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聚集的脂质斑块外观呈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的研究表明:所有膳食营养素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1、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2、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idemia)指血脂高于正常上限。分型见5版教材P148,表5-2。、膳食
2、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1、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2、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3、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4、短链脂肪酸(C6C10)对血浆胆固醇影响很小;中长链脂肪酸(C12)可使血脂升高(硬脂酸除外)。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6、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降低LDL胆固醇同时也降低HDL胆固醇。7、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亚麻酸、EPA和DHA可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脂、血浆胆固醇,升高HDL。8、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双键两侧)可增加LDL胆固醇,减少HDL。9、增加膳食
3、胆固醇水平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10、磷脂为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小结: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升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性。不饱和脂肪酸(单、多)、磷脂可降低血脂,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热能、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热能、碳水化合物入超脂肪堆积肥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增加、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膳食纤维含粘多糖,可使胃内容物粘度增加,从而阻碍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吸收,使血浆胆固醇降低。膳食纤维可增加胆汁酸的排出量,从而间接促进
4、肝脏中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导致血浆胆固醇降低。、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浆胆固醇植物性蛋白质降低血浆胆固醇、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VE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而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损伤。VC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捕捉自由基,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VB6、VB12、泛酸、VA、胡萝卜素等都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叶酸、VB6、VB12、可降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钙:高钙摄入可降低血浆胆固醇。镁:缺乏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铬: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铜: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锌:高锌可降低血中HDL含量。铁
5、:高铁引起心肌损伤。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硒:缺乏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其他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酒:乙醇可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和LDL。茶:茶多酚可降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抗血栓形成。大蒜和洋葱:含有硫化物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HDL。香菇和木耳:可降低血胆固醇。、膳食调控原则原则:控制总热能摄入,限制膳食脂肪和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具体要求:1、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25%以下 S:M:P=1:1:1 每日胆固醇摄入300mg3、多吃植物性蛋白
6、(大豆蛋白),少吃甜食。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粗粮和蔬菜。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和水果。6、饮食宜清淡、少盐(6g/人日)。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大蒜、洋葱、香菇、木耳等),少饮酒。第二节 营养与代谢性疾病一、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症状。主要并发症:1、感染2、血管病变、糖尿病的流行病学1、患病率1998年,我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糖耐量降低标化患病率为4.76%。预计2010年,我国糖尿
7、病患病率将达10%。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两多两少”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摄入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少。生理因素:增龄、妊娠、应激(感染、创伤)、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社会环境因素:能量摄入过多,应激增多,体力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下降。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1、诊断标准(依据血糖和临床症状)糖尿病:有糖尿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7mmol/L;任意一次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一条,另日检查仍符合其中一条,可确诊。糖耐量降低:糖耐量试验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空腹耐糖不良:空腹血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 相关 疾病

限制150内