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ppt
《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ppt(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管理规范(试行)2010.3.221企业资料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o制定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规范。o针对预防接种单位管理有关的十项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或进一步明确:o条件与职责、设置、分类分级管理、条件与职责、设置、分类分级管理、服务形式和周期服务形式和周期、人员配、人员配置、制度与公示置、制度与公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预防接种实施、预防接种实施、资料管资料管理、健康
2、教育和宣传、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流动儿童管理等流动儿童管理等2企业资料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o核心内容:o接种单位的接种区域必须明确划分;o取消双月运转的服务周期;o各级疾控中心设立的预防接种门诊应符合条件;o接种单位公示内容;o调整接种门诊的复核时间;o赋予接种底册以新的职能;o加大对产科接种点的管理力度;o明确各项管理制度等。3企业资料规范内容本规范共包括本规范共包括十三章四十六条十三章四十六条4企业资料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第二章第二章接种单位的条件与职责接种单位的条件与职责第三章第三章预防接种单位设置预防接种单位设置第四章第四章预防接种单位分
3、类分级管理预防接种单位分类分级管理第五章第五章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第六章第六章预防接种单位人员配置预防接种单位人员配置第七章第七章预防接种单位制度与公示预防接种单位制度与公示第八章第八章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第九章第九章预防接种实施预防接种实施第十章第十章资料管理资料管理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管理第十三章附则第十三章附则5企业资料第一章总则o第一条制定规范的目的和意义n规范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工作行为n提高预防接种质量n保障受种者的健康和安全o第二条预防接种单位的定义n预防接种单位,是指经县级卫生行
4、政部门依照预防接种单位,是指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条例条例指定的,指定的,承担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有承担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有明确责任区域明确责任区域,并符合相关,并符合相关要求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的医疗卫生机构。6企业资料第一章总则n明确概念n只接种二类疫苗的医疗卫生机构(第三章接种单位设置第五条(七)有明确规定)n经济利益p责任区域(应种人数)不明确p只接种不管理n犬伤门诊7企业资料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n条例第八条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n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n疾控中心门
5、诊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疾控中心门诊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单位要遵循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有明确要遵循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有明确区域。区域。8企业资料第二章第二章接种单位的条件与职责接种单位的条件与职责9企业资料接种单位的条件接种单位的条件o第三条接种单位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n(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解注解一一;n(二)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执业助理医师业助理医师注解二注解二、护士或者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注解三注解三;n(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10企业资料
6、注解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o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o代码代码诊疗科目诊疗科目o预防保健科o全科医疗科o内科o呼吸内科专业o消化内科专业oo代码诊疗科目注释oo预防保健科含社区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oo全科医疗科由医务人员向病人提供综合(不分科)o诊疗业务和家庭医疗业务的均属此科目,o如基层诊所、卫生所(室)等提供的业务。11企业资料注解二 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o医生执业群体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组成o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n第三十条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
7、执业。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12企业资料注解三 乡村医生乡村医生o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n适用范围为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n“村医疗卫生机构”,一般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所、站)、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属于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n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197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乡村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3企业资料接种单位应具备基本条件:接种单位
8、应具备基本条件:(四)预防接种门诊应当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条件,乡级以下应积极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电脑、打印机、电话、网络、移动硬盘)o目前全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情况:o全区10家集中接种单位,10家建立,有个别单位无专用打印机、电话、移动硬盘,大部分已将2005年以来数据录入。o注意:证为主、基本数据完善(出生日期、户口、现住址、联系电话,禁忌症等)14企业资料第二章 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是什么?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是什么?十一条职责,实施接种仅仅是第一条n只接种,不管理”的问题(为什么只接种二类疫苗的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属于预防接种单位n对不承担常规接种的单位如村卫生
9、所,也有相应职责15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一一)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2.制订第一类疫苗、注射器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正常的冷链运转;3.按照要求定期上报第一类疫苗、注射器和第二类疫苗的使用情况;常规报表4.按照有关规定为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及时发现和掌握流动儿童情况,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并给予接种或补种;16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二二)5.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6.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协助上级处理
1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共报告5例,甲流4例;百白破(武汉生物)1例(中星社区无菌性脓肿1例);覆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甲流为主,其它社区是否报告?提示进一步加强监测。17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二二)7、开展免疫预防及相关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等;8、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资料;18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预防接种单位的职责(三三)9.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10.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乡
11、级防保组织的业务管理与指导,协助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免疫规划工作;11.不承担常规预防接种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应重点配合辖区接种单位做好预防接种宣传、免疫规划目标儿童调查、接种通知、疫苗预防接种情况核对等有关公共卫生工作.19企业资料第三章第三章预防接种单位设置预防接种单位设置20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认定与许可预防接种单位的认定与许可(一一)1、预防接种单位由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颁发预防接种单位资格证书2、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或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未实施门诊化接种的乡镇,每个行政村指定1所接种单位。区域范围较大或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可适当增加接种
12、门诊设置数量;21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资格证书22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认定与许可预防接种单位的认定与许可(二二)3、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区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设置预防接种门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个村级预防接种点和临时接种点;具备条件的医院产科,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产科接种点;4、各级疾控中心设立的预防接种门诊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须与本单位免疫规划管理科室分开,并接受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科室业务管理;23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认定与许可预防接种单位的认定与许可(三三)5
13、、产科接种点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管理;6、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医疗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设置临时接种点,承担除卡介苗、狂犬病疫苗接种以外的其他疫苗预防接种工作;7、预防接种单位承担责任区域内的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仅接种第二类疫苗、无明确责任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不作为接种单位,逐步取消其接种资格。24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的责任区域划分预防接种单位的责任区域划分o划分原则:预防接种单位的责任区域,按照以居住地划分的原则,城市(城镇)按行政区划与街道相结合的方法、农村按行政村或自然村进行划定,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
14、门以文件形式明确,避免区域交叉和遗漏。o责任区域公示:责任区域公示:预防接种单位必须绘制责任区域示意图,责任区域的范围清晰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并在预防接种单位的显著位置予以公示。25企业资料市、县CDC设立预防接种门诊o首先具备接种单位的4项基本条件;(第3条)o必须由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以文件形式明确责任区域,按行政区划与街道相结合的方法划定,避免区域交叉和遗漏,并颁发预防接种单位资格证书;o负责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单位职责,承担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及相关。o各级疾控中心设立的预防接种门诊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须与本单位免疫规划管理科室分开。业务上接受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
15、疫规划科室指导和管理;o必须达到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第11条)。26企业资料第四章第四章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单位分类分级管理分类分级管理27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分类预防接种单位分类(一一)o预防接种单位分为四类:1.预防接种门诊2.村级接种点3.产科接种点4.临时接种点28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分类预防接种单位分类(二二)o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包括城市(城镇)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接种单位,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设立的接种单位,大型厂(矿)、大中专院校等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接种单位,以及实行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接种的接种单位。o村级接种点:村级接种点:指农村地区覆盖1个或几个村级单位的
16、固定预防接种点,按月进行预防接种。29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分类预防接种单位分类(三三)o产科接种点:产科接种点:指承担本机构所接生新生儿的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的医疗机构。o临时接种点:临时接种点:指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设置的预防接种单位。30企业资料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分级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分级管理(一一)o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分级管理。按不同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等,评定为示范预防接种门诊、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和合格预防接种门诊三级,建设标准见附件2-预防接种单位建设标准预防接种单位建设标准。合格预防接种门诊合格预防接种门诊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评定,报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规范预防接种
17、门诊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由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评定,报省卫生厅备案;示范预防接种门诊示范预防接种门诊由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省卫生厅组织考核评定。示范、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分别由省卫生厅、省辖市卫生局颁发证书。(最基本达到合格)31企业资料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分级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分级管理(二二)n预防接种门诊复核时间:预防接种门诊复核时间: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每4年、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每3年、合格预防接种门诊每2年,由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复核。n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设立的预防接种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设立的预防接种门诊门诊必须达到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32企业资料第五章第五章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预防接种
18、服务形式和周期33企业资料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n服务形式:服务形式:定点接种、入户接种、临时接种等。n服务周期服务周期:固定时间固定时间提供预防接种服务。a)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门诊:至少按旬接种,条件允许的应按周或日开展接种,每旬(周)需固定不少于2天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考虑入托入学儿童,周六/周日接种的好处)b)村级接种点:村级接种点:每月至少应固定1-2天提供预防接种服务;c)产科接种点:产科接种点:应保证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及时接种。34企业资料第六章第六章预防接种单位人员配置预防接种单位人员配置35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人员配置(一一)n人员配置人员配置
19、:预防接种单位应根据其职责和任务,结合责任区域内的服务人口、面积和交通、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接种人员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相对固定,不得随意调整。a)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人员应按照服务总人口的万分之一配备,但不得少于3人;村级接种点至少安排1名接种人员;城市产科接种点至少配置2名接种人员,农村产科接种点至少配置1名接种人员。b)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及所辖行政村,均应至少安排1人,负责及时收集、准确上报本地区适龄儿童信息,通知适龄儿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宣传普及预防接种知识等工作。36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人员配置(二二)n预防接种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预防接种人员实行持证
20、上岗制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接种人员组织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录在河南省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合格证内。持有河南省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合格证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否则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n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业务科室人员不得兼职从事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工作。37企业资料第七章第七章预防接种单位制度与公示预防接种单位制度与公示38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单位制度预防接种单位制度p预防接种单位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制度(附件1)a)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b)冷链设备管理制度c)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d)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e)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f)安全接种制度g)预防接种信息化
21、监测系统使用管理制度h)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i)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j)乡级预防接种门诊的例会制度39企业资料接种单位公示制度接种单位公示制度o注意:o明确理解公示的目的和作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告知义务知情权接种人员时刻提醒显著位置适当位置避免摆设40企业资料接种单位公示制度(一)接种单位公示制度(一)o接种单位应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内容。1.村级接种点应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价格等;接种服务咨询电话,宣传资料等。2.预防接种门诊各室应公示的主要内容如下:a)预诊室(
22、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预防接种认证书、责任区域示意图、家长须知、预防接种流程、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及免疫程序、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41企业资料接种单位公示制度(二)接种单位公示制度(二)b.候种观察室(区):接种方法、疫苗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预防接种科普知识宣传版面(非固定,可随时更换)等。c.接种室(区):安全接种制度,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宣传画,留观醒目提示等。d.资料室: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制度,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新生儿、流动
23、儿童报告登记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等。e.冷链室:冷链设备管理制度,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等。42企业资料第八章第八章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43企业资料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n预防接种单位应建立真实完善的疫苗出入库记录及专账,接种完毕后统计第一、二类疫苗的使用量,每月3日前上报上月疫苗使用量及下月疫苗使用、购进计划,记录应真实完整。n预防接种单位应定期分析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与接种人次数的关系,减少消耗,杜绝浪费。44企业资料第九章第九章预防接种实施预防接种实施45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实施预防接种实施o预防接种单位依据预防接种单位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实施预防接
24、种各项工作内容。施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内容。o为达到和保持较高的接种率,特别是国家免为达到和保持较高的接种率,特别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减少漏种和不及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减少漏种和不及时接种,时接种,接种单位应通过预约、通知、主动接种单位应通过预约、通知、主动搜索、查漏补种等方式,及时掌握应种对象,搜索、查漏补种等方式,及时掌握应种对象,提高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主动性和提高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体要求如下:自觉性。具体要求如下:46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一一)(一)筛选应种对象:接种单位要对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
25、信息档案,至少每月一次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记录(预防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筛查,确定应种对象,按照年龄、住址、应种疫苗种类等记入接种登记册,作为应种对象预约、通知、接种及报告的依据。(客户端系统建立使用的好处)(二)预约:预防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证或预约单上,填写儿童近期应接种疫苗的时间、地点,交由儿童家长嘱其按时前来接种;未如期接种者,应在预防接种登记册中进行标记,并再行预约或通知其接种。47企业资料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二二)(三)通知:未采用预约方式,或多次预约仍未接种者,应通知其前来接种。每次接种前,根据筛选出的应种对象名单,利用通知单、电话、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预防接种 单位 管理 规范 试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