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年秋期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年秋期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理理 科科 综综 合生物试题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是合成和分泌促胰液素的场所B. 细胞间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C. 线粒体是将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 H2O 的场所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答案】B【解析】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在小肠黏膜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A 错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二
2、是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三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可见,细胞间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 正确;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 H2O 发生在线粒体中,C 错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的场所,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D 错误。2. 有关酶和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保存酶时,应选择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来保存B. 在 ATP 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T 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C. 酶的合成需要 ATP,ATP 的合成需要酶D. 检验蛋白酶的催化作用
3、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答案】C【解析】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因此保存酶时,应选择低温条件,A 错误;在 ATP 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T 代表三个磷酸基团,B 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蛋白质和 RNA 的合成均需要 ATP 提供能量,ATP 的合成需要相应酶的催化,C 正确;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无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用双缩脲试剂检验都会呈现紫色,D 错误。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
4、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 孟德尔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 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 3:1 加以验证其假设C.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 5065 摄氏度水浴加热D. 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时,对实验小鼠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答案】B【解析】淀粉遇碘液变蓝,用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A 正确;孟德尔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 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 3:1,通过设计测交实验加以验证其假设,B 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0C)的
5、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C 正确;欲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作用,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当小鼠出现相关的症状后,为了确定该症状的出现是由血糖降低引起的,还需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小鼠的活动是否恢复正常,D 正确。 4. 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一个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时期)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的一个细胞 b(处于减数分裂时期)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二者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B.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C. 若
6、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D.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二者的核 DNA 分子数目不同【答案】B【解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 2 个色盲基因,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 2 个或 0 个色盲基因,A 正确;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 92 条染色单体,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 46 条染色单体,B 错误;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
7、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错误;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 DNA 数目为 92- 3 -个,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 DNA 数目也为 92 个,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区别,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才能准确判断各选项。5.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 T 细胞和 B 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C. 浆细胞、效应 T 细胞、记
8、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 B 细胞数量下降有关【答案】A【解析】胃黏膜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可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A 正确;T 细胞和 B 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 错误;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 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 T 细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 T 细胞数量下降有关,D 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的
9、理解和掌握情况。理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内涵及其结构基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 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C. 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D. 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一个基因库【答案】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 某实验小组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4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A、B 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_
10、(填“A”或“B” )处。(2)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过程中,偶然发现某植株缺失第条色素带。第色素带应该为_色,它的缺失会导致植物对_光的吸收能力明显减弱。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 C02吸收速率,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植株_(填“甲”或“乙” 当光照强度为 10klx 时,植株甲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 30klx 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_mgm2h1。【答案】 (1). 纸层析法 (2). A (3). 黄 (4)
11、. 蓝紫 (5). 乙 (6). 小于 (7). 4.9【解析】分析纸层析结果:、依次是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它们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小刚好与它们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相反,即叶绿素 b最小,叶黄素最大。(1)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纸层析法。A、B 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原理:划线处的不同色素分子需要溶解在扩散到滤纸条上的层析液之后,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所以层析液应从划线的左边开始扩散经过划线处,色素分子则溶解、扩散、分离,所以层析液最先经过的位置是 A 处。(2)根据前面的分析,第条色素带代表叶黄素,所以缺失第条色素带的植株不能合成叶
12、黄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该植株对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减弱。表中测得的是缺失第条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 CO2吸收速率,即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其中光照强度为 0 时,植株吸收的 CO2速率代表植物的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发现植株乙的净光合速率增大更明显,说- 5 -明植株乙更适合在强光下生长。当光照强度为 15klx 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0+3.6=6.6 mg.m-2.h-1;植株乙的光合作用速率=3.6+4.6=8.2 mg.m-2.h-1;显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 30klx 时
13、,植株甲吸收的 CO2的速率为7.2 mg.m-2.h-1,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21C6H12O6,列式计算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 1807.2644=4.9mg.m-2.h-1。【点睛】本题关键要对表格中 CO2吸收速率代表的含义要清楚,它是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8.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寒冷刺激时_分泌增多,说明它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此实例说明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调节。(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
14、激素的分泌存在_调节,体温调节的枢纽是_。(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 A,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_病。(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 C 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 X 分泌_及细胞 Y 的_过程来减少抗体 A 的产生。(5)和浆细胞相比,图中细胞 W 不仅能增殖分化而且还能_。【答案】 (1). 甲状腺激素 (2). 神经体液 (3). 分级 (4). 下丘脑 (5). 促甲状腺 (6). 自身免疫 (7). 淋巴因子 (8). 增殖分化 (9
15、). 保留对抗原的记忆(或识别抗原)- 6 -【解析】试题分析:以题意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为解题的切入点,梳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液免疫的过程、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作答。(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从而增加产热。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此实例说明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分析图示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控垂体的活动,再由垂体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控制甲状腺的活动,因此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新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