近3个月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治疗。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史。既往有多重耐药细菌定植或感染史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类型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重耐药细菌医院感染的
13、危害主要体现在: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感染后住院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用于感染诊断、治疗的费用增加。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成为传播源,管理不当可引起 医院感染暴发。7、WHO认为急需开发新抗生素的12种重点耐药性细菌第一优先级(极高迫切度):1、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耐碳青霉烯类绿脓杆菌3、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超广谱6-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类第二优先级(高迫切度):4、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5、耐甲氧西林、耐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6、耐克拉霉素幽门螺旋杆菌7、耐氟嗤诺酮类药物弯曲杆菌属8、耐氟喳诺酮类药物沙门氏
14、菌9、耐头抱菌素、耐氟喳诺酮类药物淋病奈瑟氏菌第三优先级(中等迫切度):10、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11、耐氨年青霉素流感嗜血杆菌12、耐氟唾诺酮类药物志贺氏菌8、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实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 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15、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 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 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 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 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 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
16、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 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 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六、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基础知识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 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 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17、2、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哪些?个人防护用品是指能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用于保护个人黏膜、气道、皮肤以及衣服免受感染性病 原接触的多种屏障用品,主要包括手套、面部防护设备(口罩护目镜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 护服等。3、进行注射、换药操作时应选择何种口罩?如果仅是一般的药物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不会产生血液、体液喷溅的伤口或 者手术部位换药操作时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如果是烧伤创面更换敷料等容易发生血液、体液 喷溅的操作时,则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若患者患有肺结核等空气传播疾病的话,则应佩戴医用防护 口罩。;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紧急局部处理?皮肤、黏膜暴露:用肥
18、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黏 膜。发生暴露后,暴露者应立即就近采取最便利的措施进行彻底冲洗,这是一项清除污染源、阻断接 触的基本措施。锐器伤: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 流动水反复冲洗。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禁止局部挤压和吸吮相当于黏膜暴露。紧急局部处理后,应按照本医院制订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报告相关部门,进行暴露评估和暴露后干预。5、医务人员应如何预防锐器伤?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
19、片 等锐器刺伤或划伤;2、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如必须复帽只能单手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 针头、刀片等锐器;3、手术中传的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锐器盒四分之三满及时收集;5、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6、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多长时间更换?医用防护口罩的防护效率与佩戴时间一直是使用者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对于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时间 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有专家认为医用防护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也有作者认为医用防护口罩可以重复 使用,有的文献则建议使用2天。目前国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医用防护口罩的最佳
20、佩戴时间也没有明确结论,美国国家职业安 全卫生研究所(NIOSH)要求在以下情形下更换医用防护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以及其他感染性因 子污染时。口罩被损坏时。明显的呼吸阻力增加时。污染较重的工作环境会导致比较高的过滤 负荷,所以N-系列口罩的使用时限仅可延长到8小时,包括持续或间断使用。而国内现行的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中并未对医用防护口罩是否可以重复使用以 及佩戴时间做出要求,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提出“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 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中心杜建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随使用时
21、间延长 而逐渐减低,在第3天时其平均过滤效率为94. 7%;佩戴5个工作日后,过滤效率降至92.0%; 14个 工作H后过滤效率仍在80. 0%以上(80. 6%),因此指出医用防护口罩在佩戴3天时仍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而基于成本一效益考虑,该研究提出每周5个工作日使用2只医用防护口罩的更换频率。基于以上文 献及有关研究,笔者认为,在确定医用防护口罩未破损、未被污染以及呼吸阻力未增加的情况下,是 可以重复使用的,佩戴时间可参考每周使用2只的更换频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确认通常是较难实 现的;当使用环境污染较重时,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最长应不超过8小时更换。7、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是指医院将普遍
22、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 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一种预防手段。、标准预防中提到的体液,包括汗液吗?标准预防中提到的体液,不包括汗液。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 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程序和措施。其 中所指的体液包括精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滑囊液、胎盘液、胸腔液、心包液、腹腔液、羊水、 口腔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被污染的体液或不能与体液区分的液体等,但不包括汗液。、标准预防措施包
23、括:1 .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病原体传播2 .及时、正确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环境和医疗废物,防止其成为感染源的传播媒介.安全注射10、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 .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预防的对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2 .隔离的方法: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 禺。七、医疗废物基础知识1、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废物是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岗前 培训 感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