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DB T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oc
《2022年DB T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DB T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市工程建立标准 DB编 号:DBT01-101-2005 备案号:J100XXX-2005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2005-05-10发布 2005-07-01施行北京市建立委员会 发布北京市工程建立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编 号:DBT01-101-2005备案号:J100XXX-2005主编部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 北京可持续开展科技促进中心批准部门:北京市建立委员会施行日期:2005年7月1日2005 北 京关于
2、发布北京市工程建立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通知京建科教2005429号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立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开展,依照北京市建委京建科教2004368号文件的要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北京市可持续开展科技促进中心结合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现批准该标准为北京市工程建立标准,编号为DBJ/T01-101-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该标准在符合国家和地点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对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如场地质量、环境妨碍、能源耗费、水资源耗费、材料与
3、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展科学的评估与操纵,到达绿色和可持续开展的预期目的。 推荐各单位按照该标准的要求开展建立活动,在北京市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一优两示范工程)中要领先应用本标准。该标准由北京市建立委员会负责治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解释工作。特此通知二五年五月十日前 言依照北京市建立委员会北京市工程建立技术标准编制计划,本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本市的实践经历,在大量分析验证与反复征求意见的根底上,完成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方案阶段评估标准、设计阶段评估标准、施工阶段评估标准、竣工与运转阶段评估标准、条文说明。本标准为本
4、市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估提供了科学依照,同时可作为业主、设计勘查、施工监理和运转治理人员开展绿色建筑工作的参考。本标准内容可能不尽完善,欢迎相关单位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应给标准编制单位,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可持续开展科技促进中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院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清华大学土木系北京工业大学中建一局主要起草人员:秦佑国、江 亿、孙四海、滕树龙、朱颖心、袁 镔、林波荣薛志峰、陈海波、刘万鸣、邢永杰、田 蕾、顾道金、欧阳沁林海燕、刘月莉、王 兵、李大鹏、同继锋、赵 平、聂梅生
5、任 华、田 刚、闫育梅、董 聪、马重芳、刘中良目 次1 总则12 术语33 方案阶段评估标准43.1 场地规划设计43.2 节能43.3 材料与资源利用53.4 节水54 设计阶段评估标准64.1 室外工程64.2 建筑设计74.3 材料与资源94.4 能源耗费及其对环境的妨碍94.5 节水与水环境104.6 室内空气质量115 施工阶段评估标准135.1 场地保护135.2 环境妨碍操纵135.3 材料与资源155.4 节能与节水155.5 人员平安与健康166 竣工与运转阶段评估标准186.1 室外环境186.2 室内环境196.3 能源耗费196.4 节水与水环境206.5 绿色治理20
6、7 条文说明 21I1 总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节地、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立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开展,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住宅、办公楼、旅馆、大中型商场、综合性商务楼等各类建筑。1.0.3 本标准并不涵盖建筑物所有的功能和质量,而着重于评价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内容,包括场地质量、环境妨碍、能源耗费、水资源耗费、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同时也不评价建筑美观和经济性咨询题。此外,我国建筑法规所规定的一般性建筑功能,包括与消防、平安相关的建筑根本功能要求、以及与绿色建筑关注点较远的强迫性要求也不列入本标
7、准。但绿色建筑评估必须以符合国家和地点相关标准和标准为前提条件。1.0.4 本标准针对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施工、竣工与运转治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立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分方法及与之相习惯的治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建立工程到达绿色和可持续开展的预期目的。1.0.5 本标准从建筑环境功能质量(Q,Quality)和建筑物对资源、环境的负荷(L,Load)两方面对建立工程进展科学全面的评价。1.0.6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照以下标准和标准:城市绿化规划建立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立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120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8、199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操纵标准GB5032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治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部令第110号2002.3.5)民用建筑节能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部令第76号)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9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理工程设计标准GB5001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北京市地点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
9、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标准GBJ 118-8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玻璃幕墙工程技术标准JGJ102-9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15-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北京市建立工程施工现场治理方法(市政府令第72号2001)北京市建立工程施工现场平安防护标准(京建施20031号)北京市建立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京建施20032号)北京市建立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京建施20033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施工秩序减少施工噪声扰民的通知(京政发1996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采
10、取紧急措施操纵北京大气污染的通告(京政发199824号)2 术语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温馨的工作、居住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地节约能源与资源和较少地妨碍环境的建筑物。2.0.2 生命周期评价(LCA)指对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妨碍方面的评价,其目的确实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获得所需的开展成果。2.0.3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Qc)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费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单位 GJ/m2。2.0.4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费的
11、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单位 GJ /m2。2.0.5 围护构造传热系数(K)在稳态条件下,围护构造两侧空气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单位W/(m2 K)。2.0.6 体形系数建筑物的外外表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外外表积中不包括地面面积。2.0.7 窗墙面积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单元所对应立面的外墙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0.8 比照评定法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和相应参考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作比照,依照比照的结果来断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2.0.9 参考建筑参考建筑是平面设计及体形与被评审的建筑一致,而围护构造的热工设计参数满足
12、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物。203 方案阶段评估标准3.1 场地规划设计3.1.1 选址1 鼓舞使用废弃土地作为建立用地,宜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再开发用地。2 应保护用地及其四周的自然环境,不得破坏自然水系、湿地和森林;尽可能不改变地形、地貌。3 对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建立用地应进展考古调查、勘探和保护。4 场址环境应平安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祸有充分的抵御才能。5 应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纳停车设备新技术,以实如今有限的面积内包容更多的车辆。6 鼓舞采取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3.1.2 交通1 住宅区四周至少应有一条公共交通线路,且公共交通设备的位置间隔住宅区少于5分钟步
13、行时间(400m范围)。2 应提供符合标准的停车场地。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3.1.3 室外物理环境1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冬季日照、避开不利风向和促进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2 环境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总平面规划应留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合理规划。应采纳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减少环境噪声干扰。3 室外公共活动场所风速和热岛强度等评价指标宜符合温馨要求。4 公共区域中的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应有适当的遮阳。3.1.4 绿化1 应通过合理规划,保证建立用地的绿化率到达或高于国家及北京地区规定的标准。2 应合理配置与分布场地中绿
14、地。应选择适宜在北京地区生长和易于存活的树种,并进展合理的树种搭配。鼓舞采纳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以制造富有层次的开放性的绿化空间。3 应尽可能地保护利用原有绿化。4 水景尽量少用“硬化”工程,而尽可能采纳人工湿地。有条件的地点可利用自然水系营建景观。3.2 节能3.2.1 建筑设计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建筑构造设计宜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2 建筑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公共建筑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高层和中高层住宅不宜超过0.30,多层住宅不宜超过0.35,低层住宅不宜超过0.45。3 围护构造保温隔热功能应满足国家和北
15、京地区的节能法规和使用要求。4 建筑外围护构造的透光部分(玻璃幕墙、窗、中庭的玻璃天篷)面积不宜过大,同时应设计相应的夏季遮阳措施。3.2.2 建筑能源系统1 应通过调整优化建筑能耗构造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耗费。对各种可行的能量转换方式,应通过比拟能源转换效率,择其高者施行。2 设有的中央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设置可靠的运转方式、操纵手段和必要的计量设备。应考虑系统在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条件下运转的需要;应设置热(冷)量回收装置;应考虑过渡季节利用室外新风的可能性;鼓舞采纳先进蓄热蓄冷技术。3 一般情况下,建筑采暖不应采纳直截了当电热式采暖设备。居住建筑进展夏季空调、冬季采暖,鼓舞采纳电或燃气驱动
16、的热泵型空调器(机组)。末端可采纳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或顶棚辐射供冷方式。鼓舞在居住建筑小区采纳热、电、冷联产技术。4 居住建筑采纳集中采暖空调,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操纵及分户热(冷)量计量设备。5 鼓舞结合建筑设计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建筑供能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3.3 材料与资源利用3.3.1 材料耗费1 平面和体形设计应有利于简化建筑构造、节约材料。2 应尽可能采纳资源耗费和环境妨碍小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体系。3 应尽可能采纳可再生和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3.3.2 现有建筑1 应合理地使用建立用地范围内现有的永久性建筑。2 对撤除的
17、建筑材料应合理进展再利用。3.4 节水1 应科学制定水量平衡计划,减少市政提供的水量,节约用水。2 应实现雨污分流。不能接入市政排水系统的污废水应进展单独处理。3 应保证绿化、景观用水水质并提高利用率。4 应积极合理地进展中水、雨水回用规划,并保证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建立可施行性。4 设计阶段评估标准4.1 室外工程4.1.1 场地工程 1 场地工程应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2 不得破坏原有地表径流,宜采取适当措施改良地表径流情况。3 室外场地如行人道、停车场等宜采纳雨水浸透铺地。4 鼓舞建立必要的“动物走廊”。5 室外活动场地和步行道应考虑防滑。4.1.2 绿化和园林工程1 应
18、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地与树木,不得随意砍伐建立用地内的古树、名木及成材树木。对建立用地中已有的古树、名木及成材树木采取原地保护措施;无法原地保存的成材树木采纳异地栽种的方式保护。2 应选用习惯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3 应合理搭配树种。乔木量3株/100m2绿地,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20%。景观园林用地面积在1公顷以上时,木本植物品种40种。4 鼓舞采纳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5 鼓舞对不同类型的硬质铺装地面提供绿化遮阳。6 鼓舞通过比拟不同绿化方式对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来择优施行。7 鼓舞采纳人工湿地取代“硬质”水景(如采纳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铺砌的水池、水渠和喷泉等)。4.1.3 道路交通工程
19、1 鼓舞采纳降噪路面、声屏障、绿化隔离带等降低交通噪声妨碍的措施。2 应设置明晰的道路引导标识系统。3 应通过合理布置公用建筑以减少住区内的车流量。应设置专用的步行道。4 应合理选择停车方式,地面停车比例不宜超过总停车量的30%。5 室外停车场地宜结合绿化设计,如考虑停车位绿化遮阳等。4.1.4 室外照明1 应制订室外照明总体规划。2 应选用高效节能光源、灯具及附件,并采取照明节能措施。3 鼓舞在以下场合采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1) 园林绿地、雕塑小品等的景观照明。2) 非主要道路的道路照明。4 照明灯具光谱宜避开昆虫视觉敏感谱段。4.1.5 光污染操纵1 场地和道路照明不得有直射光射入空中,
20、地面反射光宜进展操纵。2 应合理地进展场地和道路照明设计及灯具选配,以保证其眩光限制符合相关标准。3 室外照明不应对住宅外窗立面产生直射光线。4 玻璃幕墙的设计与选材应合理,并符合GB/T18091-2000玻璃幕墙光学功能的规定。4.1.6 室外微气候和热岛效应 1 建筑物四周行人区不宜出现风速高于5m/s的情况。2 典型气象条件下冬季居住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a。3 宜合理操纵夏季、过渡季居住建筑前后压差,以保证室内可有效地进展自然通风。4 宜防止部分出现风的旋涡和死角,以利于散热和污染物的散发。5 夏季典型日的室外公共活动区域的热温馨评价指标宜满足室外热温馨标准。6 夏季典型日的室外
21、公共活动区域的日平均热岛强度不宜高于1.5。4.2 建筑设计4.2.1 构造材料选择1 平面和体形设计应有利于简化建筑构造、节约材料。2 宜采纳资源耗费小的和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3 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以保护耕地资源。4 宜合理地利用钢构造。5 宜适当利用从森林资源已成良性循环的国家进口的木材设计木构造建筑。4.2.2 建筑主体节能 4.2.2.1 公共建筑1 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纳模仿计算和比照评定法保证明际设计方案的采暖空调能耗不高于参考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其中参考建筑设定应满足表4.2.2.1-14.2.2.1-3的要求。表4.2.2.1 参考建筑围护构造传热系数(W/m2K)屋顶外墙外窗
22、地板地面接触室外空气地板不采暖地下室上部地板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0.600.702.800.500.550.500.30表4.2.2.1-2 参考建筑各朝向窗墙比朝向窗墙比南向(南偏东30到偏西30范围)0.45北向(北偏东60到偏西60范围)0.25东向(东偏北30到偏南60范围)0.35西向(西偏北30到偏南60范围)0.35表4.2.2.1-3 参考建筑各朝向遮阳方式南向遮阳水平固定遮阳板(遮阳板宽为窗高的1/3);西向遮阳内遮阳百叶,遮阳作息时间4月15日10月15日,16:0019:00。东向遮阳内遮阳百叶,遮阳作息时间4月15日10月15日,7:0010:00。注:参考建筑玻璃的遮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DB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2022 DB 01 101 2005 北京 绿色 建筑 评估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