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文宫2022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2022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仁寿县文宫2022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1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2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举办现场会,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 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 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次试采,整合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
2、内的两家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并联合系统内勘探技术所、油气调查中心、 水环中心,探矿工程所和测试中心等直属单位优势专业力量,构建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层,以中石油、北京大 学为紧密层,以其他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服务商为协作层的体系,创新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详细的试采工程实施方 案,优化形成了四种防砂方案和两种人工举升方式,选定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连续奋战18个月,终 于实现我国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摘编自于德福、陈惠玲南海深处的冰与火)材料二: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主要存在于冻土地区和海洋环境。就其储量 而言,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
3、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2倍,仅海底探 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一是其赋存于尚未石化的海底砂层中,赋存 空间犹如用砂构筑的蜂巢,开采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后,“蜂巢壁”极可能坍塌并被带走,进而堵塞采 气管道;二是只要温度、压力条件一变,天然气水合物即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瞬间变成环境杀手。因此,至今鲜有 国家尝试。结合各国开采领域专利的申请情况,形成下图: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 四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但是并没有证明“中
4、国可燃冰研究已经领先于世界”。故选D。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相对较晚, 从4985年国内第一次出现可燃冰的概念,都是在进行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直到4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 后,我国的研究才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5005年正式启动为期40年的专项研究,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 评价工作,并用国家科技计划等给予支持,持续开展探测关键技术等研究。5007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 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
5、内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了我国首次可燃冰钻探,成功获取实物样 品”,即实施国家计划,统筹各方力量集中研究和解决可燃冰的开发;“5044年,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项工作启动。 5046、5045年先后6次组织实施钻探,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矿藏,并精准锁定了试采目标。5046年成述可然冰工程技 术中心,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5047年首次可燃冰试采作业成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 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即利用长期研究和技术的积累,攻克关键技术和难点;”在5047年首次试采中,有大量 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即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自主研发开发技术。【点
6、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3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4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 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5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 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 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7、2、1. D. C2 .示例:(1) “泼辣”一词本形容人的性格,这里用来突出大自然蓬勃的生机,更加形象生动。(2)上句写红楼隐于 碧树之间,色彩明丽,环境清幽;下句中“枕”字形象写出身处清幽环境中的人心凝形释、物我融一的状态;语言典 雅,意境优美。3 .示例一:同意。第段详细描写了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让读者身临其境;第段开始深情回忆闾山风物,两段内 容联系紧密;中间插入第段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选择的话题,使内容显得庞杂,文脉不够畅通,应该删去。示例二:不同意。第段写作者和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的选择,三位文友不约而同选择自己老家,并质疑想住在 地坛附近的小魏,说明人们心中都有故土情结;这段
8、内容具有丰富文章意蕴、深化主旨的作用,所以不能删去。【解析】.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解说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 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D项,“忘了重要事情”不正确。“陶然忘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句是“我醉君 复乐,陶然共忘机”,意思是“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世俗奸诈心机”。本文中,作者说重游家山“确 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
9、忘机的感觉”,这里“忘机”的意思应与李白诗中相同,都是忘了世俗奸诈心机的意思。故选D。1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词语句子的理解、段意的整合、全文内容的 概括、主旨情感的归纳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对。 A项,“作者喜欢苏联名歌喀秋莎中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 清晰”错误。由文意可知,喀秋莎这首歌引起作者对家乡的怀想,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选项强加因果,原因提 取不正确。B项,“悲愤之情”不恰当,原文说“只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
10、宵衣阡食, 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 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 也是五十四岁”,可见应是赞叹和惋惜之情。D项,“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作者没能登临观览,不免感到遗憾”无中生有,原文说“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 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 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可见并不觉得遗憾。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2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具体指理解语句的能力。解答
11、这类题需要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一般包括三 层意思:一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二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即深层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的考查范围。注意修辞手法,各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是考查的重点,复习一定要格外留心。如 何解答句子含义题? 1、抓关键词语2、析修辞手法3、看特殊位置4、悟文本主旨5、察相邻句子6、观结构层次。(1) 句鉴赏词语,可从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本题题干为: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 语句。明确了答题区
12、域:(1)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2)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析的角度有:词语 或句面意思,深层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表达效果。“泼辣”本是写人的词语,这里用来写“大地”,采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的生机。(2)句鉴赏句子,可从用词特色、语言风格、意境特点等角度分析。“碧 树隐红楼,“碧” “红”色彩对比鲜明;红楼隐藏在碧树之间,画面体现了清幽的特点;“一枕清幽”则写出人的 感受。整体来看,这个句子有文言色彩,语言典雅。3 .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段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本题可答赞成删去,也可答不 赞成删去。若答“赞成”,就要从文段内容、行
13、文思路等角度分析,如从内容上看此段写了几位文友对退休后住所的 选择意向,与整篇文章的主旨疏离;从结构上看,使行文思路不顺畅等。若答“不赞成”,则要分析出此段有丰富文 章内容、突出主题的作用等。【点睛】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题的答题模式: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3、1. D.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在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 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懂投人所好,
14、 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 听。2 .详写刘姥姥与贾母初见时的谈话及刘姥姥编的故事,表现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略写刘姥姥搜寻乡村 逸事等内容,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兼顾对主要人物(宝玉姊妹)和场面的描写。使行文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富于变化。【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 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尾找的借口”说法错误,根据前文
15、失火后,贾母“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判 断,贾母即使不认为讲故事说到抽柴草就引发火情,至少也认为不吉利,所以选项说“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 尾找的借口”是错误的。故选D。1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然后根据人物、情节等来概括答案。 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概括: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 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 充分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6、 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 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说刘姥姥经历过世情这个特点表现 在哪些方面,此题可从对人物的描写中分析概括答案。从原文第1段“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 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 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及2、3段的人物对话可知刘 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
17、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刘姥姥很 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从原文第6段“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 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 来讲”可知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从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懂投人所好,见贾母和宝 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从原文第2段“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 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可得出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 问话,忙立身回答。2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小说情节叙述艺术的
18、能力。小说详略得当有以下好处:1、使读者感到文章内容的丰富性;2、让 读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抓到重点;3、有详有略,相辅相成。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 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写刘姥姥和贾母的谈话有详有略,这样安 排的好处,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找到谈话的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然后分析总结这样安排的好处。从选文1、2段可知内容可知小说详写刘姥姥与贾母初见时的谈话表现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从详写刘姥姥编的故事, 表现刘姥姥的个性;从第6段“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 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
19、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可知略写刘姥姥搜寻乡村逸事等内容,有 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行文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4、1.违背、抵触;破旧的;停留;出嫁D2. (1)而先父性情严厉刚毅,饭菜有一点没有做好,等客人走了以后,一定会严厉斥责,没有稍许的宽容。(先君子、 治、宽假)(2)每次病情发作,母亲日日夜夜说话不停,但是说的都是小时候听闻到的古时候美好的言行,以及她侍奉父母时候 的事情,没有涉及粗俗悖逆的话语。3. 隐忍 坚毅母子之情:(1)次姊少桀傲,母峋濡久而悔悟勉为孝敬。(2)既弥留,苞及小妹在侧,无戚容悲言,恐伤不肖子之心也。夫妻之情:母益笃谨,
20、无几微见于颜面。及先君子将终,恻然曰:“与若共事五十年。若于我,毫发无愧也。” 主仆之情:(D生平未尝一语詈仆婢,而能使爱畏,不敢设欺诳。(2)卒之后,内御者老幼悲啼,过于子姓,不可曲止焉。【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的课内外积累,然后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 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1) “以直节忤其地权贵人”,意思是:因为品节刚直而触犯了绍兴的权贵。忤,解释为违背、抵触。(2) “仅敝絮一衾”,意思是:仅有一条破棉絮。敝,解释为破旧的。(3) “淹留竟日”,意思是:逗留一整天。淹,解释为停留。(4) “兄及姊适冯氏者复中
21、道天”,意思是:兄长和嫁给冯氏的姐姐又中年亡故。适,解释为出嫁。2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 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 析用法。A项,“为名诸生”,翻译为是有名的诸生,“为”为动词,翻译为是。“必为讲说”,翻译为必定给我母亲讲解,“为”为介词,翻译为替、给。B项,“无几微见于颜面”翻译为脸上没有表现出一点不满意的迹象,“于”,为介词,翻译为在。“若于我”,翻译 为你对我,“于”为介词,翻译为对。C项,“皆身执之”,翻译为母亲都亲自去干那些事
22、”为代词,翻译为那些事。“恐伤不肖子之心也”,翻译为唯恐 让我这没用的儿子伤心啊,“之”,为结构助词,翻译为的。译为却。“而先君子喜交游”,翻译为D项,“有覆而无荐”,翻译为有了盖却没有垫的,“而”连词,表转折, 而我父亲喜欢交朋友,“而”连词,表转折,翻译为却。故选D。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 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先君子,
23、指去世的父亲;治,安定太平,这里指做得;宽假,宽容。第二句的得分点为:休,停止;懿,美好的;倍,通“悖”,悖逆。4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直接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或通过 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或者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本题中“而母恬然”表现的人物的品质,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上文说到母亲卧病在床一年多,辗转反侧,十分痛苦, 见到的人都心生恻隐,但是母亲却表现的“恬然”,所以表现了母亲的坚毅、隐忍的性格。5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方苞为清代桐城派领袖,主张 文之工致,不在辞繁言冗
24、,而在于情辞动人心目结合文章举例说明”,然后确定题干信息,在文本中筛选能够打 动人的事件或场面,然后进行概括。本文是作者方苞为自己已过世的母亲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母亲的品质,而动人心目的地方则是母亲的所作所 为。这篇文章写母亲主要是从母子、夫妻、主仆三个角度来写的。写母子时,可以抓住“次姊少桀傲,母峋濡久而悔悟 勉为孝敬”“既弥留,苞及小妹在侧,无戚容悲言,恐伤不肖子之心也”的语句。写夫妻时,可抓住“母益笃谨,无几微 见于颜面”“及先君子将终,恻然日:与若共事五十年。若于我,毫发无愧也”的语句。写主仆时,“生平未尝一语 詈仆婢,而能使爱畏,不敢设欺诳”“卒之后,内御者老幼悲啼,过于子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仁寿县 2022 年高 适应性 考试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