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唐代诗人章碣焚书坑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A对秦始皇的焚书进行嘲讽和谴责B说明焚书造成文化凋敝的严重后果C揭示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D分析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复杂背景2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讲述观感时说到“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材料体现了秦国的统一是因为()A秦王雄才大略招贤纳士锐意改革B良好吏治为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C泰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物质
2、基础雄厚D秦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3为了避免周王朝分裂覆灭的悲剧重演,秦始皇决心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和货币C修建长城D设立三公九卿制4战国时期,各诸侯相继称王。秦王嬴政灭六国后,不再称王,自称“始皇帝”。战国时期,无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只有皇帝称朕。这反映出()A最高统治者的独尊地位B王位世袭制度的逐步确立C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D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潮流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出巡,除西南外,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北、南、东南各地区,每到一处,往往都要刻石立碑,祭祀名山大川,歌颂自己的功德。这些活动()A是秦推行文化专制的重
3、要手段B具有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使命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的灭亡D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朝的不满6秦朝文献规定:一旦收到官方加急的文书或命令,就立即执行;即便是非加急的,也要在当天完成,不能滞留到第二天。否则,按法律论处。这一规定说明了当时()A国家法律苛严B重视提高行政效率C官僚政治腐败D人命案件优先办理7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罪犯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秦始皇的这些举措()A适应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现实需要B表明秦统一符合历史趋势C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解决了边疆地区民族矛盾8秦朝建立后,开
4、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建和连接长城,修建驰道、直道,建造宫殿、陵寝等。这些工程能够在秦朝开展乃至完成,主要是因为()A国家统治能力提升B官僚政治得到发展C郡县制在全国推广D铁制生产工具普及9秦立国后,不用宗亲贵族而大量任用来自六国的才智之士为相,这些人却无一老死于相位,都未世袭于子孙。秦灭六国后,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些举措()A致使非宗室贵族的权力坐大B成为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方法C适应了秦朝政治治理的需要D使贵族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0学者葛剑雄认为,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行政中心有
5、严格的统治,但对边远地区统治松散,所以先秦时期不存在确定的疆域边界,只有到了秦朝,才有了真正明确的疆界。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秦朝()A重新完成国家统一B政治制度的变革C修筑了长城与驰道D以秦律治理地方1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掌谷货”(管理全国以农业为主的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制定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田律厩苑律仓律司空律徭律等经济法规,要求各地方官吏 直接过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经济模式的扩展B民众赋税负担的沉重C法治对农业的重要性D重农政策的有效落实12秦朝统一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修建长城和大型的水利工程,动辄调动上百万人口,这主要得益
6、于()A铁制农具的普及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这反映了()A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秦始皇非常勤政事必躬亲C皇帝权力未形成高度集中D秦分化相权加强中央集权14李斯痛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7、,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这一建议。此举()A滋生了秦朝暴政B强化了思想控制C强化了皇帝权力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二、材料分析题15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周秦之变往往被视为第一次大变局。这次大变局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周秦之变,是一场由小共同体本位到大共同体本位的转变,是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摘编自秦晖中国思想史材料二秦朝以来,“天子(皇帝)”成为“大一统”天下秩序的权力核心。废分封立郡县的举措使“中国
8、”有了凝聚为一体的趋势,不仅使“中国”成为“大一统”观念具体实践的核心区域,而且拥有“中国”(中原地区),并继承和发展“大一统”政治秩序成为评价后世王朝是否为“正统”的基础标准。“大一统”观念诞生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族群中是学界普遍的认识,其在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大一统”观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摘编自李大龙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秦之变的政治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观念的认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
9、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资治通鉴 材料二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新学伪经考(1)材料一与什么制度的创立有关?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没能保障其统治的长治久安,领导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朝的并非读书人,焚书坑一诗体现了诗人对秦始皇焚
10、书的嘲讽和谴责,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焚书造成了文化凋敝,排除B项;焚书坑儒并非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复杂背景在焚书坑一诗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B【详解】根据材料“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可知,荀子认为秦国官吏勤俭、不谋私利,士大夫廉明奉公而无私,政府办事果断高效,这体现了良好吏治为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广郡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36163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