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docx
《2022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1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2、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结合课内
2、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3、情感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1、布置学生查找
3、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课件展示)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它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二、走近作者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通过预习说说你对作者感兴趣的地方。)三、检查预习四、整体
4、感知1、在生活中,你见过屏风吗?在哪里?2、教师配古筝乐曲,学生听音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3、读后学习小组讨论明确: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五、研读赏析1、请你来当设计师:了解屏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2、但是,你能告诉我,我应该买什么样的屏风呢?它有什么样的分类吗?明确: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3、你们能告诉我,总的说来,屏风的设置要注意什
5、么样的问题呢?明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4、所以,难怪作者说,“屏风”,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可见,作者对“屏”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5、文中引用了不少与“屏”相关的诗句,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作用是)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定义后是起了的作用)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放在文章结尾是为了说明)6、课文多处引用古
6、诗词,有什么好处?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加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和所介绍的古色古香的屏风相称,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7、赏析归纳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六、总结拓展1、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
7、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2、拓展延伸: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七、课堂拓展活动:“屏风”推销会1、根据文中所介绍的关于屏风的知识,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座屏风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2、分组准备发言材料:画好设计图、写好发言提纲。3、学生听完介绍后投票评出最具创
8、意设计奖,并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八、布置作业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风一样,曾牵动过古人丝丝情怀,但已经在今天这个主流生活中逐渐退却的物品呢?请以“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提示:可以写扇、铜镜、绣、瓷、墨、砚、陶)说“屏”一篇说明文,本课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读写能力,并能对课文知识活学活用。因此我的教学思路如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
9、实效。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样处理,学生自然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难易度,学习小组也由好、中、差三类学生共同构成,这样便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课堂上词语的检测练习,朗读课文的练习,整体感悟的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而且随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注重知识的
10、积累和运用,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说“屏”只了解了屏风是什么,那么这堂课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知识用一用,给学生有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知识并加入美术知识的综合练习。由于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种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
11、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好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开端段,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第一课时是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教学中我先用大量的优美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后设计能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环节,让他们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践证明,这个设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拓
12、展活动中,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篇2活动目标: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活动重点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活动设计:1、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一)课外阶段(二)课内阶段活动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时安排(一)课外阶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申报阶段: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黄河颂第二课时后15分钟收集阶段: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
13、集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星期五、六整理阶段: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两个课外活动(二)课内阶段(作品展示、口头汇报)汇报阶段: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课内一课时展示阶段: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一个读报时间竞赛阶段: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课内30分钟感悟阶段: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评价综
14、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课内10分钟2、“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主题项目项目内容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15、。2、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教学难点: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引导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
16、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2)谁
17、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3、再来看看那位双
18、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四)感情升华。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19、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五)检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2)文章中“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的人,写这个人,更能反衬出( )。(六)布置作业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七)板书设计:为了他的尊严妇人乞丐搬砖挣钱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学 设计方案 范文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