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docx
《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1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2、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3、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祖国发
2、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
3、如字典。)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萦绕:萦回。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强悍:勇猛无所顾忌。噩梦:可怕的梦。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
4、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3、评比总结。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中华少年自豪 骄傲本设计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会,没有机械死板地讲诗。在教学方式上,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学习形成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小组学习的指导,将小组学习
5、要做什么,清楚地罗列出来,让小组学习变得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注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并通过评比等激发朗读兴趣。教学设计方案 篇2知识能力目标、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创景导入字词教学语言品味速读概括课堂小结阅读练习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
6、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作者简介:法布尔与昆虫记。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虫鸟。他不足岁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
7、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年他用积攒的钱购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高兴地给这个宅子取名为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潜心研究昆虫,把研究成果屑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二、字词教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给加粗字注音:喧嚣( ) 劫掠( ) 静谧( )狩猎( ) 酷爱( ) 吮吸(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篡夺( ) 扰乱( ) 更胜一筹( )篝火( ) 螽斯( ) 窸窣作响( )莴苣( )、解释并造句: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惶失措 津津有味三、语言品味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明确
8、: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四、速读概括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作者怎样不断变化对绿色蝈蝈的称呼的,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有什么效果?明确: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化称呼,表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也使文章更加生
9、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由蝉的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富于匠心的写作思路。、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明确:实验和观察。、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写作特色:文艺笔调,即有对蝈蝈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蝈蝈的生活习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运用语言。、课外拓展,检测反馈。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
10、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语言运用:听写生字生词。、投影练习。、评讲练习卷。二、课外拓展三级讲练第二题。三、课堂小结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四、练笔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绿色蝈蝈法布尔(科学小品文)绿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蝈 生动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
11、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3.熟读。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通假字朗读与背诵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
12、学生齐读课文。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六、指导翻译第则:处理方法: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师生共同评价,纠正。七、
13、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自由发言,不拘对错.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类2背诵全文。类3默写全文。类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
14、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二、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
15、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八、教学过程: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与学生交流辅助1、聚落的两种形态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
16、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到过哪个城市,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而乡村呢?城乡对比图,思考:什么是城市?什么是乡村?完成下表: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说说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读课本P52页图,思考: 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在
17、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聚落的的要素(1)气候温暖湿润(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3)水源充足(4)自然资源丰富(5)交通便利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读课本P53页图,思考:1、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为什么?2、看P53图3-22,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3、读P53图3-23,北非的
18、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这是为什么?4、读P54图3-24思考: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聚落的分布(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说说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家的竹楼、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筑特点及当地气候特点。世界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文化遗产三大类。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学 设计方案 模板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