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ppt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年诺贝尔化学奖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三名美国人,以奖励他们在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上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日裔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Martin Chalfie和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Tsien)。GFP是一种在395nm的激发光下可以释放出绿色荧光的蛋白,现已广泛的应用于生物以及医学研究。该蛋白可以表达在真核细胞中,在和其他基因融合表达的情况下,可以活体示踪目的蛋白的定位以及活动,并且由于在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类蛋白,因此不会产生其他的附加
2、功能,而影响导入的细胞或者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其中日裔科学家下村修首先在水母中发现该蛋白;Martin Chalfie则发展将GFP引入真核动物细胞(线虫)中,促进了大家对GFP的功能的认识;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改造了GFP,使得它可以在不同的激发光下发红蓝等各色,并且更加易于使用,大大扩展了此类蛋白的应用。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8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专题一、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专题专题一、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专题l1.重要功能基因及蛋白质的发掘与利用重要功能基因及蛋白质的发掘与利用l2.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的研究
3、与开发专题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专题专题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专题l1.生物催化与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生物催化与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l2.工业生物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研究与开发工业生物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研究与开发专题三、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专题专题三、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专题l1.神经信息技术神经信息技术l2.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专题四、现代医学技术专题专题四、现代医学技术专题l1、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研究、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研究l2、现代医疗仪器与设备研发现代医疗仪器与设备研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
4、业化专项的通知根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加快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发酵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微生物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工业生物制造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于2009-2010年组织实施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我委拟组织在近期申报该专项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专项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制造是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加工与转化的先进生产方式,是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征,是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据我国微生物制造业的特点、产业技术基础和发展情况,专项重点支
5、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微生物制造产品及工艺产业化。主要包括:专项的主要内容(一)新型酶制剂产业化。以酶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1000吨/年规模以上的新型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碱性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的产业化。(二)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以微生物分子选育、代谢工程、发酵工程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500吨/年规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1000吨/年规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有机酸和多元醇的产业化。(三)生物制造工艺示范应用。以新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年产万吨级氨基酸、葡萄糖酸,年产千吨级长链二元酸、手性醇,年产百吨级手性医药中间体、甾体化合物的生
6、物制造工艺改造升级与示范。二、专项的实施目标1.提高酶制剂和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提高原料转化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延伸微生物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新产品;2.扩大生物催化技术在食品、饲料、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3.培育微生物制造产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我国微生物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生物制药概论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现代生物技术简介 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 生物药物与基因工程药物 863计划的成就(生物领域)l三个主题l六个重大项目l十三个专题项目三个主题三个主题l高产、优质、抗逆动植物新品种l新型药物、疫
7、苗和基因治疗l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六个重大项目六个重大项目1.两系法杂交稻技术;2.抗虫棉花等转基因植物;3.生物技术药物;4.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5.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疗;6.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十三个专题十三个专题 101-01转基因植物;101-02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101-03农业重组微生物;101-04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101-05动物生物技术;101-06农用基因工程生物的中试开发;102-07重组疫苗;102-08基因工程药物;102-09抗体工程;102-10人类重大疾病基因分离、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102-11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研究;102-1
8、2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中试开发;103-13蛋白质工程。两系法杂交稻技术两系法杂交稻技术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技术已经成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共育成实用不育系34个,广亲和系26个。24个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并在南方各省大面积推广,累计种植5300万亩,增产稻谷25亿公斤以上。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构建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牛SIcasein和牦牛BLG两种基因为基础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建立了显微注射、体细胞克隆、单精注射受精等多种转基因技术体系。组建了4个受体动物专用场。基因工程疫苗和药物进入市场基因工程疫苗和
9、药物进入市场已有18种(其中3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医药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世界上销售额前十位的生物技术药物,我国已生产8种并投放市场;另有9种药物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9种进入中试和18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中大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已初步实现了由跟踪仿制向创新的转变,以及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的转化。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血源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二重复合物作为治疗性疫苗已获特殊临床试验批文,基因工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二重复合物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和中试工艺研究,正在申请临床试验。另外,新开展的乙肝表面抗原-抗体-DNA疫苗三重复合物的研究,以小
10、鼠为模型的实验结果证明疗效优于二重复合物,成果也已获中国和国际的专利。人工血液代用品技术人工血液代用品技术在完成实验室研究和小试后,又建成中试规模的血源生产基地,现已有连续6批的产品达企业质控标准。研究的工艺路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3项国内发明专利;其技术转让费达1.6亿元人民币,创我国生物技术单项技术转让费最高纪录。进化论和细胞学说进化论和细胞学说l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CharlesDarwin发表了物种起源l1930s,德国植物学家MatthiasSchleiden和动物学家TheoderSchwann将对细胞的观察研究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共同创立了生物科学的理论基础细胞学说。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