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DL575.11-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DL575.11-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DL575.11-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A 25备案号:6759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75.11-1999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1部分:操纵室的评价原则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11:Principl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trol rooms2000-02-24 发布 2000-07-01 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总 前 言 本系列标准是依照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电力行业计划工程(技综199515号文)的安排制定的,其内容以ISOTC 15
2、9有关文件为根底,并参考和融入了其他国外标准、国家标准和新近研究成果。 现代工业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工业操纵已由部分操纵、就地操纵,逐步开展为以在各类操纵室的集中操纵为主,而系统治理也开展为在各级调度室的集中调度治理。 消费系统的平安与效率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人和环境的协调程度。在IEC964(=GBT 136301992)核电厂操纵室的设计中明确提出,操纵室的设计和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人机工程方面。制定本系列标准的目的,确实是要求在设计电力系统操纵中心时,应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准则,结合消费、运转要求,使操纵中心的规划、人机界面、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能合适人的生
3、理、心理特点,实现人、机、环境间的协调和整体优化,使人能平安、健康、温馨和高效地进展工作。目前,操纵中心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协调水平,已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操纵中心(包括调度中心)的功能是监视和操纵发电、输电或配电网的运转。操纵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确实是设计时应特别留意人的要素和人的特性,例如,人体尺寸、人的反响才能和限度;把人机工程准则及所需的技术方法浸透到操纵中心的设计之中。强调以人为核心,使所设计的机器(包括设备)和环境条件习惯于人,这既是对一些经历教训的总结,又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获取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之一。 将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的诸
4、多研究成果进展标准化,是将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重要环节。197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设立了“Ergonomics”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59)。我国于1980年成立了相应的“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工作。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支持并参与了本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系列标准DLT575以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为总标题,包括12个子标准: DLT575.1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 DLT575.2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DLT575.3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
5、操作区划分; DLT575.4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 DLT575.5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部分:操纵中心设计原则; DLT575.6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6部分:操纵中心总体规划原则; DLT575.7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7部分:操纵室的规划; DLT575.8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8部分:工作站的规划和尺寸; DLT575.9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9部分:显示器、操纵器及互相作用; DLT575.10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 DLT575.11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操纵
6、室的评价原则; DLT575.12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本系列标准根本上涵盖了操纵中心各个层次设计所应考虑的人机工程学的根本原则。但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穿插科学,涉及众多技术领域,不可能在一个系列标准中给出全部的详细参数,对各专业或专题性征询题的处理,可参考列在各子标准中相应的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本系列标准所给出的人机工程学根本原则,是一些通用原则,它适用于电力行业,也可用于其他行业的操纵中心的设计。本系列标准根本上能满足大中型操纵中心设计的需要,关于小型操纵室或就地操纵点,可视详细情况,简化设计步骤,选用有关内容进展设计。 本系列标准中
7、所列的原则和参数,是人机工程学研究成果的浓缩。然而,考虑到某些设计准则还比拟笼统,给出的某些详细参数也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测量统计值,并非是严格的数值界定, 在应用各种设计准则与参数时,必须详细考虑其互相妨碍和制约,不应过于强调单个原则和单个参数,而应全面理解;再者,人机工程学准则在电力系统操纵中心设计中的应用,是对现有技术设计的一种补充,可依照实际情况综合协调,以获得系统整体的优化。 鉴此,本系列标准在名称中参加了“导则”二字,即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并作为推荐性标准提供使用。 本系列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系列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归口。 本系列标准由国家电力
8、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国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家电力公司苏州热工研究所、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了编写。 本系列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解释。目 录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总前言DLT575.111999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前 言 本标准系参考国内外人机工程标准化研究成果(见附录B)中有关操纵室人机特性评价的内容编制而成。 本系列标准DLT 575以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为总标题,包括12个子标准: DLT 575.1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 DLT 575.2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
9、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 DLT 575.3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 DLT 575.4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 DLT 575.5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部分:操纵中心设计原则; DLT 575.6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6部分:操纵中心总体规划原则; DLT 575.7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7部分:操纵室的规划; DLT 575.8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8部分:工作站的规划和尺寸; DLT 575.9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9部分:显示器、操纵器及互相作用; DLT 575.10
10、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 DLT 575.11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操纵室的评价原则; DLT 575.12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南京铁道医学院、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时中、符文琛、马长山、张锦华、滑东红、刘伟。目 次前言1 范围2 援用标准3 定义4 设计过程及人机特性评价5 评价的一般工作程
11、序6 功能设计的评价7 操纵室系统的评价8 改良型设计或技术改造工程的检验和核准附录A(提示的附录) 操纵室人机特性评价方法及其选用附录B(提示的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75.111999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1部分:操纵室的评价原则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11:Principl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trol room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 2000-07-01施行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操纵室
12、(调度室)的人机特性评价原则,包括评价工作程序、功能分配和操纵室系统的检验与核准,以及改良型设计和现有操纵室技术改造的类似断定及其评价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操纵室(或调度室)的人机特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新设计的操纵室;也适用于改良型设计的操纵室;还可用于对现有操纵室的评价,以便为操纵室的技术改造提供依照。2 援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援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讨论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 575.1 -1999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 DLT 575.5 -199
13、9 操纵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 部分:操纵中心设计原则3 定义 本标准采纳的定义见DLT 575.1-1999。4 设计过程及人机特性评价4.1 操纵室人机工程设计过程 依照DLT 575.5-1999,操纵室的人机工程设计过程可分为11个步骤、5个阶段。4.1.1 第一阶段说明征询题 步骤1:说明目的和根本要求。4.1.2 第二阶段功能设计 步骤2:功能分析和描绘。 步骤3:任务分析。 步骤4:人机功能分配。 步骤5:作业设计。 步骤6:功能设计的评价。4.1.3 第三阶段概念设计 步骤7:操纵中心(操纵室系统)的概念设计。 步骤8:概念设计的评价。4.1.4 第四阶段详细设计 步骤9:
14、详细设计,包括如下: 步骤9A:操纵中心的总体规划; 步骤9B:操纵室的规划; 步骤9C:工作站规划和尺寸; 步骤9D:显示器和操纵器的设计; 步骤9E:环境设计; 步骤9F:运转和治理的要求。 步骤10:详细设计的评价。4.1.5 第五阶段运转反响 步骤11:运转经历的搜集和积累。4.2 操纵室人机特性评价要点 操纵室设计的评价包括二个方面:技术方面和人机工程方面。操纵室的人机特性评价与技术方面评价同时进展(同一个评价工作组)。本标准主要针对人机特性评价。4.2.1 检验和核准 评价是检验和核准相结合的过程。核准应在检验后进展,检验结果是核准的重要依照。 a) 检验:检验是对照人机工程准则、
15、操作和功能要求,对操纵室系统的组成要素(如显示器、操纵器、其他设备等)进展一系列分析检查的过程。 b) 核准:核准是指对检验结果进展评审,确定系统的各要素是否符合系统的功能、功能和接口的要求,进而分析设计是否有利于运转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并最后对评价对象认可的过程。核准能够有通过、不通过、或修正设计后通过三种结果。4.2.2 人机特性评价工作根本点 操纵室人机特性评价的内容特别多,在进展评价时应抓住其根本点: a) 操纵室人机系统最终都会妨碍电力系统的运转,因而在对操纵室系统进展评价和修正时,重点应放在最容易妨碍电力系统运转状态的系统特性上; b) 评价操纵室人机系统时,应着重评价这些系
16、统的平安效果,其结果能够是定性的,也能够是定量的,最后要确定被评价系统对电力系统平安的妨碍; c) 对人机系统运转的可靠性进展评价,有些方法中能够给出定量结果,但目前对人机系统平安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相对陈列被评价系统的次序或进展定性评价。所谓排序,指评价中可能会发觉系统设计在人机特性方面有缺陷,但它们对系统平安的妨碍程度有差异,能够采纳不同的方法确定这些缺陷妨碍的相对重要程度,并进展排序。4.2.3 人机特性评价的根本要求 对人机系统进展评价,应明确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致性、可理解性和有效性。这也是评价工作的次序。4.2.3.1 一致性 操作员对整个系统的所有运转目的,都应能识别其显示内容、
17、施加操纵作用和使用所提供的设备。如今,给操作员的信息显示和预期从操作员得到的响应,应考虑与人的接受和付出才能及其限度相一致。4.2.3.2 可理解性 人机系统对话的构造、格式和内容,对信息的交流应是有意义的。系统显示的信息应容易理解,操作员对系统施加操纵操作应能得到系统预期的响应。4.2.3.3 有效性 人机接口应能够以某种方式协助运转人员提高操作效能。操作效能的提高能够使复杂的任务简化,也能够使运转人员易于完成某些难以完成的任务。4.2.4 人机特性评价内容 DLT 575.111999a) 功能分析; b) 人机功能分配; c) 任务分析; d) 作业分析; e) 操纵中心的规划; f)
18、操纵室的规划; g) 工作站的规划与尺寸; h) 操纵和显示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包括报警系统); i) 视觉显示终端工作站; j) 通讯系统; k) 环境与防护; l) 人员装备与组织构造; m) 操作规程与培训大纲; n) 软件与显示格式。4.2.5 评价时机的选定4.2.5.1 主要评价阶段 依照4.1,在功能设计、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之后,均有一个评价的程序。在一般情况下, 功能设计与概念设计阶段的评价可合并进展,即仅对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进展评价。 a) 概念设计的评价:对概念设计评价的目的是,审查操纵室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好和适当, 并选取最正确的设计方案。概念设计方案被核准后,方可进展详细设
19、计。 b) 详细设计的评价:对详细设计的最终评价,一般是在工程工程完工,并试运转一段时间之后进展。4.2.5.2 设计过程中的评价 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是指为保证设计质量,由工程设计部门内部所进展的评价。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应考虑下述几点: a) 评价应是一个连续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工程的设计和建造之中,即对4.1所述的每个设计步骤的结果,均应以适当的方式进展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作为修正设计的依照,以保证系统各个环节设计的正确性。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应视详细情况反复进展,并与设计过程交融在一起。 b) 日常的评价工作可在一定范围内进展(一个设计组内或假设干设计组结合),并可邀请某些专家参加。 c) 设计过程
20、中的评价重点是,对功能分配的评价和对详细设计技术文件的评价: 1) 功能设计的评价:正确的功能分配是操纵室功能设计的主要目的,它能够使操作员和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同时它是下一步操纵室系统整体设计的根本依照。功能设计的评价应吸收相关专家和用户参加,力求评价具有较大的客观性。 2) 详细设计技术文件的评价:其目的是在建造过程开场之前,检查技术要求的正确性, 评价能够分别进展。由于工程工程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进度不同,检验与核准过程能够连续一段时间。4.2.6 适用的评价程序及内容 本标准给出的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合适于规模大而复杂的操纵室(例如:网、省级调度操纵室,大型电厂、核电厂的中央操纵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DL575.11-1999T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 2022 DL575 11 1999 控制中心 人机 工程设计 部分 控制室 评价 原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36716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