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十五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单元质量评估【含答案】.docx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十五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单元质量评估【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十五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单元质量评估【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质量评估(三十五)(第三十五单元)(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我国古代“丝 绸之路”开始于()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朝时期选A。“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西汉时期成 型的,故A正确;B、C、D时间不符,故排除。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 迎,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
2、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 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选D。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据材料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 交往。“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 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汉朝与西方的 联系,A、B错误;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无法体现。3.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 机,生成为一种
3、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信仰、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选C。“例如信仰、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 交融”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故选C:题干体现生成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 的文明形态,是各文明的交融、发展,而不是形成高级文明,故排除A;题干体现了文明的交融、 发展,没有体现文化特色,故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草原文化,故排除D。4.纵观古代丝绸之路,统一时代(汉唐元)主要通过河西
4、走廊通往西方;分裂时期(南北朝和宋 夏时代)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由此可知()A.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B.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D.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交通发达选Bo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因为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其路线有所变更;但 是,根据所学可知,从汉朝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丝路西方的国家间的交流没有完全中断 过,由此可知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B正确。5.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 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 要原因是 ()A.
5、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选A。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 源。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符合。6.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利维亚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产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花生巴西、玻16世纪初16世纪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美洲是世界农
6、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 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选B。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 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o A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 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 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o7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8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C.英国、荷兰
7、、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选Do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而不是价格革命,故A排除;新航路 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区,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排除;英国、荷兰、法国位于西北欧地 区,属于贸易中心区,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掌握着世 界经济的财富,国际贸易区域的划分成为了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正确。8. “187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 非工业化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 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
8、,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A. “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选A。材料强调的是分工而不是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以及资本、技术在世界 范围的扩张,这里的分工不是工业内部的分工即不是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而是工业化国 家和非工业化国家的分工,从材料中分工来看非工业化国家相当于农村,而工业化国家相当于 城市,综上所述本题选A。9.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 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
9、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选Bo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 正确;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 错误。10.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加入WT0的发达国家有4个,发展中国家有31个。截至2005 年,WT0成员国数量达到149个,约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3虬 这表明 ()A.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答案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三 十五 单元 商路 贸易 文化 质量 评估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