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热传设计-散热片的选择与设计.ppt
《电子产品热传设计-散热片的选择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产品热传设计-散热片的选择与设计.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電子產品熱傳設計散熱片的選擇與設計熱傳導設計熱傳導設計前 言 利用散熱片來增加散熱的面積是熱管理技術中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方式,隨著電子元件發熱密度增加的趨勢,散熱的需求日益增加,散熱設計的困難度越來越高,所花費的成本也越來越多。舉例而言,早期PC 的CPU 如286,發熱瓦數只有十幾瓦,因此只要約3 公分高的散熱片加低轉速風扇就可解決,但是目前PC 的CPU 用散熱片高度卻達到3 倍,鰭片數目增加3 倍,風扇轉速也提升一倍,成本則增加5、6 倍以上。雖然新製程及設計技術不斷提升,散熱片的應用在有限空間的限制下,似乎有漸漸趨向極限的趨勢,未來各種不同的冷卻技術如水冷、冷凍循環以及浸入式沸騰冷卻等
2、都可能用來解決散熱問題。儘管如此,散熱片仍是最經濟、最可靠的散熱方式,因此如何提升散熱片的效率成了很重要的課題。因此為了滿足未來電子散熱的需求,在散熱片的形狀、材料及製程上都必須有更新的技術,此外整合其他散熱元件的設計方式的也可以增加應用時的效率。本次將介紹散熱片的種類及製程,散熱片的應用以及未來的設計需求。散熱片的種類 許多的散熱片設計由於忽略了製造的概念,使得研發產品的可靠度及成本成為最後量產的障礙。由製造方式來看,氣冷的散熱片可分為下面幾種,如圖一所示,表一則為製程性能參數的整理。1.壓印(Stampings)散熱片:銅片或鋁片可用壓印的方式製成所需的形狀。此種製程成本低,適合量產,可用
3、於低熱密度 的元件。而壓印的元件在組裝上也有自動化的 便性,因此可進一步降低成本。2.擠型(Extrusion)散熱片:擠型的製造方式是由將材料在高壓下強制流入 模孔中成形而使得固體轉換為等截面的連續長 條。擠形是散熱片製造中最廣泛使用的方式,設備投資的經額中等。可經由橫切的方式產生 矩形的針狀散熱片,可產生鋸齒狀的鰭片以增 加1020%的效能,但會降低擠型的速度。擠型 的高寬比限制可高到6,使用特殊模具設計時 則可到10的高寬比。散熱片的種類 3.鑄造(Casting)散熱片:將熔化的金屬加壓到金屬模中,以產生精確尺寸 的元件。此技術可產生高密度的針狀散熱片。高 的治具費用是最大的成本投資,
4、但適合大量生產 的低元件成本可補回此部分。鑄造散熱片的熱傳 導性會受到固化時氣體滲入而產生多孔狀而降低 。4.接著(Bonding)散熱片:接著散熱片將鰭片組裝於散熱片底部,接著劑對 散熱片的效率影響很大,如果製造不當,會形成 熱的阻礙,一般使用導熱膠或是銲錫。接著散熱 片的底部由於需特別加工,因此會使得成本較高 ,但由於製造技術的提升,以及接著劑的改良,如熱導性的鋁填充膠等,使得接著散熱片的成本 降低。此種製程方式可製造高寬比高的散熱片,在不增加體積需求下可大量增加冷卻效率。散熱片的種類 5.摺疊(Folding)散熱片:摺疊散熱片將金屬片摺疊成鰭片陣列形狀,由於 將摺疊的金屬片藉由銲錫及銅
5、焊接的方式焊接於 散熱片底部,因此在介面上造成額外的熱阻。在 製作上的步驟增加,使得成本提升。而製造小間 距的鰭片也是困難點。由於增加散熱面積,因此 散熱效率不錯。6.改良式的鑄造(Modified die-casting)散熱片:此種製造方式是傳統鑄造 方式的延伸,首先將相當薄的壓印鰭片陣列以間 格物隔開,然後以夾具固定,使散熱片的底部鑄 造時將鰭片固定於底部,而形成散熱片。此種方 式消除了鰭片及底部材料的介面熱阻,此種製程 可提供高的高寬比。7.鍛造(Forging)散熱片:鍛造散熱片是用非常高的壓力敲擊(punch)方式 將金屬材料壓入模中使鰭片成形,可能遇到的製 程上的問題是材料會阻礙
6、在模子中,使得高度不 均一,熱鍛造比較容易,而冷鍛造可製造較密及 較強的鰭片。鍛造方式的優點包括高強度、較小 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材料的均一性等。鍛造方式的 散熱片具有較高的高寬比。8.切削(Skiving)散熱片:這是一種新的散熱片製程方式,鰭片用特殊的刀 具加工,使得弧狀的精密薄片由金屬塊削出,由 於鰭片和金屬塊是相同材料,因此沒有接著散熱 片或是摺疊散熱片的缺點。由於製程技術的增進 ,目前也可製造出高密度的鰭片。目前採用的是 6063 鋁,銅的切削還在實驗階段。由於切削深度 可以相當低,鰭片的厚度可以較薄,可以設計較 輕性能較高的散熱片。散熱片的種類(放大圖)散熱片的種類 9.機械加工(Ma
7、chining)散熱片:藉由機械加工的方式將材料從金屬塊中移 除以形成鰭片的形狀。最常用的方式是在 CNC 機器上採用一組切割鋸,鋸子之間有 精密的距離,以切割出鰭片幾何形狀。由 於加工時容易造成鰭片的破壞或捲曲,因 此需二次加工。優點是容易自動化,因此 未來仍有使用空間。圖一散熱片製造方式 表一各種製程的能力及材料不同製程散熱片之優缺點分析 散熱片製程優 點缺 點鋁擠型成本低、開發期短、適合大量生產細長比低(15),形狀單純,散熱效果較差鋁壓鑄可做複雜形狀,散熱面積大,適合於不易散熱空間開發成本高、時間長、模具費高,散熱效果較鋁擠型佳,較不適合類型變化快速之電子產品改良式鋁壓鑄可插入超薄之銅
8、或鋁鰭片,細長比高,適用不同材料之接合量產性較差,材料間存在有界面阻抗,會影響散熱效果接合型細長比高、重量輕、散熱面積大,可適用不同材料之接合量產性及可靠度較差,材料間存在有界面阻抗之問題可撓性製程細長比高、重量最輕、散熱面積大,可適用不同材料之接合形狀單純,製程較多,材料間易存在有界面阻抗鍛造製程細長比及材料緻密度高,可變化形狀模具費及設備費高,需二次加工刨床式製程細長比高、散熱面積大、底座與鰭片一體成型量產性較差、廢料多、形狀單純,材料會有應力集中及斷裂之問題金屬粉末射出成型一體成型,適用於高導熱之銅材料原料成本高、製程良率低散熱片的應用方式 散熱片的選用,最簡單的方式是利用熱阻的概念來設
9、計,熱阻是電子熱管技術中很重要的設計參數,定義為 T/P 其中T 為溫度差,P為晶片之熱消耗。熱阻代表元件熱傳的難易度,熱阻越大,元件得散熱效果越差,如果熱阻越小,則代表元件越容易散熱。IC封裝加裝散熱片之後會使得晶片產生的熱大部分的熱向上經由散熱片傳遞,由熱阻所構成之網路來看,共包括了由熱由晶片到封裝外殼之熱阻Rjc,熱由封裝表面到散熱片底部經由介面材料到散熱片底部之熱阻 Rcs,以及熱由散熱片底部傳到大氣中之熱阻Rsa 三個部分。圖二 散熱片應用之熱網路圖 Rjc 為封裝本身的特性,與封裝設計有關,在封裝完成後此值就固定,須由封裝設計廠提供。Rjc=(Tj-Tc)/P Tj 為晶片介面溫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产品 设计 散热片 选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