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旧七种工具.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品管旧七种工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管旧七种工具.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品管旧七种工具品管旧七种工具制作:LIUQPE1.概念概念 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 同的类别,使之方便分析。2.层别法的做法层别法的做法2.1.常见的层别项目 作业员别:不同班组别 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 材 料:不同供给厂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 业场所别 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层别法2.2.明确层别的目的3.用途用途3.1.把复杂的资料有系统、有目的的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与统计3.2.做柏拉图前要求进行项目统计层别法4.举例举例用铆接机铆接螺柱,铆接螺柱的高度与作业员和铆接机都关系。以下为不同作业员使用不同铆接机铆接状况,请根据人员及设备别确认铆接高度
2、偏高的主要原因。层别法层别答案层别法由以上知,从人员别来讲,造成高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员小王;从设备别来讲,造成不良的主要原因是铆接机2。排列图法1概念概念1.1.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 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数曲线组成1.2.排列图法又叫柏拉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对影 响产品品质的因素或项目按大小顺序排列,从而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或项目,以便进行针对性品质改善的一种工具.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法重点管理法排列图法2构成构成2.1.左纵坐标表示不良项目和因素所发生的数 据,可取不合格品数、损失金额、耗费工时 等。2.2.右纵坐标表示累计百分数.2.3.横坐标表示影
3、响因素或项目,按其影响成度 大小从左到右排列.2.4.矩形表示对应因素和项目发生数据的大小.2.5.柏拉图曲线是由每个矩形右边延长线与对应 累计百分数引横轴平行线确定的交点连成的 线.排列图法排列图法2.6.ABC分析法 070%A类造成品质问 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7090%B类造成品质问 题的次要影响因素 90%以上C类造成品质问 题的一般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一般地,抓住了主要因素,就能解决绝大部分质量问题。排列图法2.7.对策效果评估当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对策后,应再取数据重新作出新的帕累托曲线,来判断分析所采取措施的正确性。排列图法3作图步骤作图步
4、骤3.1.收集数据3.1.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其可分为结果的 分类和原因的分类结果分类如:不良项 目别、场所别、工程别、时间别等原因 分类如:材料别、设备别、作业员别、作业方法别 3.1.2.决定数据的收集期间 3.1.3.收集数据3.2.作数据分项统计表 排列图法 3.2.1.将各分类项目及出现的频数按其频数从 大到小的顺序填入数据分项统计表。3.2.2.计算累计数、累计百分比,并填入统计 表。例:某线对某月份的品质状况进行了 统计分析,共统计出总不良数414个,不良项为:不读碟195个,出碟噪音90个,TE PHASE值超标45个,涂油不均 匀65个,不启动5个,碟飞转5个,其它9个排
5、列图法排列图法 3.3.绘制排列图 3.3.1.绘制左纵坐标、横坐标、右纵坐标;标注坐标名称;在横坐标上标注项目刻度,按照大小顺序填写项目名称。3.3.2.定右纵坐标刻度:在合适高度定为100%,原点为0,均匀标出各点的数值。3.3.3.定左纵坐标的刻度,其总次数高度应与 右纵坐标100%高度对应,总数高度确定 后,原点为0,按比例标出其它分度值.排列图法分度值不要出现小数,一般可在总数附近找出一个可以多次等分的整次,在本例中为400,400的高度值X可以按照下式求出:414/总高度=400/X3.3.4.按项目的频数画出矩形。3.3.5.画出柏拉图曲线。3.3.6.分别从右纵坐标累计百分率为
6、80%、90%三处向左引平行于横轴的曲线,在 三条虚线下边分别写上A类、B类、C类。3.3.7.填写排列图的名称,标出数据。排列图法排列图法4.绘制排列图的注意事项绘制排列图的注意事项4.1.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来表示,也可以用时间、金额来表示。以损失金额表示的排列图更 具效果,更具震撼力。4.2.当分类项目非常多时,排列图的横轴变得非常地长,因此数据的小项目应尽可能的集中起来,列入其它之项目,置于横轴的最右端。4.3.A类项目不要过多,以一至二个为宜,总项目多时也不要超过三个。如果画出的排 排列图法出的排列图各项目频数相差很小,主次问题不突出,应考虑更改分类项目,然后重新 画图。4.3.注意检查
7、图形是否完整。4.4.影响因素应按程度大小在横坐标上从左到右顺次排列,各因素在横轴上要等分。4.5.二条纵坐标的比例可以取得不一样,但总高度须一致。比如右纵坐标十等分,而左纵 坐标只八等分。4.6.找出了主要因素并采取措施后,还要继排列图法 续使用柏拉图分析,以检查实施效果。5.排列图的使用方法排列图的使用方法5.1.通过排列图可以很容易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或项目,即A类项目。5.2.从以结果分析的排列图展开到以原因分析的排列图,以便采取措施。5.3.可以用作报告和记录形式,供相关部门进行改善活动的依据或作呈报上级用。5.4.并排对策前后的排列图,可以很容易地评估效果。排列图法6.练习
8、练习 统计某机种某次退返品的不良项目如下:外观丝印不良16 不通电92 无报警信号 210 不计数78 马达异音 320 摇机时有声音48 信号不能切换 5排列图法 扬声器噪音 5 马达倒转 4 地脚难拧 3试作一张排列图,并分析主次原因。散布图 1.概念概念 1.1.散布图:是表示两个变量的每一对观测值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表示所成的图形。1.2.散布图法是运用散布图来判断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特性有无影响及影响程度大小的一种工具。它可以用来了解加工质量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产品成本与原材料、动力、各种费用之间的关系等。1.3.变量之间两种不同的关系:散布图 1.3.1.完全确
9、定的函数:只要知道了一个变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变量,如S=r21.3.2.相关关系:如小孩的年龄和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只能一般地说年龄越大,体重越大。但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得出一个小孩年龄与体重之间的大致关系:小孩年龄=年龄x2+7(公斤)虽然不是所有的2周岁小孩体重都是11公斤,但总是11公斤左右。我们把这种非确定的散布图 依赖或制约关系叫作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不能用函数来关系表示,但可以借助统计技术散布图来描述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散布图 1.几种典型的散布图几种典型的散布图散布图 3.散布图的做法散布图的做法3.1.搜集数据:作散布图的数据应搜集30组 以上,数据太小相关不明显,数据太多 计算的工
10、作量太大。将数据填入数据表,把原因因素定为X,对应的因素定为Y。3.2.打点:3.2.1.先画纵坐标,再画横坐标;横坐标的取 值范围应包括原因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但不一定从零开始,越往右取值越 大。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应包含结果数值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但不一定从零开始,越往右取值越大。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应散布图 包含结果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但不一 定从零开始,越往上取值越大。3.2.2.标上纵横坐标的名称、单位及图名。3.2.3.标出纵轴、横轴的刻度。纵横坐标取值范 围的长度应基本相等,以利于相关关系的 分析。3.2.4.把数据表中的各组对应数据一一按坐标位 置用坐标点表示出来。如果碰上一组数
11、 据与另一组完全相同,则在点上加一个圈 表示重复。如碰上三组数据重复,则加上 两 个圈表示。把所有数据都打上点。散布图 4.散布图观察与分析散布图观察与分析4.1.对照典型图法:与前面所述的六个典型 图相比较,可以推断结果变量与原因变 量之间的相关关系。4.2.符号鉴定法:4.2.1.在作好的散布图上画一条与y轴平行的P 线,使P线左右两侧的点数相等或大致相 等。4.2.2.再画一条与x轴平行的Q线,使Q线上下两 侧的点数相等或大致相等。4.2.3.P线和Q线将坐标平面分成四个区域。分散布图 别数出二个对角区域点数之和n13和n24,未 压线的总点数N。压在线上的点数一律不算 ,重复的点按重复
12、次数计。4.2.4.使用符号鉴定表。相关图符号鉴定表中N为未压线的总点数,对应N给出=0.01和=0.05的两个显著水 平的点数。在对角区域之和当中,点数比 较少的一项低于或等于哪个显著水平的点 数,就判定为这个水平的相关。显著水平 就是把本来正确但判断为错误的可能性的 大小,也称为风险率。值越小说明显著 水平越高,风险越小,把握性越大。散布图 5.散布图应用的注意事项散布图应用的注意事项5.1.相关的判定只限于画图所用的数据范围之内,不能随意延伸判定范围。有延伸需要时应扩大搜集数据的范围,重新作相关图。例如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就不具有延伸性。5.2.应将具有不同性质的数据分开作相关图,否则将会导
13、致不真实的判定。当我们决定要对某个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采集数据时,应尽可能使影响这个因变量的其它自变量处于稳定状态。散布图 5.3.个别偏离分布趋势的点子,可能是特殊原 因造成的,判明原因后,可以舍出该点。5.4.要应用专业技术对相关分析的结果加以鉴 别,因为可能出现伪相关现象。尤其当多 个自变量都影响这个因变量的时候,出现 伪相关的可能性更大。查核表1.1.概念概念:即备忘录,将要进行查看的工作项目一项一项地整理出来,然后定期或定时检查。2.2.查核表作法查核表作法:A.决定制作查核表的目的及如何收集最适当 的数据。B.决定分类项目 C.决定查核表格式 D.决定记录数据的记号
14、(如划记法,“正”字 法)E.记入必要事项查核表3.3.查核表用途查核表用途 A.正确地把握现状,明白现场地问题点 B.整理原始数据 C.正确地管理工作,确定工作是否按照标准 进行 D.详细调查工作内容 E.查核,以便掌握品质4.两类常用的查核表的作法两类常用的查核表的作法 A.点检用查核表查核表 B.记录用查核表(计数用):记录用查核表用来收集计量或计数资料,通常使用划记法。其格式如下:查核表5.用途用途 5.1.正确地把握现状,明白现场地问题点5.2.整理原始数据5.3.正确地管理工作,确定工作是否按照标准进行5.4.详细调查工作内容5.5.查核,以便掌握品质查核表直方图1.概念概念1.1
15、.直方图:将全部数据分成若干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该组距相应的频数为高按比例而构成的若干矩形,即为直方图。1.2.直方图法: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握质量数量的分布情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法。2.作直方图的步骤作直方图的步骤2.1.作频数分布表2.1.1.概念: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组排列,反 映各组频数的统计表。2.1.2.作法:A.搜集数据(大于50个)B.计算极差:R=Xmax-Xmin C.适当分组:总资料数与组数的关系推 荐如表所示。D.确定组距:N=极差R/(组数K-1)(为 便于分组,N取整数)。直方图E.确定各组界限:最小一组的下组界=Xmin-(最小测 量单位/2
16、)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 组界+组距 最小二组的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上 组界 F编组号,计算组的中心值,统计各组 出现的频次。直方图搜集数据计算极差适当分组确定组距确定各组界限计算各组的中心值统计各组出现的频次画坐标系,画直方,标图名对图形形状进行对比分析R=Xmax-XminN=极差R/(组数K-1)(为便于分组,N取整数)大于50个最小一组的下组界=Xmin-(最小测量单位/2)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最小二组的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上组界直方图3.3.直方图分析直方图分析 3.1.常见的几种直方图直方图锯齿形分析:测量方法不当、读数 有问题或数据分组不 当所致。一般经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管 旧七种 工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