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结合治疗课件.ppt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结合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结合治疗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BPPV)平衡维持依赖三大系统:前庭系统,视觉及本体觉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Hsitoric Background Robert.Barany(巴巴拉拉里里)(1876 1936),奥地利医生,由于他发现半规管对冷热温度刺激发生反应,提出了内耳的冷热水试验诊断内耳的疾病,1914年获得诺贝尔医 学 和 生 理 学 奖。继1897年Tomas Adler 首先报告后,他还提出了指鼻试验评价大脑疾病的方法。
2、早在1921年,他曾经描述了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特点的征候群,尤其是将患者头部摆放在与重力相关的特定位置时发病。mDix(迪克斯)与Hallpike(霍尔匹克)1910 至至 1921英国神经科医生英国神经科医生Dix Dix 和耳科学家和耳科学家Hallpike Hallpike 重新确定认了这个重新确定认了这个综合症,综合症,他们发现低头时位于下方的耳就是引起旋转性眼震的责任他们发现低头时位于下方的耳就是引起旋转性眼震的责任侧侧,将其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将其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
3、ional Vertigo Vertigo,简称,简称BPPV)BPPV)。Harold E.Schuknecht(哈罗德哈罗德 舒克内斯特舒克内斯特)Harold E.Schuknecht 1917 1996,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眼耳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世界著名耳科医生、病理学家和学者,著有 Pathology of the Ear 一书。1962 至至 1969年年他从组织学上发现后半规管内嗜酸性颗粒的存在,是引发BPPV的真正原因。John Epley(艾普里)(艾普里)1980年,Alain Semon发现一种治疗BPPV的方法.1990年 美国波特兰耳科医院的创始人,在国际耳与耳神经学界
4、享有盛誉。他曾经提出了 BPPV 的耳石复位技术,该法具有无创、安全和有效的优点,被称为 Epley 复位法。由于他在前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 Barany学 会 2002年 度 Hallpike-Nylen 奖。一一 BPPV定义定义mBPPV: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m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m近年来,随着认识和检测手段的进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占眩晕病人的 20%;m女较男多,以 50-60岁的女性多见;m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达 50%左右。二、发病率二、发病率 Incidence三三 BPPV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lBPPV
5、的发生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由黏附在囊斑上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l因此,更好地理解半规管和球囊以及椭圆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内耳的解剖l内耳膜迷路l囊斑的超微结构l外周前庭的血供 四 BPPV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内耳(迷路)的解剖 正前位正前位 左旋左旋4545度度椭圆囊椭圆囊 (UtricleUtricle)球囊(球囊(SacculeSaccule)外(水平)半规管外(水平)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 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
6、规管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椭圆囊、球囊前前前前 庭庭庭庭耳石器耳石器耳石器耳石器前庭前庭前庭前庭骨迷路骨迷路骨迷路骨迷路膜迷路膜迷路膜迷路膜迷路三个半三个半三个半三个半规管规管规管规管壶腹壶腹壶腹壶腹内淋巴间隙总管总管总管总管 囊斑的超微结构囊斑主由囊斑主由毛细胞毛细胞构成构成 毛细胞上的毛细胞上的果冻样物质果冻样物质为为耳石膜耳石膜 耳石膜上有耳石膜上有耳石耳石前庭区血供前庭区血供膜迷路的生理功能膜迷路的生理功能l椭圆囊内含能感觉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称为位觉斑-主感受头部水平方向的直线加减速运动;l球囊内含能感觉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称为位觉斑-主感受头部垂直方向的直线加减速运动;l
7、半规管内含能感觉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称为壶腹嵴-可感知空间任何方向的角速度刺激。耳石症的生理病理基础耳石症的生理病理基础 Pathophysiologym正常状态下,耳石固定在囊斑区域;m内淋巴液构成了周围的动力环境;(高浓度K离子,低浓度钠离子,类似细胞外液)m壶腹嵴和囊斑的存在,构成了前庭器官兴奋的组织学基础;m耳石症=囊斑的耳石脱落+体位变化+内淋巴液的流动 耳石撞击壶腹嵴或囊斑本身/前庭器官兴奋 双侧前庭系统不对称 眩晕 后半规管阻塞术时见到管内颗粒后半规管阻塞术时见到管内颗粒碳酸钙碳酸钙正常耳后半规管的壶腹嵴结构患耳后半规管的壶腹嵴结构患耳后半规管的壶腹嵴结构 BPPV发病原因发病原因
8、特发性或原发性:特发性或原发性:的的BPPVBPPV占占505070%70%,愈后好。,愈后好。老化:老化:引起耳石膜退变引起耳石膜退变内内耳耳供供血血不不足足:石石器器胶胶质质变变薄薄,椭椭圆圆囊囊斑斑耳耳石石脱脱落落,进进入入后后半半规规管管长臂或贴在壶腹嵴上长臂或贴在壶腹嵴上头部外伤:头部外伤:迷路振荡,耳石脱落,占迷路振荡,耳石脱落,占7 7 17%中中、内内耳耳疾疾病病:内内耳耳硬硬化化症症、梅梅尼尼埃埃氏氏病病,前前庭庭神神经经炎炎,中中耳耳炎炎均均可引起耳石脱落可引起耳石脱落五五 BPPV的临床特征的临床特征l典型症状为头部迅速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伴有眼震的阵发性眩晕l大多数患者
9、在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出现l眩晕发作持续短暂,一般为数秒至1 min。l重复诱发头位眩晕可反复出现l无听力下降,偶有耳鸣。诊断考量指标诊断考量指标1 1.与重力作用方向相关(受累的半规管与引力一致)的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2.The Dix-Hallpike 氏实验 诱发出特征性眼震伴眩晕,这种眼震的特征包括 短潜伏期,一般1-5秒;持续时间 30秒;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的旋转性眼震,快相向上为后半规管BPPV,快相向下为前半规管BPPV;恢复坐立位时出现反向眼震;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即具有疲劳性;。.半规管型的分类半规管型的分类 Classificatio
10、n of SC Typem半规管型BPPV分为以下类型:1.后半规管型;2.外半规管型;3.上半规管型。耳石症的类型耳石症的类型 Clinical Type理论上,耳石脱落后飘在内淋巴液中,可以住足在前庭的任何部位,根据它留置的位置,可以分为1 半规管型 Canalithiasis2 嵴帽顶型 Cupulolithiasis 3 前庭结石症 V Vestibulithiasis 半规管耳石症的发病率半规管耳石症的发病率后半规管型最常见,占 95%;水平半规管型次之,3%;上半规管型最少,2%。耳石症耳石症前庭型前庭型半规管型半规管型嵴帽型嵴帽型后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上半规管型上半规管型外半规管型
11、外半规管型DixHallpike试验试验DixHallpike试验试验头前倾头前倾30 30 度度水平面摇头水平面摇头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突发强烈旋转性眩晕及眼震。通常发生于头部突然向一侧转动或做伸颈动作时,改变头位后眩晕可减轻或消失。眼震通常持续数秒钟,一般在30秒内。眩晕持续时间可稍长,多在1分钟内停止。反复做激发头位活动时,眩晕及眼震可逐渐减轻或消失,即具疲劳性。眼震眼震:耳石运动的体现耳石运动的体现 Nytagmus mDix-Hallpike 试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眼震持续时间也就是半规管内脱落的耳石颗粒从离壶腹运动到沉降稳定在
12、半规管的过程,同时,眼震的强度也与耳石的沉降速度具有一致关系。眼球震颤(眼球震颤(nystagmus)l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节律性的眼球颤动,先向一侧慢慢转动(慢相),系因前庭系统受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射性运动;然后急速返回(快相),系由大脑皮质继发于眼球慢相的一种反射性运动。l眼震的方向和水平面受以下三个定律的制约 1)Flourens(弗鲁朗)定律:眼震运动的水平面与受刺激的半规管水平面相同。2)Ewald(埃瓦尔德)第一定律:在后半规管内,运动引起内淋巴液离开壶腹的流动造成兴奋刺激,而朝向壶腹的流动则产生抑制效应,而外半规管恰恰相反;3)Ewald第二定律:眼震快相朝向受刺激强侧的半规管,
13、而其慢相则朝向受刺激弱侧的半规管。眼球震颤的方向、分级和类型眼球震颤的方向、分级和类型眼球震颤的方向:眼震的快相为眼震的方向。眼震的慢相是前庭功能相对低下侧,即前庭障碍/病变侧。眼球震颤的类型:水平型或旋转型 多见于耳性、前庭神经性和核性病变,持续时间较短。垂直型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长期存在 摆动性眼震 为眼性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位置性试验l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保持此头位不变l同时将体位迅速改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l头位始终保持右转45不变,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本体位保持30-60sl眼
14、震消失后立即坐起再查眼震,观察30s。然后依同法检查另一侧。Dix-Hallpike位置试验的眼震特点位置试验的眼震特点 短潜伏期,一般1-5秒;持续时间 30秒;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的旋转性眼震,快相向上为后半规管BPPV,快相向下为前半规管BPPV;恢复坐立位时出现反向眼震;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即具有疲劳性。30o水平半规管水平半规管BPPV的诊断依据的诊断依据(HC-BPPV)眩晕发作亦较短暂,平卧位突然向左右侧翻身或站立及步行中突然快速向两侧转头时出现眩晕,做头部的垂直运动如抬头或弯腰矢状面运动则不引起眩晕。与后半规管性眼震相比,其潜伏期稍短,约23秒,持续时间略长,无明显疲劳性,
15、严重时可伴恶心。仰卧位转头试验阳性 仰卧位转头试验仰卧位转头试验l患者端坐于检查台上,继之由检查者辅助其迅速平卧,随后将头先后向左侧或右侧旋转90,观察眩晕及眼震的情况。l典型的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仰卧侧头试验时仅经历短暂几秒潜伏期,即迅速出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和向地性眼震,持续时间30-60秒,屡次重复本试验均无疲劳性。仰卧位转头试验仰卧位转头试验 管结石症管结石症嵴帽结石症嵴帽结石症l管结石症向地性眼震 向患侧转头时眼震强于向健侧l嵴帽结石症背地性眼震 向健侧转头时眼震强于向患侧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各半规管各半规管BPPV眼震的特点眼震的特点l后半规管: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良性 阵发性 位置 眩晕 中西 结合 治疗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