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打印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教案(一)一内容解读饮酒(其五)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诗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换句话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人来拜访他。这是什么原因呢?三、四句自问自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这里实是自指。“何能尔”,怎么能够如此。答语颇富哲理性: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聚集之地,也就如同处于偏僻、清净之地了。诗人归隐后,停止了和旧日仕途友人的来往,天长日久,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这里所说的“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2、南山”两句最能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抬起头来悠闲地欣赏美丽的景色。多么超然物外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具体描写南山景象。“日夕”,傍晚。“相与还”,结伴而归。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也结伴归巢了。诗人从自然景色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引起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篇末“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对全篇的总结。“此中”,上面描述的景物之中。“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认为,山间景物中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但这种“真意”究竟是什么,诗人并未明说,而是让读者从诗中去领会。春望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
3、亲人境况,充满离别愁绪。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此联对仗工巧,“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比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一种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4、两说虽有别,但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诗句含蕴之丰富。诗的前四句,都统一在“望”字中。诗人的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山河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转入低头沉思,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念亲人。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之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想法,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
5、想到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搔首踌躇,顿觉短发稀疏,几乎“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情感,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战争形势的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敌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的势不可当,
6、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敌兵涂抹上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感。“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守军斗志昂扬、严阵以待和准备应战的情形。“甲光”,指战士盔甲在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金光;“开”字下笔劲拔,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战阵井然有序。“摧”“开”两字相对,更反衬出守边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这两句都得益于善于营造气氛,具有更强烈的展示事物本质的力量。“黑云压城”以状敌军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以传英勇抗敌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尽言之间,意象的内涵极为丰富。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
7、声势。同时,这“黑云”与“金鳞”形成鲜明对比,相互映衬,既是写景,又是叙事。作者以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有力地渲染了临战前紧张的气氛和守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出诗人的爱憎倾向。李贺写作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后,藩镇崛起,国土分裂,诸霸残酷地压榨人民。诗人对此深恶痛绝。所以,他以炽热的笔触,满怀热情地描绘守边将士。此句一抑一扬,状景含情,褒贬分明。“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这两句紧承上句,描绘守城将士杀出城门、舍身奋战的场面。诗人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守边将士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无援,最终只好败退孤
8、城。上句点明时令。对这场与强敌厮杀的描写、兵刃交加的情景,只用“秋色里”“角声满天”暗示出来。“角声满天”不就是催战的鼓角齐鸣,声震天地吗?下句交代作战地点。“夜紫”“燕脂”皆形容守边将士所流的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守边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伤亡的惨重,烘托出战斗的激烈。这些清冷凄惨的塞上寒夜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对守边将士夜出奇兵的描写。从“向日”到“夜紫”,自然地表现出将士从白昼鏖战到深夜。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战斗画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守军出击的情景。
9、这两句写被围孤城的守边将士寒夜突围、奇袭敌军的情景。“半卷红旗”写风大,表现出败阵后的低抑气氛。“临易水”,使人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暗示将士们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霜重鼓寒”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声不起”是用鼓声不震写军队已遇窘境,流露出浓重的悲哀气氛。后一句写虽然鼓声不起而仍在敲击,说明虽败而心志不屈。寒秋深夜,霜严风劲,战鼓嘶哑,红旗半卷,边地将士进军易水、夜袭敌兵的情景,俨然如画。一个“临”字,刻画出边地将士突围的威猛气势和必胜信念。一个“重”字,把寒冷描摹得好像有重量,气氛低沉。这两句语言凝练,景象苍凉,荡人肺腑
10、,同时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百折不挠,以死报效国家的精神。以上六句着重以气氛显示战争的情势,为结尾二句创造一个典型的氛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黄金台”在易水之滨,即燕昭王置千金招贤纳士之台。用战国时燕昭王招揽天下贤才的典故,暗指诗人受到国家重用。“玉龙”即宝剑。这两句中,诗人剖心明志,是全诗的主旨。诗人生活在国势日衰、战乱纷起的唐朝后期,西有吐蕃扰边,北有回鹘、奚、契丹作乱。他们各霸一方,时而联合叛上,时而恃强兼并,个个虎视眈眈,欲吞王室。诗人作为唐宗室后裔,尽管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但对于藩镇势力是切齿痛恨的。他希望朝廷能像燕昭王那样选贤任能,平定四海。这
11、种思想反映了人民反对分裂、希望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这两句渗透着诗人的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惜为国事而献身。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发议论感慨。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造成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渔家傲渔家傲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暗含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12、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诉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融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二技法总结饮酒(其五)情、景、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快的乐曲,同时体现了全诗的主旨:回归自然,心情闲适,心高志远。春
13、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句“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落泪惊心。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雁门太守行1想象丰富。由藩镇叛乱猖獗凶猛的气势,想到滚滚黑云弥漫,笼罩整个边城,进而再想到孤城危急,惨杀将临,可谓设想新奇。诗末,诗人想象的羽翼一跃而飞到“
14、黄金台”上,充分表现出他杀敌报国的强烈感情。这种丰富的想象,既突出了诗的主题,又开拓了诗的境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构思新奇。这首诗是写战事的,却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战争场面,而是着重渲染气氛,通过战斗气氛的层层渲染,步步蓄势,使作品的主题既鲜明又突出。“黑云压城”“金鳞开”,写出了形势危急的紧张气氛;“角声满天”“凝夜紫”,写出了战斗的激烈气氛;“临易水”“声不起”,写出了悲壮的气氛。这就为诗人抒发壮志创造了一个典型的氛围,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色彩秾丽。诗人善于着色,以色感人。一般来说,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用艳丽的色彩来描绘,但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诗人
15、巧妙地把金色、胭脂色、紫色、红色以及黑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如运用“黑”“金鳞”等词,使描绘的对象色调更加秾丽鲜明。诗人以奇丽炫目的色彩对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守边将士守城图。又如,用“燕脂”来描绘守边将士的血迹,给人惨痛之感。这些秾丽的色彩,饱含着诗人对守边将士的炽热感情,以及对叛兵的切齿痛恨,既奇诡又新颖,表现了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这样写,不仅突出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而且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气氛,使作品具有浑融浓郁的意境。4动静相生,以静衬动。诗人从动和静的不同角度对战斗气氛进行烘托渲染。军临易水,速行悄然,动中有静;鼓音沉哑,槌击无声,静中有动。这些都给人战
16、争惨烈的实感。5善于用典。诗的最后两句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赤壁借题发挥,深刻警策。在这首诗中,诗人借题发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这里“二乔”的命运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渔家傲1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词人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挂满篷帆的航船。词人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2奇情壮采,词风豪放。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17、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个瑰奇雄伟的境界,表现出词人刚健昂扬的气概和豪迈的词风。三主题概括饮酒(其五)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借状物、写景、叙事真实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自己爱国、忧民、思家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描绘的是将士们在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赤壁中,诗人以敏锐独到的眼光,饶有风趣地评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战争故事,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
18、慨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渔家傲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词人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种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登高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他脍炙人口的名篇。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
19、人的代表,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梦天等。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2文体知识饮酒(其五):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根据字数的多少有四言、五言、七言等。春望: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
20、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本诗属于五言律诗。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乐府诗属于古体诗。赤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渔家傲: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规定了某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等。3作品背景饮酒(其五):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本诗写于诗人退出官场后。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春望: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2023 年初 语文 年级 上册 26 诗词 教案 打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