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6页).doc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第 6 页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课题组 执笔:叶根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过去语文教学的模式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
2、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2、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但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因为教师存在一个普遍的心向: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课堂时间有限,经不起耗散。教师从内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
3、力。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里,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二、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1. 系统论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20世纪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早在80多年前创建的沃尔多夫学校就以“整体
4、教育思想”著名世界。其教育目标陈述为:“培养能够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的个体。”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在一套新的课程标准,一套以“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为精神编写的教材面前,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去革新自己的观念,不去积极行动,将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因此,我们不应当把语文教学支解成一个个孤立的部分,而应把它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整地来影响一个人。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
5、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2学生主体论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
6、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必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建构主义理论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中指出:“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其实也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预设。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
7、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在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
8、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我们在以上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单元组”,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1、概念界定:“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单元 整体 教学 实践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