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总体规划整理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乡镇总体规划整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总体规划整理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乡镇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规划,在调查、研究乡镇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乡镇进行宏观分析,原则地确定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网络系统中各层次乡镇的性质、规模、布局结构、发展方向、位置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以获得最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12第一节乡(镇)域规划在全局范围内乡镇发展的指导思想341、乡(镇)域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乡镇区域的层次划分乡镇居民点的体系结构,就是乡镇居民点的等级、层次、性质、规模、空间组合及其相互联系等是乡(镇)域规划的核心与重点。5乡(镇)域规划的任务 乡(镇)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规划范围内的
2、现有村庄分布与规模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乡(镇)域规划的内容:1、2、3、4:P2262、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其要求 2.1 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 (1)地区自然条件:(2)地区资源条件:(3)人口分布:(4)交通运输:(5)乡镇企业的分布:(6)原有生产布局的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72.2 乡(镇)域规划的基本要求(1)积极发展村镇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村镇的发展。(2)远近结合,新旧结合:要由近及远,远近结合,由内向外,成片发展。(3)充分考虑建设条件:村镇应尽可能分布在交通方便的地点,以便于对外交通联系。8(4)节约用地:在发
3、挥村镇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应力求集中紧凑,提高现有宅基地的利用率。对新建或扩建的村镇,应尽量利用坡地、荒地、薄地、劣地和闲置地,尽可能不占农田,切实保护菜地和林地。贯彻“十分珍惜每寸土地”的国策。(5)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要根据各层次村镇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等特点,注意保持村镇及其周围环境生态平衡。93、乡(镇)域规划中村镇体系的布局特点3.1 乡镇体系布局的地域广度腹地范围:集镇一般其布局的地域广度是一个乡(镇)或一个农场的土地使用范围,一般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村庄布局的地域广度应是行政村或国营农场、生产队的土地使用范围。3.2 乡镇体系布局与各级土地利用规划10乡镇体系的
4、布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具体要求:(1)要与各级土地使用范围的确定相协调(2)要考虑用地的集约性(3)要与农村道路网、灌排水系统规划相协调3.3 乡镇体系的布局形式(1)集团式(2)卫星式 (3)自由式11集团式布局形式卫星式布局形式布局紧凑、用地经济工程投资少、施工方便、便于生产生活。规模大、劳动半径大、出工距离远、受地形条件影响。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现状与远景结合、以现有生产水平出发、照顾生产发展新要求。12第二节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1、乡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乡镇总体规划是指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2)进行乡镇域范围内的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确定
5、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13(3)在对乡镇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乡镇发展用地,确定规划区范围,充分考虑乡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乡镇的总体布局。(4)乡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合理确定乡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位置。(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14(6)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域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7)确定乡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建设用地。(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意义的历
6、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或设施的保护措施。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9)估算乡镇近期建设的投资。152 乡镇总体规划的原则与步骤2.1 基本原则 P25-261、2、32.2 方法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2)收集有关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1)地形图资料 2)自然资料3)社会经济资料 4)规划、计划资料162.3 分析研究资料(1)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将有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根据整理的资料画出现状图、图表等。(2)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资料是规划工作的基础。(3)要注意各种资料之间的互相矛盾。(4)通过资料分析,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总体规划各项内容)和矛盾。172.4 研究
7、解决问题的办法,构思规划方案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思初步规划方案的过程。2.5 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2.6 汇报方案,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2.7 确定最终方案2.8 绘制乡镇总体规划图纸和编写说明书,完成设计,提交成果183 乡镇总体规划阶段的成果要求3.1 乡镇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1)乡镇现状图(2)乡镇用地评价图(3)乡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4)乡镇总体规划图(5)乡镇各项工程规划图 (6)规划文件193.2 编写乡镇总体规划说明书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现状进行简要地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第二部分是规划方案的简要说明,包括规划期限、乡镇分
8、布调整和人口规模,各种工程规划的介绍等等。经过整理与总体规划直接有关的资料,都应作为总体规划说明书的附件。再加上乡镇分布现状图,就是一套完整的乡镇总体规划文件,报上级批准后,就可以作为乡镇详细规划的依据,组织逐步实施。201、乡镇性质乡镇性质是指乡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乡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它是由组成乡镇基本因素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节乡镇的性质与规模确定乡镇性质的意义:A、为乡镇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真正发挥其优势B、为乡镇规模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C、可以明确乡镇重点项目及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211.1 确定乡镇性
9、质的依据(1)区域地理乡镇所在乡镇辖区范围内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乡镇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乡镇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人力资源、森林资源、风景资源。(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乡镇的发展目标要以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乡镇发展的条件,综合加以考虑。(4)乡镇的历史资料要着重了解乡镇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其他地理位置条件,乡镇的历史职能与规模,引起乡镇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历史上乡镇影响的地域范围。22(5)乡镇的现状资料乡镇现状是村镇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乡镇现状调查,掌握:乡镇现有生产水平和设施状况,乡镇各类用地情况及比例,乡镇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值、职工人 数
10、、能源供应、“三废”排放与处理,交通运输现状与问题,对生产生活设施的配置、文化福利、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情况。(6)乡镇物质要素乡镇是由村镇企业、对外交通、仓库、居住和公共建筑、园林绿地以及各项公用设施等组成的,这些被称之为乡镇的物质要素。231.2 确定乡镇性质的方法乡镇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件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1)定性分析 分析论证乡镇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包括乡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区分出乡镇主要职能,定出乡镇性质。(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乡镇的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以数量表达的技术经济指标来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24(3)区域对比法
11、 区域对比法是从区域城镇分布与结构体系角度出发,采取区分乡镇辅助职能的方法,确定乡镇性质。(4)综合分析法 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接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出乡镇发展的依据来确定乡镇的性质。技术指标工业产值构成劳动人口构成乡镇用地构成交通运输构成252 乡镇规模 乡镇规模指的是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在乡镇用地中,居住用地占据大部分。因此,人口规模是影响乡镇规模的主导因素,2.1 乡镇人口规模乡镇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乡镇人口的总数。它是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的基础指标和主要依据之一,乡镇人员规模的确定,根据中国近年来的规划实践,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估算村镇人口。26城镇人口劳动人口非劳
12、动人口生产性劳动人口非生产性劳动人口工业职工基本建设职工农林水气职工交通邮电职工商业服务系统职工城市公用事业职工科教、文化、卫生等部门职工金融部门职工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职工未成年人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社会劳动的成年人其他不从事社会劳动的人27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10 0 10 20 30 40()1979198119831987(年)1985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历年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历年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年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年初总人口数1000年机械增长率=年内人口机械增长数年初总人口数1000年初总人口数年增长
13、率=年内人口增长数100028(1)迭加法迭加法是以乡镇现有人口为基数,再考虑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和机械增长数。三项迭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乡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发展规模。(2)综合分析法这种计算方法服务于乡集镇、县属镇的人口规模则较为优越,它包含民乡镇自身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和机械增长数之和,同时考虑了周围农业剩余劳动力可能进入村镇的数量。综合分析法计算公式为:29式中 Q 总人口预测数 (人);Q0 总人口现状数 (人);k 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 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 (人);n 规划期限(年)。QQ0(1k)nP30总人口增长速度可用年增长率表示:年增长率(年内人口自
14、然增长率年内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初总人口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村镇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人口净增值。一般用年自然增长率表示:年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年初总人口1000年机械增长数规划期内迁入人口数规划期内迁出人口数31年机械增长率年机械增长数/年初总人口1000人口机械增长是影响乡镇人口预测的主要因素。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1)当建设项目尚未落实时,可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人口机械增长量。计算公式为:PGn32式中:P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G人口的年机械增长量n规划年限(2)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时,规划期内进入项目工作人员数基本确定情况
15、下,可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机械增长。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情况,以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计算公式为:33机械增长人口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数新增职工数眷属人数式中(新增职工数带眷职工数单身职工数)是根据各建设项目需要新增集镇以外劳动力的数量确定的。(3)劳动转化法。即根据乡镇所辖范围内的土地经营情况,进行土地和劳动力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再通过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34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计算公式为:PAr式中:A规划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r剩余劳力进镇比例()环境容
16、量法。环境容量法是在充分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并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包括用地、供水、能源等)和环境、生态状况等客观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预测村镇发展的适宜人口规模。不拘于规划期限内。35例:某乡镇现状建成区人口为82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640人,农业人口为740人,亦工亦农人口为1073人,在学校寄宿学生为773人。近期(5年)内,非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6,机械增长率为15;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7,机械增长率为4;亦工亦农的机械增长率为50;学校寄宿学生增加到885人。则有:36非农业人口近期人口发展规模5640(1615)56258(人)农业人口近期人口发展规模740(17 4%)578
17、2(人)37亦工亦农人口近期人口发展规模1073(150%)51370(人)学校寄宿学生近期人口发展规模885(人)近期乡镇人口发展规模625878213708859300(人)对于远期人口的估算,由于可变因素较多,依据不足,估计宜粗。一般可由上面的公式推算,但不一定分项计算再叠加。由该乡镇近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估算出人口的年增长率为30,所以:38远期乡镇人口发展规模8226(10.03)15 13000(人)(3)回归分析法用回归分析法推算某乡镇人口规模,是直接以综合反映了乡镇各种影响因素的总人口变化数据为依据,简化为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只需具备历年的乡镇
18、人口总数即可,不必进行复杂的人口分类调查,也不必研究各类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每一年的人口增长的总数,已经反映了影响乡镇人口的各种因素。它适用于人口发展符合线性方程规律的历史悠久的老乡镇。39 设自变量为年度t,因变量为人口规模y,设相关线的方程式即回归方程的形式为:y=a+bt 如:人口自然增长。青霞乡现有建成区常住人口1147人,其中农业人口950人,非农业人口197人,按给定的自然增长率8计算,则规划人口为:2005年 1147(1+8)5=1194人 2020年 1147(1+8)20=1345人 402.2 乡镇的用地规模2.2.1 乡镇用地的概念乡镇的用地是指“建成区”用地,它有
19、别于乡镇的“政管辖区”。行政区包括其管辖范围内的镇区和郊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等全部土地。建成区是乡镇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它包括镇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也包括分散在近郊区内其有基本市政设施的乡镇建设用地。这种集中和分散的用地情况,标志着乡镇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用地规模和分布,反映了乡镇布局的基本形态。41公路铁路市区郊区公路铁路远郊工人镇(卫星城)远郊区近郊区市区近郊工人镇中小城镇的用地构成示意图大城市的用地构成示意图42沿城镇外围建设用地边界联接线沿城镇外围建设用地边界联接线沿沿城城镇镇交交通通干干线线走走向向沿沿自自然然地地形形界界线线沿行政区划界线城镇建成区范围划定示意
20、图43乡镇建成区的划定,一般可以按照下列原则:(1)以乡镇外围建设用地的边界联接线作为划定建成区范围的基础,对于个别远离乡镇建设用地或与乡镇关系不很密切的用地,可根据具体情况不划入,在备注中加以说明。(2)参照乡镇道路、对外交通线路、工程管网和构筑物的走向与布置,对建成区范围界线进行调整。(3)充分考虑村镇外围自然地形(河流、湖岸、丘陵、山地等)界线的完整性。(4)乡镇实际建成区往往有与行政界线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划定建成区界线时应尽可能与乡镇的基层行政界线一致。2.2.2 乡镇用地分类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4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ry
21、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45城乡用地分类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8中类、17小类464748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49505152532.2.3 乡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乡
22、镇用地规模受乡镇性质与经济结构、人口规模、自然地理条件和乡镇布局特点等影响。(1)乡镇性质。乡镇性质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其用地的构成不一样,用地规模也有差异。(2)乡镇的人口规模。乡镇人口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村镇用地规模。(3)乡镇布局特点。(4)自然地理条件。542.2.4 乡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乡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建设用地构成比例。2.2.5 乡镇建设用地平衡分析城镇类别城镇类别城镇类别城镇类别现状用地指标现状用地指标现状用地指标现状用地指标(m(m2 2/人人人人)规划参考指标规划参考指标规划参考指标规划参考指标(m(m2 2/人人人人)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大城市省会和自治区首
23、府大城市工业城镇和地区行署中心城市工业城镇和地区行署中心城市矿业城镇矿业城镇交通枢纽城镇交通枢纽城镇风景游览城镇风景游览城镇县城县城606012012050 50 12012080 80 17017080 80 15015090 90 15015060 60 15015070 70 10010070 70 10010090 90 15015090 90 16016090 90 15015070 70 110110我国城镇现状用地指标和规划指标55编编号号用地项目用地项目现状现状规划规划建成区总用地建成区总用地面积面积(110(1104 4mm2 2)所占比例所占比例()人均指标人均指标(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镇 总体规划 整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