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年新会计制度变化.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07年新会计制度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07年新会计制度变化.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比照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纳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本钱。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本钱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预备也应当予以结转。改良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我国修订的存货准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主要是由于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这一决定并不排除与后进先出法类似的能够反映存货流转的特别本钱法。2、关于存货的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咨询题第十条应计入存货本钱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截了当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消
2、费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本钱;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依照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消费活动才能到达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消费活动才能到达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这一咨询题将由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予以标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工程,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到达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1、母子公司采纳本钱法核算第五条以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规定,采纳本钱法核算:(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行操纵的长期股
3、权投资。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纳本准则规定的本钱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展调整。(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操纵或严重妨碍,同时在活泼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本钱的计量第九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本钱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本钱;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本钱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本钱。举例说明:企业将一批闲置不用的材料对外进展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20%的股权。材料公允
4、价值为l20万元,账面价值100万元。则投资本钱=120+120*17%=140.4(万元),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500万。按新非货币性买卖准则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100万商誉 40.4万贷:原材料100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0.4万营业外收入20元旧准则处理:投得多占得少计入股权投资差额,按期摊销;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100万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20.4万贷:原材料100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0.4万企业将一批闲置不用的材料对外进展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20%的股权。材料公允价值为l20万元,账面价值100万元。则投资本钱=120+120x17%=14
5、0.4(万元),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800万。按新非货币性买卖准则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160万贷:原材料100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0.4万营业外收入20万投资收益19.6万旧准则处理:投得少占得多计资本公积;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160万贷:原材料100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0.4万资本公积 39.6万3、减值预备不得转回第十四条按照本准则规定的本钱法核算的在活泼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处理。
6、(第十七条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4、因追加投资等缘故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行共同操纵或严重妨碍但不构成操纵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本钱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本钱。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该准则是一项新准则,用于标准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不是自用)工程的处理。在会计报表中将单列“投资性房地产”工程,会计处理能够采纳本钱形式(与固定资产差异不大)或者公允价值形式,但以本钱形式为主导。同时规定如有活泼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能够采纳公允价
7、值计量形式。在公允价值计量形式下不计提折旧或者减值预备。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的范围变化第二条以下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二)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三)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固定资产确实认,只有两个特征,删除了单位价值较高的规定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消费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运营治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3、取消了后续支出确实认原则第六条企业与固定资产有
8、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实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本钱;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实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特别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本钱能够可靠计量。4、重新定义了可能净残值新的固定资产准则中可能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的可能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扣除可能处置费用后的金额。新的可能净残值的定义强调了现值,也确实是说在确定可能净残值时其金额应为其折现值。在企业预备出售固定资产时,应复核其可能净残值,在这种情况可能净残值通常应等于公
9、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5、折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接着使用的固定资产等除外。6、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则,其明确规定, 减值损失不同意转回。确保财务情况和运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防止利用资产减值进展盈余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第二十条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1、准则适用范围不同。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但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分为可识别无形资产和不可识别无形资产,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是指商
10、誉。如此在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到底包不包括商誉就有了疑咨询,概念不明晰。修订后,明确规定本准则不包括商誉,商誉在企业合并相关准则中规定。第二条以下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确实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二)矿区权益确实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三)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准则定义不同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消费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别人、或为治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识别无形资产和不可识别无形资产。修订后的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没有
11、实物形态的可识别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区分可识别无形资产和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把商誉排除在外。3、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进展修订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获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获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获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展了修订,研究费用仍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假如符合相关条件,就能够资本化。第八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工程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第九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工程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以下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一)从技术
12、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将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消费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本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才能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4、增加了借款费用的处理购置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誉条件延期支付的,无形资产的本钱为其等值现金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款与确认的本钱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誉期间
13、内确认为利息费用。5、取消原准则中的“但企业为初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6、增加了使用寿命的规定第十九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7、原准则规定了无形资产减值预备,而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一旦提取就不同意冲回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一、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买卖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买卖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新准则: 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买卖以公允价值计价,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
14、账面价值计量;不管以何种根底计价,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确实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截了当计入损益。(一)新准则采纳公允价值计价的推断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买卖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两个条件为:一是该买卖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因而,在新准则中是采纳账面价值依然公允价值计价,对买卖是否具有商业本质的推断是关键。(二)新准则与旧准则会计处理的差异1、在不涉及补价的条件下新准则:假设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15、,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假设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与新准则账面价值计价结果一样。2、在涉及补价的条件下(1)支付补价的新准则: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
16、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与新准则以账面价值计价结果一样。(2)收到补价的新准则: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
17、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计算补价所含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公式:收到补价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3)在同时换入多
18、项资产的情况下不管是否涉及补价,根本原则是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按不同计量方法算出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按比例进展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旧准则对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分配原则一致。综上,新准则与现行规定的主要差异是:以买卖是否具有商业本质作为是否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推断标准,是否确认损益与采纳的计量方式直截了当相关,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不管是否收到补价,买卖各方均不确认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1)新准则限定了本准则资产内容。规定“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采纳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
19、资产组是企业能够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新准则第二条)。在单项资产减值预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2)扩大适用范围。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预备,竖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在适用范围上有所局限,缺乏详尽的实务指导性规定内容,新准则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在扩大减值使用范围的同时,明确“生物资产、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新准则第三条)。(3)在减值迹象推断上,新准则比现行制度有要求
20、更加明确。一是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展核查,推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说明可能发生了减值”。二是明确“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可能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新准则第四条)。(4)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比现行制度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可能将来现金流量现值(如可能将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操作指导规定。(5)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预备不同意转回。公允价值特别大程度是靠人为推断,中国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屡屡出现,因而对公允价值采取限制使用的态度。(6)新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
21、独立的现金流入,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拟,据以推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7)新准则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法。企业合并构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展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展测试。只要有活泼市场,只要有公平价值,就能够使用公允价值。强调一旦使用了公允价值,就停顿历史本钱价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一)定义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旧准则定义为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同意债务人修正债务条件的
22、事项。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本质。广义上讲,所有涉及修正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正债务的金额或时间)都应视为债务重组,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还包括债务人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了让步的事项。”说明我国详细准则的范围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缘故有以下几点:(1)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咨询题,或属于捐赠,使用其他准则;或重组债务未发生帐面价值的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07 会计制度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