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模块 第七单元 第1讲课时演练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 .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春秋铁铲都江堰“深淘滩,牛耕画像石低作堰”石刻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C根据材料中的“铁铲”“都江堰”“牛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 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故C项正确。2 .唐朝以前,浙东地区已建有一些重要水利工程,数量虽不算很多,但对农业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至唐代,浙东地区各州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明显比前代增多。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实现转移B.政府更
2、重视南方发展C.南方农业环境改善D.水利建设达到了顶峰C材料“浙东地区各州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明显比前代增多”说明唐代南方农业发展 的水利条件有所改善,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实现转移是在南宋,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 政府态度、政策的信息,排除B项;仅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达到“顶峰”的信息,排除D项。3 .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下列能够反映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是 ()A.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8 .越素殳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绿功未到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D.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D “宣窑”“永窑”指的是烧瓷的窑,故D项正确;A、B两项反映的是纺织业,C 项反映的是冶铸
3、业,均排除。4.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楼车等,但这些技术发明 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低 于牛犁。这反映了()A.古代中国农业科技实用性不强B.小农经济对科技发展有阻碍作用C.封建王朝不注重推广先进技术D.农民的思想意识需要与时俱进B根据材料“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 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低于牛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对技术的要求 并不是很高,这不利于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故B项正确。5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
4、在一 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 一类记 载。这一现象说明()A.明朝的租佃关系普遍化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B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 吞声茹苦一类记载”反映了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故B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普遍化,故A项错误;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 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故c项错误; 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
5、 结构,故D项错误。6 .据清朝濮院琐志记载,濮院镇“女工多工络丝,每一两给钱三文,近则倍之, 一日所获可以自给”。这一记载反映了()A.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8 .重农抑商政策取消C.丝织业分工日益细密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D材料说明当时濮院镇纺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D项正 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民营手工业而非家庭手工业,排除A项;清代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7.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 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
6、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 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 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 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 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 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及
7、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农业 发展的时代动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不同影 响。(1)变化: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原因: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曲辕犁的使用,耕作技术的进步。(2)表现:高产作物的引进,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时代动因:新航路开辟,全球经济联系加强。(3)不同影响:唐朝农业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扬州等南方城市的兴起。明朝农 业发展催生了一批专业化市镇;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促进市民阶层壮大。能力提升题组(B)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答案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七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发达 农业 手工业 进步 课时 演练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39952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