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巩固练习).docx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巩固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巩固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课百家争鸣(巩固练习)【基础题】一、单选题(2022年中考真题大庆)“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 朴”。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2022年中考真题河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 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022年中考真题福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 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022年中考真题恩施州)2021年中考真题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
2、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 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2022年中考真题北京)春秋后期,某学派首倡“仁爱”,以“爱”释“仁”,开创“仁爱”思想教化的 先河。这一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022年中考真题绍兴)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 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B.崇尚“自然” 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2021年中考真题荆门)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口其中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的学派 是()
3、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022.湖北恩施.七年级期末)战国时期,白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孟子- -民贵君轻 B.韩非子- - “兼爱”“非攻”C.墨子- -无为而治D.庄子- -以“法”治国【能力题】(2022年中考真题江西)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推崇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D.追求精神自由(2022年中考真题百色)如图为2022年中考真题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
4、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 (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 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 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 (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 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
5、动荡的春秋时期笫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A.早期文明出现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制度变革和思想解放D.兼并战争和制度变革【素养题】(2021年中考真题苏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 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3. (2022湖北黄冈七年级期末)“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 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
6、 待之。”这是对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描述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二、材料题:4. (2022年中考真题毕节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图1 6收战国时期的校装图2尔代末期中在鼻环的丰*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 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1)根据材料一,说明
7、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 一变化。(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4)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第9课百家争鸣(巩固练习)【基础题】三、单选题(2022年中考真题大庆)“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 朴”。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
8、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 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 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1. (2022年中考真题河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 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道家思想观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根据材料“世界上一切事 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
9、意志 而运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界万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老子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 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D,符合题意。2. (2022年中考真题福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 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 者爱人”,即要有爱
10、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3. (2022年中考真题恩施州)2021年中考真题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 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 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B项正确。4. (2022
11、年中考真题北京)春秋后期,某学派首倡“仁爱”,以“爱”释“仁”,开创“仁爱”思想教化的 先河。这一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 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5. (2022年中考真题绍兴)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 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B.崇尚“自然”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巩固练习 2022 2023 学年 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单元 百家争鸣 巩固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